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3篇
第一篇: “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三问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及实施策略
——咸安外国语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课题组通过1年半的课堂观察、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教师座谈、学生调查等,对该校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与学比例失衡。主要反映在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有的教师似乎有太多的问题,学生成为配角,积极“配合”老师的问题,学生自己的问题反而被教师的问题所淹没。对比高、中、低三个年段,我们发现学生“配合”老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到最后一些高年级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既没有热情参与讨论,也羞于讨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完全淹没在教师的“问题”中。
(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伴随学生年龄的增长,师生课堂互动从活跃趋于僵化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缺失了主体性。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的把握上有偏差,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但有时提问缺少思维价值,有时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实效。课堂中缺乏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教师牢牢把握“话语权”,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缺失。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提出以“问题”为驱动力和出发点,学习为归宿的“三问三学”的问·学型教学模式,旨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形成乐问爱学的新的教学生态。
二、“三问三学”的问·学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传统教学思想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非常重视教学中“疑”和“问”的作用。《学记》中有“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以及陆九渊、朱熹等无不强调学习中的的“疑”和“问”的重要性,如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二)发现式教学理念
发现式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验证假设等步骤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施”问•学”型教学模式,能够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脑科学理论
科学家用示综原子研究发现,当遇到新问题需要进行创新思考时,示踪原子的密集区恰好在人脑右半球,这说明“右脑”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源地。实施“问•学”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三问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流程图
(一)模式内涵
所谓“三问三学”,简单来说就是“三问”和“三学”的有机融合。“三问”是课前提问、课中探问、课后生问;
“三学”是课前预学、课中互学、课后拓学。在时空上,问与学贯穿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在逻辑上,问与学形成互补机制;
在策略上,问与学形成互动机制。
(二)流程图
“三问三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其流程图如下:
1.课前:提问与预习
把质疑放在课前的预习中,这是”问•学”型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课前提问思维的“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起点的“高度”。
(1)做中生疑
课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不理解处做批注,再尝试做教材上的练习,然后把不理解的内容和练习中的困难写在“问学本”上。
(2)图式导疑
运用“问题图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并写在“问学本”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问题图式”。例如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可以对课文标题提问,对文本的“空白处”提问、对文本的“内部矛盾”提问、对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矛盾处提问,对文本特殊的表达方式提问,此“五问”便构成了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问题图式”;
又如数学学科,可以对主题图(情境图)提问、对算理算法提问、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区别提问、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问、对问题的变式提问,此“五问”构成数学学科的“问题图式”。
(3)梳理定疑
学生个人课前提出问题后,还要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合并同类问题”,淘汰没有价值的问题,形成小组学习的“问题群”,写在小组“问学本”上,准备上课时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2.课中:探究与合作
课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小组为形式组织活动,包括“筛选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三个环节。教学过程是由“三个环节”的循环构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探究活动所组成。
(1)筛选问题
上课伊始,各学习小组指派同学交流本小组“问学本”上的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后面的小组不重复前面小组所提的问题。再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本节课要探究的重点问题。选择问题的基本依据是“以学科的问题为取向”,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类),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2)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的类型及学科的特征,设计和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常用的学习活动有“主题—讨论”、“情感—体验”、“实验-发现”、“假设—验证”等。
(3)展示成果
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各小组把问题的探究过程向全班同学展示。展示完毕后,可以进行小组间的互评和小组内的自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3.课后:生成与拓展
“三问三学“教学模式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带着问题来”,指的是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和课中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某一学科中的问题,是通过师生共同筛选确定的。但是受知识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宽度(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深度(对知识本质的思考)是有限的。因而,教师可以运用“引发认知冲突”、“利用文本空白和矛盾”等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课后生成新的问题,进行“深度学习”。但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学科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进行“课外思维拓展”。
课题组顾问:叶显发
执 笔 人:杨 旸
校 订:马 勇
2014年5月20日
第二篇: “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英语“三步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很多老师都在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英语课时大幅削减,但是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有些内容反而需要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那么,我们英语老师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唯一的途径,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呢?本人依据个人实际以及学生实情,对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别人经验,创立了“三步互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十分高兴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定要明确。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位居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性和目标的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钻研,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课堂教学。
有了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就在课堂结构上下大功夫,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过程尽量简约化,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同时,教师还要巧妙设疑,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拓展与延伸,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创立的的“三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进步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参与训练”为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尝试。其课堂教学的大致过程操作如下:
第三篇: “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 郭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沐浴着素质教育的春风浸润着课程改革的雨露承载着太多领导、专家、同行们的全力扶持和悉心指导本学期我们丰裕中心小学全体师生着力打造低段“2515”、中高段“3010”课堂教学模式以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我们是如何认识、理解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又收获了些什么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我们丰裕中心小学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语数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课堂变革―一场无法回避的“战争” ○重新认识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靠的是时间加汗水。要改变就必须找到另一个途径找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路子。
1、传统的竞争是学生和老师精力综合的竞争也是老师和学生精力的效率的竞争因此要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是精力流失率高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的流失相当严重。许多教师都成了“悲剧英雄”其实只能算是悲剧人物而已。二是高效学习率低。由此可以给传统的课堂扣上一个“低效”的帽子。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说明我们的课堂还是一个富矿大有潜力可挖 2、传统的课堂能否承担课改的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双基”新课标强调“三维”。“双基”与新课标的第一维目标还不能完全相同。传统的课堂要实现“三维”目标是力不从心的。“双基”目标是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而“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位的。
3、传统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小学生学期结束时课本的完好率所剩无几。考试结束后学生的身后总有收废纸的人跟着。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多数把自己的书本卖了有的把书撕了有的烧了。学生为何不热爱知识学生毕业以后有多少还自觉读书学习的即使是教师有多少是真正想学习的现在是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人才可是爱学习的人在哪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最后却成了不爱学习的人。因此可以给传统课堂扣上一顶帽子——“负效”的。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传统的课堂都是必须改变的不变就是继续走时间加汗水的路子。不变就是死路一条。但变革不好也会走上死路。教育不容许失败只能走先立后破的道路必须在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改革。
【◇传统课堂的十大结构性弊端———低效、负效的根源。
1、单调性听——讲视觉、听觉、动觉中刺激最差的一种感官 以这个标准来分析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讲是教师主要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听课为主的。学习要靠三觉视觉、听觉、动觉。学生仅以听扬中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与管理现场会发言材料 2010年4月15日 2 觉来学习效率只有5而三觉都动起来可达95。
2、单向性师→生传输误差。讲得明听得清不是一回事。
课堂的信息流从讲到听是单向的传统的课堂多数是单向的。而单向性的交流往往误差很大。实验的结果信号传输扭曲。电视综艺节目中常见到。课堂上即使教师讲得很好学生也很满意但是信息的传输误差还是很大的。
真正的课堂的信息流传输应该是网络化的。
3、单一性教材、教师单一、陈旧学生的资源没有释放。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教。一个人、一本书在课堂上控制着所有人的思想与思维活动。
4、缺失性无学习情境变化没有变化和没有效果几乎相同。
远处的、以前的信息与近处的、眼前的信息新鲜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信息远没有学生接触到的的信息新鲜。
5、滞后性作业型反馈无法做到及时信息反馈错失良机。
以往作业批改后的反馈往往是滞后的。学生对作业的批改往往没有优化没有纠正。这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关键的因素。面批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6、无优化只讲究对不讲究好条条大路通北京总有最佳。
7、无纠错分数转移了注意问题依然存在。舍本逐末。
8、被动性流程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处于被动位置。
9、隐蔽性目标和进度学生无权参与制定更无权监督。
10、扭曲性师生人性的压抑导致的扭曲炼狱般的学习发展。】 ○怎样变革—— 一张必须取得满分的答卷 课堂变革的三大原则 第一原则先立后破让变革实现平滑过渡。
第二原则从问题入手让变化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原则破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改革课堂制度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新课堂模式。
第一原则要求生进则师退新成则旧消。
第二原则如何准确寻找问题 ——— 先要建立标准然后再去发现问题。
没问题的暂时不动只找问题。但是什么是问题人的认识标准是不一样的。
找问题的前提是建立一个标准即好课的标准什么才是一节好课现在“学生学发展的好的课才是好课”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相对于教师教的好而言的教的好与学的好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
根本的变化是现在评价的是学生不是评价老师。魏书生出去半年但学生依旧学得很好。
怎么才算学生学得好人们一般认为考试考的好就是学的好。为什么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可 真正的业内人士是用过程与方法直接推导结果而不是只看结果。
学生学的好是要看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
深度是指信息在学生大脑皮层形成的刻痕程度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程度。
广度是指学生学习接受的知识面的宽度学生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面。
精确度是指学生使用同种备用信息进行重复操作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重现准确性。
第三原则产生问题的根源 1、师与生的定位及由此导致的关系错位。教学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师生关系 2、教与学的定位及由此导致的关系扭曲。
3 综述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这个主人没有被真正关注教和学没有真正的互动这是课堂低效、负效的原因所在。教育堕落为教学教学简化为灌输学生的天敌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
改变的正常途径有两种常规的是上级抓下级校长抓主任主任抓教师教师抓学生一层一层抓另外一种途径是抓学生抓互动。但互动必须一个前提师生双方必须是有相同经历而且是有备而来。
怎样实现真正的互动①让你的学生有备而来②提供机会和舞台③享受交流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学生就是学会生的课堂应是学习的天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校不是教校应以学为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的团队资源、差异资源进行教学。
综上课堂变革是我们要打的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都无法回避的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我们既要有“亮剑”精神更要有科学的态度、创新的能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才能去赢得这场战争 ○课堂变革的重大使命——解决五个统一问题 1、素质提升与考试成绩提高相统一的问题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统一的问题 3、个性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性相统一的问题 5、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的问题。
二、尝试实践——构建“30102515”高效课堂模式 ○我们对低段“2515”、中高段“3010”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从显性层面上来看“3010”、“2515”是课堂教学时段的呈现即讲和练的时间比例。然而我们不能简单的、一刀切的做加减法其一这里的10和15不是个绝对的时间值而是一个相对的区间范围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学生自主练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复习课学生练的时间可能远远要超过10或者15分钟其二这里的10和15不一定都是一个集中的时间段比如语文课上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都属于学生“练”的范畴却可能分散在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由多个一两分钟、三五分钟聚合起来再如让低年级学生连续15分钟的集中练习也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深入挖掘“3010”、“2515”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隐性含义——课堂教学过程的减负增效即少讲精练、精讲巧练及时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为此我们的课堂要学会舍弃舍弃多余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舍弃不合理的教学方式舍弃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智力开发无用的作业练习�6�7�6�7我们的课堂更要学会斟酌斟酌每一个教学环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重复、烦琐甚至错误的行为斟酌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如何能直奔主题、切中要害斟酌如何向学生提问才是有意义的斟酌布置的每一道习题怎样才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6�7�6�7从而真正向课堂的40分钟要效益。
○我们的尝试 首先我们考虑的是25或30分钟内我们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
讲什么这是教学目标和讲点的问题。我们既要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又要从微观上加以深入。我们坚决杜绝看一课讲一课的做法即所谓“烂泥萝卜擦一段吃一段”这其实是鼠目寸光的做法。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做到什么学段需要达到什么目标了然于胸在学期初把课程标准和全册教材先通揽一遍有个总体的把握然后再去认真分析每个单元的总4 体目标、编写的思路、内容结构、教学中应当予以关注的重点、难点以及单元间的联系最后再来推敲每一节课精当、有效且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比如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但却需要细化到掌握哪些重点词句、学会哪些表达方式、了解作者的哪些背景资料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航向。
怎么讲这是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教师如何在这有限的25或30分钟讲得精炼、讲得有效 其一我们倡导“纠偏”。
“3010”、“2515”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必须从“关注课”转向“关注人”由精心“密植”变为自由“抛秧” 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消化的空间使课堂跟着“人”走而不是围着“课”转使“以学为主”得到很好的落实。具体来说我们要修正传统课堂上无意义的探索让老师准确把握哪些固定的知识或简便的方法是应该直接告知学生的在什么情境下告知从而为教学节省时间而哪些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服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应该引发学生探索的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建构。
其二我们坚持“授人以渔”。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比如语文教学中要教给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快速做笔记的方法和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等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发音规则、建立中英文之间的联系等方法记忆与背诵单词数学教学中对变式的把握特别是让学生自己编制变式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导学程即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流程顺学而导因导而学、导学法即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并把学习方式运用到心得学习活动中去、导方向即对学生自主探索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教学目标的深处。
其三我们积极“优化教学语言”。
我们杜绝“满堂灌”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甚至把自己所知的都“倒”了出来但结果却收效甚微。我们也杜绝“满堂问”因为整节课不停地提问不仅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使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这样自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们认真做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和板书的必要性的推敲和精练性的揣摩。尤其是让提问有目的、有指向、有侧重、有梯度同时在教学对话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四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通过密切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生活实践、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学习的动机并通过引导学生提问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实践中我们尝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念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用批判性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最后运用评价杠杆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接下来我们来谈10或15分钟的“练” 这里我们依旧要回答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
练什么涵盖内容和数量两个元素。
我们认为练的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切中教学重点我们强调课堂上的每一道作业都必须回应一定的讲点同时练习的内容应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把力量放在刀刃上。因此我们整合网络、报刊、杂志、实践等布置典型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作业题以扫清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障碍。
5 大家都知道无所失就无所得课堂练习的设置上也是如此面面俱到反而收益不大。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尽可能的减少无效或低效作业特别是坚决取缔一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将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尺度内当堂完成尽可能不留或少留课外作业。
怎么练我们的做法是“保底与推进”两结合。第一是保“基础”这个底注重学生作业的基础性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题。这里我们强调用好教材教每一课都要强化落实课后作业题的意识让学生能扎扎实实地完成书上的习题就是上完这一节课之后最好的学习检测了。然后对于能力水平略高的学生再做一些相应的拔高满足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对于能力偏弱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是对他们最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加大点难度给他们创建尝试的机会从而推进让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第二是保“基数”这个底在课堂练习时间教师要把握好作业的数量与学生完成时间之间的关系确保课内作业当堂完成如果时间有多余再推进作业的量。
当然练习的组织方式有多种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不同课堂教学讲点的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的练习可短时间有机穿插巩固或者集中时间练习可以个别学生口头作答、黑板练习或者集体举一反三还可以从检测性练习入手或者强化训练压轴等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其中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巡视、察看、面批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及时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
【高效课堂的主要精神是1课堂满负荷从而减轻课外负担2师生均投入课堂紧张、活泼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在于导学、助学、促学而主要不在讲课。以“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师生负担”为目的。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抓住教学的核心内容重点就是充分发挥时间效益关键的程序就是疏通教材明确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将教材中原本分散但实际上是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内容适当集中以便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淡化”不是不要而是不要把文字看得过分“神圣”把它作为最高的表达形式概念、结论都力求要有纯文字叙述。文字叙述方便、有益就用否则就不用。概念、定理重点在其实质不在形式纯文字叙述不是那样容易做到无可挑剔的它不是教学的重点要淡化。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名词不必正式去下定义要淡化解释一下即可甚至可不解释。对于概念的“淡化”不是说概念不重要更不是说在教学中可以忽视而是要讲求实效。教学中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不要从概念出发要从实践出发先要去“做”做了再来归纳不要单纯在概念本身上下功夫教学中不要在讲概念处停留过久概念要靠直观演示具体操作使学生领悟概念要分层次不能同等对待平均使用力量。数学表达的规范化也是一种形式适当进行规范使学生便于模仿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分强调数学表达的规范化规范到只能照着教科书表述定义、定理的文字叙述要与之一字不差简化到什么程度也只能照书本上的办理是不妥当的这样必将压抑学生智能的发展。
积极前进循环上升。强调“积极前进”只要中等学生理解基本事实对之有所领悟会基本操作就可前进。一些枝节问题、次要问题熟练的问题、体会的问题在“前进”中结合解决“上挂下连滚动前进”。GX的立足点是“循环上升”用循环来加深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层次处理在前进中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不煮夹生饭”应该让学生对每堂课学习的知识都要当堂消化理解透澈采取的是讲细讲透反复练习“层层夯实”的做法。
“积极前进循环上升”的做法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对中小学生尤其如此。因为学生不可能在一次教学中就将所学的知识理解透彻只有在适当的循环复习中才能真正消化。“积极前进”使学生常有新鲜感时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避免了一堂课中6 因为多次重复而兴味索然的状况同时又赢得了时间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循环复习使学生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掌握不断深化。“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是对赞可夫的“高速度前进”教学原则和布鲁纳提倡的“螺旋式的组织课程”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在新课的引入中常常采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迅速达到核心的作法课题的引入简明具体干净利落作用不大的话少说常常由要讲的实际问题引入引入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开门见山迅速达到问题的核心迅速掌握重点和关键使得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常常采取“适当集中”的做法“集中讲对比练”。集中讲以点带面对比练综合应用。将一些意义接近的内容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做练习时要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寻找恰当的解题方法。传统教学的知识点划得过细步子太小讲一个知识点为一节课教师讲完定义、定理或者法则然后讲例子。学生则按照例题模仿做题不用多动脑筋。所谓划分知识点按步就班的教学就好比制造机器先把零件造好后再组装起来这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可能会立竿见影但学生只能亦步亦趋较为被动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教学应尽可能多地采用“整体出现分层推进”和“集中讲对比练”的方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知识的全貌可以主动地进行学习又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作与教师的讲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归纳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课上老师讲解课下学生做题”的现状。在教师这个导演的启发下让学生这个主演来下定义、作结论、找解法、讲思路“师生共作”从而达到掌握好知识发挥好能力这个大目的。】 ○我们的收获 1.转变教师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关键在行动 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当然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坚信改革势在必行不改死路一条。
要贯彻以下理念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要打破教师原有的教学惯性惰性。对教师而言新课堂应该说有的地方要求变高了有的地方要求变低了但总体要求是高了。以往上课主要靠一张好嘴今天上课主要靠一颗丰富的脑袋。为什么因为“讲”是教学中最容易的一种手段。很多老师教过一个时间后一般的课不需要再投入就可以相对好地讲出来。很多业务较差的老师也总用滔滔不绝的讲解牢牢地控制课堂、控制学生就像领导做报告一样把课堂变成会堂目的只是让学生默默接受根本不敢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旦超出了自己的准备就会难堪。
正是课堂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传输方向单向化导致了传统课堂的极端低效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已经习惯甚至喜欢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没有挑战甚至可以随意地让自己像孙悟空一样“真身”溜号。童年梦想、青春活力、民族未来被无.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反思 探索 三学三思教学模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