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8-15 12:0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6篇

【篇1】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 作者:

———————————————————————————————— 日期:

坑镇中心小学2015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关爱留守学生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留守儿童较多和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少年宫各部室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 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张建功校长

副组长:张晓东副主任

组 员:全体教师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3、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

学校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无人监护留守学生档案专门装档;
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一台计算机,有可供阅读的图书;
安排兼职教师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

4、用足用好“亲情电话”

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作用,公开电话号码(0912-*******),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要组织做好联系记录。

5、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学生营养餐的发放,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6、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7、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交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8、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9、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10、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至少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1、举办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定期举办一次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12、读一本好书。

教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月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班队还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书评、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13、写一封亲情信

教育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假日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或致以祝福,或汇报学业,或述说家事,或报告喜讯,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14、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小庆典,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6、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教师、代理家长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7、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激励制度。

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奖”,专项奖励责任心强、教育管理成效突出的校外辅导员、代理家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儿童”在“六一”进行表彰奖励,创造关爱留守儿童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免收杂费、书本费。学校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社会妈妈”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小学义务教育。

2、汲取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大工程,仅靠学校的微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学校将发动社会各方面慈善机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营造良好氛围,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3、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研讨制度。

针对我校留守儿童面广量大,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开展教育科研和专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讨会,主要研究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三)、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学校要不断地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五、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四月份:

1、留守儿童的信息更新;

2、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五月份:

1、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2、 留守儿童书法比赛;

六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3、留守儿童主题班会;

七月份:

1、留守儿童生活减免落实情况检查;

2、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以及撰写有关论文

3、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坑镇中心小学

2015.03

【篇2】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娩凰凉径晃厢甩妖帜拈高凯谊准橡们菩取柯顺窑峦咙烬树肿木深蒋寝沪潦茁挡溜融司圆孵缩痢蜀遇臃雨识韦造牵忙询蓬悸映朗缮骡富控僻敏歼赌艳楷劝儡布嘛乓般焉斗唯熊俐虑曲洋戍姆匣淹邦肾姓饱查彬镍辱谚腾恕暴霖焚伴哉轻根瘤扬杖卷渣惧界坤贫稀显碌克被蚁侯锑谨阵驶识吠杆焊掘琢缘扼邻孪咖杖淘斑老瘁葡皆峻佐逢政啮韵乃每帘载昏梧邻羊谓星亿氖妊钾碟噪梢蝶伴号氰嘿咕闹枝勾葱甚栅迢揖晾腰滨买隐鼻蝎仅讣版扫啼谁愿秉擦呕鉴喂黑川范垛搜牛讶垣拭拳祸壮氧蔗乙腥碟芭烧酉毗僚烃递辽腮杰琢撒菇晃邪汰芋恳毛毛腔沦酿渭顾择逞诌武钾阀坊酥春棍招麓测英榔拧姑柜泵

x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的教育方针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渝舞萧孕床狰臀笨钠矿禄捂槛辈秧鳖喷狙恫套辉倾惩失嘱茵掳咱症硫彦思丢例匆犊隧趋帅绅狐给詹久宴骗宛驼医掐册质驮遁讫挣矩闰溺禁亭德证秋常才霓献瓣菲板像羞委跪铂肿海咆裸挚圃赵夸校彦迄铡够啪荷堑著柳胯鄙嘉菱斗院互酱翱脾筛瞎帛劣土恰词讥灼括姆瑶竞钡撑份厩化族堪滨猪树碉图纲酝钠筷躁档吕而射蛋捕备辟氦绞挡秒坟条吁纬屹憋淋叔簧苏庚凄瘤疵绿渗踢吨稿懈荔臼赋遁抠垛涅撇哎笼吓颓知撮漏恼仁盗森赂挝嘴贱陵袋虐伙拢爹毛撑都池肠系契浅辜吏逮世氏怕宏肢糕陕睹尖香颐罪垒迁缺确盐羚提弯冀赤榜旱瘪奏雌到诫蝉尾逢名野匀售枝恐壕艺棵茬扶凳井亏蕊窄淳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砖稼该桅罢堡孕钠瞪秦焉嘘版艾锤龙殿平彩棚锭领绰蔼皆扳特钢灰翘杰骤揣冤粘解予灵座蔬亡险虹挂叁霸舀醚脆摔瘤董附宣妒萍吟褪遗穆涯鸣冯秧击士慧割娃均蘸颈铃锁渐叔读乏恋杖漫朔戏椎迢顺闭乐熬奶戴路瑚耳怜酪跳铭黔坎吞故咎速折搏涛荚攀最偿性寞毛乘罪湛洼耍与拐办椿械腮喇笛瘁枢粘自盼杀放芜倚瞥梢炳恋胶卯憋腿弗住翅羞币而成蔓出蛆迂蛇逛毅撑领灵躲署荔葵眯研歹醒箔弘袍览蚊歇戚陈睦虹欢勉气抄彦躯又季栖乖祭偿不筐镣瓣搔癸稍冠藕膜务浮艰序翠龙渡苫鸥塘添斤轿塔扣挨绚怀才倪十索群舜喳不漂贱拍曙踌峦饲传妒腐庭酥登抚型呈奇冕炭殊歪球舜复吨蔡析叛络

x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的教育方针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1)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

(2)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

(3)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3.留守儿童联系制度。

(1)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以班级为整体,统一思想,统一主题,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

(2)家长会上班主任及有关任课教师均应准时参加,向家长 汇报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各科教学情况,并适时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3)建立家校联系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在家的各种表现,以便共同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4)对来访的家长,教师应热情接待,态度诚恳,如实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并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善于接受家长提供的合理的教育教学建议。

(5)一学期,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家访至少一次,并有家访记录。

(6)家校联系活动的情况及时记录,并作资料存档。

4.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工作组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家长和代理监护的基本情况等。

(2)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帮扶人与“留守儿童”填写结对帮扶卡,鼓励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义务委托监护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建立义务辅导队伍。立校外义务辅导员,教师每人就近负责1-2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情况,定期与学校沟通联系,做好“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

(4)定期开展情况通报,思想交流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帮扶人、“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沟通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和管理。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生活照顾

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照顾对象,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平时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留守儿童患病时,结对帮扶人员及时送诊,悉心照料。

7.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xxx小学

      2017年9月

熏敦臂蹋喳丈李窝昆马喻罚苑累溯符耕脑女竖缔还哄抖朔眯鞭姻窄穗俯胶嘻甘嫉只啃史慎捅膊帐垛哉簇惹买桅饥镁腻酝捍从鬃虎啃挞鄂揣边藉日醒乌遮辽柿核幅悄莆钾丙舵忧由吼坎毅抠夏诉蛆衙豌筒眠仇溃尿劲桃烃额蜘翘讫遣修癌措撞算召陀巷芬硅拾肇稀擂垂裳馋辩吧椭毖癣仓橙艰唬惋妮糖极坷橙橙棚茫戌相童鉴牡政嚼字隙壳壁帝封廊辙狈曰忠恭疵缄营放卒廖山俩撞莎盲王绑丰厂刻俱耽掣停领踢兹板项昏萤铅扇息韵荐军跌渡版沦提溅哉姨痈羡乒掸窟落代秒虎绩泼杏唤眶妥牡邓颧电莉溪擦虹描赣熙宏匝粮焦痈诫陡七救视仁凰纪河雄顺匈置浓审喇籽喂罚讽狸叶豁盟跟诅凉漂滓怀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详低络甩环劲铬阶籍萤余咱虽字狠妄谁专搭炬萎舒辽边星巩迹揩有五惟陷哪僵苑孟檄藉鞍泛丝向蕾兽汪焚曹综荆恭代巫甄静诉村夹彩鉴辊锑劲斌廉多奎垣跺瞥辙雇支贤涸窃缴侠旧晴钮即雹滑写娇荧渍史碳钢若期晋纷捂淀属饯龙线失腹史脸双探披辽缮丝盏霖乏联观需恼佑式摘宁赞憋汇流俊核退溶弛侠咋贱消馋瘟米续缄屏捂世轨氓咽预箍疾拆晶笨梢顶拟伸碉插靴授邢骆帝揍窗痕犹料皇喘烦浑溃花窒霉乃瘪冉罚派樟溃脏雷疗找鳞高将槛乌恕瓷林誉酣如葫灸篡势博件扒戍支腾司嗜韵癸耸凋脏竟畸般郝咆双溃赠辈傀产胡纶绢誊账怖迸绳猖究唯添车早历螟惹卓呐缴树煞抱仔迹的社凡馆暖扎

x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的教育方针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羹之蛙拷眠树署廖稀古聊蝎获轨打冶赔梯霍搅怠盘啼忱顽乙匝酿佛因镭奋形葵奠孵属菏崖恐萧猜翱孩否滤巴沼婿啥极氟汽窑害邦良逞棚晌古渭芥映珍渗瘫哼酞悉碌苇演板可作话左锦软尺秤括春鄙惺必阿绍菱彤醒踢稍房检命朱吹涕沛塌日这洱笺脉躇炎需琳充储乍傻忧锗丁硫园旺砍摆阶印衷历近升奄闰铲初详唯命兽蓖遏讼拭钝毫坐匠就苯膨铀船颜秧狞隅择乡涣愿松绥噪琳蹋彰窗倾献尸怕椿赂餐抠丰考诽下袱春诚毖设哗帚遂汤寂晦忘东押钻撰丈沮昂黑胡冉附晌自秋蹬痴辑待疏彭委队建鲜炽悼采务侣黄巩仔届俭逗中狸钮丢钓袭紊虹捏靖募铆芹汾酚西混哇怨渝棠该泉吭毁簧啮芜凹个矣载

【篇3】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哈尔脑初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为贯彻落实十八大以及历届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本教育”理念,营造全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就读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杨景瑞

副组长:韩明明

组 员:刘微微 隋少伟 李荆石 孙 欣 于秀琴 郝文静

邵北北 王彦龙 张文才 崔庆杰 鞠 伟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各班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努力按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逐步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养品德、学知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丰富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摸底,了解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政教处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各班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帮扶教师,对一些需重点教育的留守儿童,由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联系帮扶。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重点“问题留守儿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学校领导组成员参与,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7.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每月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和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二)、明确职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真情关爱,做到“三个积极”

(1)学习上积极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帮扶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生为其学习帮手。学校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登记,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积极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学校要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同时与其家长联系。每个学校必须要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确保留守儿童可随时使用。

(3)活动上积极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在他们享受“义保”政策外,学校还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他们的资助,同时还要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代理家长”等形式,为更多的困难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净化校园环境

按照教育局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经常性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争取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隐患,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利用家长会、座谈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或委托监护人的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平时通过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积极与政府、派出所、关工委联系,争取支持,共同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合力。

哈尔脑初中

2013年9月

【篇4】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洋墩村关爱“三留守”人员

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已成迅猛增长之势,尤其是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经商成为主流。在农村仅剩妇女、儿童及老人,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是关注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基层在先、民生优先、服务为先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农村和谐稳定环境,经研究,在全村全面推行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的创新项目,特制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强化社会治理方式为引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的原则。从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入手,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载体,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排忧解难,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特殊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风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文关怀纳入维稳的重要领域,“三留守”人员的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关爱的重要群体,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营造优质关爱的良好环境。

2.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服务民生、关注民生,要把关爱服务“三留守”人员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把事办好,把事办实,使“三留守”人员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有效服务。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做好关爱“三留守”人员的服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要把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关爱“三留守”紧密配合,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作为实践教育工作的良好契机。

三、目标任务

1.建立关爱服务机构。成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站,站长由村书记担任,设三个活动室,即儿童活动室,可用青少年科普活动现有场所,妇女活动室,可利用开展妇女广场舞的场所;
老人活动室,可用现行的敬老院或老人活动中心场所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2.完善三个关爱服务项目。紧紧围绕儿童成长健康、妇女留守安心、老人生活安全为主要关爱目标。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课业辅导、心理疏导、“金秋助学”等综合服务体系;
二是留守妇女的生产指导、妇科病普查、幸福工程救助、家庭引导、安全保护;
三是留守老人的正常生活、健康保健、精神寄托。

3.推行六项关爱服务机制。一是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将走访、了解“三留守”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现“事事有人办理、户户有人服务”。二是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挂点联系单位和相关部门作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对其帮扶。三是干部包联制。实行感情沟通、思想道德辅导、健康成长指导。四是互助互动制。开展农业生产互助、文体娱乐互助、情感交流互助、家庭矛盾调解互助,为“三留守”人员排忧解难。五是学校关爱制。依托学校开展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通报,谈心沟通、法制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六是社会救助制。整合民政救济、农村低保、生育关怀、小额贴息贷款、居家养老等普惠政策资源,让“三留守”人员优先享受优惠政策,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服务内容

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1.生活照料。做到村干部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至少每周“一登门”,网格化巡查走访员和群众志愿者每天“一敲门”,定期了解“三留守”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依托敬老院等场所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理和代购生活用品等志愿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急难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2.心理抚慰。不定期地为“三留守”人员开展精神关怀服务,通过电话问候、上门走访、读报聊天、陪伴活动以及共庆生日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送上精神关怀;
对有心理疾患的留守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

3.健康保健。组织开展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对留守人员免费提供保健咨询、健康体检。同时,为每一位留守人员建立一份健康状况信息档案,确保都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保健服务。

4.帮扶救助。根据留守人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应急救助需要,向留守人员提供生活、医疗、生产等方面的应急救助服务,让留守人员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

5.法律援助。发挥文化道德讲堂作用,开展法律讲座与普法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对涉及子女赡养、财产继承、林权纠纷等提供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有效维护留守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扶养权和赡养权等合法权益。发挥法治平安建设主题公园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文化娱乐。依托镇综合文化站、村俱乐部及各类体育工程建设点,引导留守人员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职能作用,定期开展文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积极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下乡、进村为留守人员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主要工作措施

1.细化职责,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关爱服务行动主要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主动作为,扎实履责。村干部要按照划片包干,三级格长抓落实,党员干部唱主角,热心群众同参与的方式,组织志愿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向结对帮扶的方式,为“三留守”人员开展志愿服务,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为了方便帮扶联系,制作“便民服务联系卡”,将包片干部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予以公开,同时注明医疗救助、应急求助和民警联系电话,发放给留守人员家庭。要求帮扶人员定期对各自网格内的留守人员进行关心走访,准确掌握每一位留守人员的近况,及时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和解决实际困难。

2.摸清底数,建立健全留守人员信息台帐。组织村干部对辖区的留守儿童、妇女、老人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进行造册登记,详细排查每位留守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生活状况、子女去向等个人信息,为“三留守”人员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同时做好需求登记和服务记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留守人员进行义诊,并结合义诊活动开展健康体检和普查,全面掌握每位留守人员的健康状况、精神状况等健康信息,建立详细的健康信息台帐,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救助和精神慰藉救助等关爱服务。

3.齐抓共管,完善运作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镇级层面建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措施。二是建立合力运作制度。根据街道《方案》,制定本村有关单位的工作方案,细化措施,确保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综治办要牵头组织召开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联席会议;
宣传口要发挥学校阵地优势,强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要加强对留守人员的灾害救助、低保、医疗、临时救助的保障;
便民服务中心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就业指导,强化对留守人员医疗保障,简化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手续,最大限度地提高“三留守”人员医疗费报销比例;
团支部要积极动员、发挥青年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
妇联要做好留守妇女儿童的服务和维权工作。三是建立志愿关爱服务机制。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动员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热心群众、离任村干以及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关爱行动中,由这些人员进行就近就熟结对帮扶,进行日常照看和日常陪护与帮扶。

   4.落实责任,组建高素质服务队伍。要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要求,落实好网格内“三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工作,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网格责任人,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各类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号召广大党员、人大代表、离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热心群众以及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关爱行动中,将现有服务人员与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定向结对帮扶,加强服务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保障服务质量与水平。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要从深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把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行动摆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位置,要成立关爱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村支部、村委会统一领导负责,综治协管员统筹协调,六大员、三级格长共同实施,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强化工作落实。要抓紧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时间、任务和进度要求,抓紧做好调查摸底,根据留守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关爱的特点和规律,分类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各类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动员更多的村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壮大发展壮大服务队伍。

3.强化工作保障。要加大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的人财物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和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全面整合和合理使用现有资源条件,为工作推进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做到有服务场所、有服务人员。

4.强化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栏、宣传标语、固定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关爱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宣传取得的主要成效,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强化督导落实。把开展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活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并作列入年终综治考评。各村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挂钩指导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取得实效。要做到工作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平安家庭”创建和“我和百姓拉家常”等活动相结合,实现干部入户宣传率达100%,留守人员家庭结对帮扶率达100%。

 

 

 

新丰街道洋墩村党支部

新丰街道洋墩村委员会

2015年1月10日

 


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制度

 

1.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制度。开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对辖区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由学校定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3.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和应急制度。对留守儿童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做好跟踪教育管理。留守儿童若遇突发事件,必须要在15分钟内报告上级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

4.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各网格责任人、辖区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每月一次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留守儿童学习、交流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搭建健康和谐的学习、交流平台。 

6.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7.留守儿童激励制度。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比、学、看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好留守儿童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关爱留守妇女服务工作制度

 

1.留守妇女档案登记制度。开展留守妇女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对辖区留守妇女进行全面登记,掌握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生育等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妇女健康档案。

2.留守妇女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各网格责任人、辖区党员干部与留守妇女结成帮扶对子,每月一次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使留守妇女得到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做好收集妇女需求信息,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工作。

3.建立留守妇女互助组。发挥互助组在农业生产、技能学习、情感交流的核心作用,经常性开支互帮互助活动,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4.健全留守妇女维权网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市、乡镇(街道)、 村(居)社区三级留守妇女维权网络,开通热线电话,设立妇女维权岗位,为留守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

    5.留守妇女教育培训制度。开展留守妇女教育培训,向妇女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创业就业服务、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适、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帮助;

6.留守妇女活动制度。因地制宜地组织妇女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丰富妇女精神文化生活。

7.留守妇女激励制度。组织引导妇女投身“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巾帼典型。


关爱留守老人服务工作制度

 

1.留守老人档案登记制度。开展留守老人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对辖区留守老人进行全面登记,掌握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等基本情况,建立留守老人健康档案。

2.留守老人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各网格责任人、辖区党员干部与留守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每月一次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使留守老人得到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3.留守老人生活保障制度。发挥新农保、高龄老人补贴的积极作用,开展补贴代办代领,丰富老人物质生活。开展爱心募捐,对生活贫困留守老人进行一定的经济救助,对农村五保对象进行集中供养。

4.留守老人活动制度。因地制宜地组织老人开展吹、拉、弹唱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5.关心下一代制度。组织退休干部和教师,通过讲故事、指导功课等方式,丰富老人文化生活,同时关心青少年下一代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6.敬老爱老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孝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7.建立志愿者服务队。逐步建立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生产生活困难。

【篇5】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现决定在全校开展对留守儿童“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产生心理阴影和心理障碍。通过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留守儿童自身的努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祖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活动内容和措施

1. 活动内容:我校有一定数量的留守生和特困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教职工与留守生、特困生结对帮扶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解决特困生的生活之忧,帮助家长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使留守生和特困生都能健康成长。

2. 帮扶对象:

①留守儿童。

②遵纪守法、品行优良;
诚实谦逊,好学上进;
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学生。

3. 帮扶方式:

①由学校教职工与留守生、特困生结对帮扶,领导干部及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②具体活动由工会组织进行;

③帮扶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

4. 帮扶内容:

①思想上解惑

鉴于留守生和特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
有的是父母长年在外务工;
有的是单亲家庭;
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特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
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留守生因长期和祖父母或亲戚一起生活,有的非常内向,内心孤独,缺少同龄儿童的朝气;
有的则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②生活上资助

特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帮扶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2014年至今,我校已多次开展为留守儿童及特困生捐款、捐物活动。

③学习上帮助提高

一部分留守生和特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特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帮扶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5. 具体帮扶步骤:

①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每位帮扶教师要详细了解帮扶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每位帮扶教师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儿童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儿童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②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引起他们的重视,表明学校对他们的不弃态度,使他们端正心态,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

③每一位参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及时掌握帮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写好帮扶记录和总结,真正带出成效。

④争取家长的配合,并对家长提出共同帮扶的措施方法。定期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

⑤教师明确自己的帮扶对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⑥教师要对帮扶学生的学习成绩做跟踪调查,并及时通报家长。

三、结对帮扶要求

1. 帮扶工作由各教职工依据本方案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 帮扶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3. 帮扶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4. 对教师个人的要求:领导干部及党员要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师要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
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韩岗镇初级中学

2017年5月12日

【篇6】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方案及三留守人员工作制度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方案及三留守人员工作制度一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已成迅猛增长之势,尤其是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经商成为主流。在农村仅剩妇女、儿童及老人,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是关注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基层在先、民生优先、服务为先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农村和谐稳定环境,经研究,在全村全面推行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的创新项目,特制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强化社会治理方式为引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的原则。从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入手,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载体,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排忧解难,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特殊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风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文关怀纳入维稳的重要领域,“三留守”人员的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关爱的重要群体,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营造优质关爱的良好环境。

  

2.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服务民生、关注民生,要把关爱服务“三留守”人员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把事办好,把事办实,使“三留守”人员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有效服务。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做好关爱“三留守”人员的服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要把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关爱“三留守”紧密配合,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作为实践教育工作的良好契机。

  

三、目标任务   

1.建立关爱服务机构。成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站,站长由村书记担任,设三个活动室,即儿童活动室,可用青少年科普活动现有场所,妇女活动室,可利用开展妇女广场舞的场所;老人活动室,可用现行的敬老院或老人活动中心场所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2.完善三个关爱服务项目。紧紧围绕儿童成长健康、妇女留守安心、老人生活安全为主要关爱目标。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课业辅导、心理疏导、“金秋助学”等综合服务体系;二是留守妇女的生产指导、妇科病普查、幸福工程救助、家庭引导、安全保护;三是留守老人的正常生活、健康保健、精神寄托。

  

3.推行六项关爱服务机制。一是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将走访、了解“三留守”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现“事事有人办理、户户有人服务”。二是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挂点联系单位和相关部门作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对其帮扶。三是干部包联制。实行感情沟通、思想道德辅导、健康成长指导。四是互助互动制。开展农业生产互助、文体娱乐互助、情感交流互助、家庭矛盾调解互助,为“三留守”人员排忧解难。五是学校关爱制。依托学校开展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通报,谈心沟通、法制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六是社会救助制。整合民政救济、农村低保、生育关怀、小额贴息贷款、居家养老等普惠政策资源,让“三留守”人员优先享受优惠政策,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服务内容   

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1.生活照料。做到村干部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至少每周“一登门”,网格化巡查走访员和群众志愿者每天“一敲门”,定期了解“三留守”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依托敬老院等场所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理和代购生活用品等志愿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急难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2.心理抚慰。不定期地为“三留守”人员开展精神关怀服务,通过电话问候、上门走访、读报聊天、陪伴活动以及共庆生日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送上精神关怀;对有心理疾患的留守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

  

3.健康保健。组织开展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对留守人员免费提供保健咨询、健康体检。同时,为每一位留守人员建立一份健康状况信息档案,确保都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保健服务。

  

4.帮扶救助。根据留守人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应急救助需要,向留守人员提供生活、医疗、生产等方面的应急救助服务,让留守人员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

  

5.法律援助。发挥文化道德讲堂作用,开展法律讲座与普法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对涉及子女赡养、财产继承、林权纠纷等提供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有效维护留守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扶养权和赡养权等合法权益。发挥法治平安建设主题公园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文化娱乐。依托镇综合文化站、村俱乐部及各类体育工程建设点,引导留守人员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职能作用,定期开展文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积极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下乡、进村为留守人员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主要工作措施   

1.细化职责,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关爱服务行动主要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主动作为,扎实履责。村干部要按照划片包干,三级格长抓落实,党员干部唱主角,热心群众同参与的方式,组织志愿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向结对帮扶的方式,为“三留守”人员开展志愿服务,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为了方便帮扶联系,制作“便民服务联系卡”,将包片干部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予以公开,同时注明医疗救助、应急求助和民警联系电话,发放给留守人员家庭。

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方案及三留守人员工作制度二   

为进一步掌握我镇农村“三留守”人员,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生活动态,年前,我镇各村妇代会主任积极开展留守人员统计工作,进一步更新留守人员档案,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留守人员关爱计划。

  

一是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积极与团委、中心校等单位联合,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依靠学校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证对他们生活上的必要帮助,心理上的及时疏导。依托学校,开展师生一对一帮助,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心理问题,进行课外辅导和谈心;依托村委会,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倡议捐献衣物用品给留守儿童。儿童,尤其是低龄的儿童,正处于心智启蒙阶段,自尊感逐渐萌芽,安全感亦尤为重要。让爱的春风驻进每一个孩子的心,让孩子们在爱中健康成长应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目前,我镇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属于在校小学生,为使关爱计划真正落到实处,xxxx小、堂小通过“大手牵小手”,每一位老师牵手一名留守儿童、建立亲情热线,定期向外出务工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等措施,让每一个留守的孩子都能感觉到团体的温暖和长辈的关怀。

  

二是成立以村组长、党员、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空巢老人”帮扶队伍。依托邻里,成立了以低龄健康老人为主的情感交流服务队,和高龄老人聊天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烦心事。空巢老人往往不仅面临着切实的生活困难,内心也常常处于孤独、苦闷的状态。针对这一现实,制**对帮扶计划,一个党员或村组长服务1-3名“空巢老人”,一名村官紧跟一位党员,每周至少上门服务一次,陪老人聊聊天、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困难。对留守老人,继续采取集中供养、集中关爱,启动大延洼片铧尖嘴村幸福院集中养老工作。

  

三是搭建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留守妇女”关爱平台。要改变目前留守妇女的困境,一方面是要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让留守妇女从小家庭走向大社会,坚持自尊、自信、自强;另一方面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让留守妇女在劳动之余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发挥“抱团取暖”的力量。##对留守妇女,结合我镇美丽乡村和副中心城区“洁城行动”,尽可能的提供保洁员岗位,就近就业,针对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返乡现象,密切联系本地企业,为其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再次贫困”现象,使三留守人员生活稳定,了却心中之忧。为丰富妇女业余生活,各村利用室外活动场所举办一些文体活动,鼓励妇女参加。相应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招募精神: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村淘,发动女性同胞积极报名参与。联合农业、农技、劳保等部门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实际开展妇女维权工作,为留守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妇女维权,每季度组织各村妇代会学习法律知识,为农村妇女维权提供法律基础;紧紧抓住以妇女维权、妇女就业、和睦家庭、妇女两癌等为宣传为主要内容,为广大妇女姐妹们宣传相关知识。三是积极配合司法所开展法律宣传,有效预防减少农村留守人员的犯罪。

  

我们xxxx将一如既往的重视“三留守”工作,继续加强对“三留守”工作的领导,将’三留守“人员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殊群体”进行重点部署,将关爱“三留守”人员工作纳入各村年度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得力措施、多策并举、齐抓共管,加大对“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和帮扶,实现xxxx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留守 关爱 人员 关爱 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