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研究(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3篇
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篇1
1中国文化的言说方式特征诗性与思辨相统一
2据《论语•先进》篇所载,孔门弟子谈及人生理想时,孔子最赞赏的是哪位?
曾点
3儒学三期是指?先秦礼乐之学 两汉经学 宋明理学
4儒家哲学的要义包括下列哪几条仁义 内圣外王 礼乐
5老子所讲的道有哪些特征:()自然 虚静
6庄子的心灵之道包括下列那几条:()心斋坐忘 心静则明 法天贵真
7下列选项属于魏晋玄学三个时期主张的是:名教出于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教就是自然
8“佛”的本义是悟、觉、知
9教主、教义和教徒构成了佛之三宝
10道谛是佛教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错
11 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都是大乘佛教。错
12禅有作为方法和作为宗派这两种含义
13慧能的顿悟说为信佛之人打开了方便之门。
14禅宗的境界与道家哲学的境界有相通之处
15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里的怡红院是一个佛教世界
16王维的名和字都是有禅意的
17白居易的世俗和柳宗元的理性均与佛教有关
18苏轼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实现了儒释道的融合
19以下经典论述中,最能体现孟子伦理思想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下列符合老子哲学特点的是()贵柔守雌 上善若水
21下列儒家元典中专门谈论礼的是(礼记 周礼 仪礼
22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表述《红楼梦》里佛理禅意的是(因缘生法 诸行无常 色即是空
23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佛教哲学的最高目的是度人解脱
禅宗是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宗派
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如梦初醒都是形容顿悟的成语
24 魏晋玄学中的“三玄”指的是()老子 周易 庄子
25古代礼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五大类,“凶礼”包含哪几方面?
26西周周公的封地是鲁
27历朝历代对律的颁行格外重视,一般的程序是,王朝建立或新帝即位后,下诏制定或修订法律。参加的人员包括下列哪些 朝中重臣 地方大员 精通经学和律学的专家
28古代为了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官员比较等级,产生了()制度。品秩
29开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考试取士的皇帝是 隋炀帝
30下面不属于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一文中着重提出的学派是 兵家
31关于今文经和古文经说法不正确的是:今文经是主要是用篆书写成的
正确的是:古文经和今文经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引起古今经学之争的是西汉末期的刘歆
今文经是五经博士的指定教材
32下面属于玄谈的内容“三玄”的是
《老子》《周易》《庄子》
33下面对程朱理学的思想“理一分殊”理解正确的是
万事万物都各有一理
万事万物之理的本质是天理
天理是整个世界的法则
34朴学的不足之处除脱离实际,烦琐细碎、厚古薄今,舍本求末、只讲证据,不讲道理之外还有:学问有余,思想不足
35书法之美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笔力章法意境
36陆机在《文赋》中提到诗文之功的观点可概括为缘情绮靡
37以下哪部作品是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代表作《碾玉观音》
38儒家“六经”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致使很多经典都散失,其中就包括(乐)。所以到了汉代,儒家独尊以后设立经学博士只有“五经”。
39古人讲究号以明志,号以寓怀。那么古人取号的方式有()
以居住地为号 以志趣抱负为号 以署邸书斋为号
40清明节是由()汇合而成的节日。清明节和寒食节
41门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把持权势 标榜门第 重视谱系
42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婚礼是一切礼仪的根本。中国古代传统婚姻礼俗的主要内容是六礼,其中六礼不包括()加冠
43以下哪种学说不是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日心说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44在周代,只有天子和三公可以穿龙袍。但周天子和三公龙袍上绣的龙是不一样的。周天子的龙袍上绣的是(升龙)
45中国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国人很重视舌尖上的艺术。我国形成的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湘菜、皖菜)
46辋川别业原本是(宋之问 )的蓝田别墅
47从(隋唐 )开始,中国古代的桌椅的高度增加并且广泛普及?
48孙思邈的作品《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49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哪一个数学理论?商高定理
50我国何时发明用红黑两色套印书籍?元朝末年
51根据老师授课内容,现代化的关键之处在于人的现代化
52林则徐提出“中学为体”,这里的“体”是 体用之体
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篇2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立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几十年中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经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为此,建立健全我国的文化产业立法体系已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立法却缺乏规划性与统一性,基本法迟迟不能出台,地方立法也不够完善,因此,如何加强文化产业立法,如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已经是我国立法机关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文化产业立法;
欧美经验;
完善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实践证明,一国的发达程度越高,其文化产业支柱性的作用就越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就越大。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各国政府也已将“文化立国”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的文化产业虽说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快步发展,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健全,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完善文化产业立法,解决立法中的相关问题,也就成为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立法现状
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是研究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的基本前提。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的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且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对外开放程度也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改善,如总量不足、投资渠道不畅、缺乏资金支持以及欠缺国家税收政策支持等等。了解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就要知悉我国文化产业的立法现状。当今我国所涉及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按照不同的制定机关分为不同的位阶。
(1)在全国范围适用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立法。这些位阶的法律法规主要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制定的,如《行政许可法》和《广告法》等,行政法规如《著作权法》和《出版管理条例》等。可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并没有站在产业发展的立场去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所以此些法律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与保障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更无法满足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法律要求。
(2)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90年代以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部门规范性文件,如《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因为这些规范性文件并不十分具体,可操作性差,且效力层次也较低,因此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的制度层面支持的作用非常有限。
(3)地方政府制定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上海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法规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由于这些政策法规都是针对地区性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而制定的,其内容和制度不能够适应和支持文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协调和促进作用不足,内容上也较为宏观且不够具体,适用性较差。
由此看出,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文化产业立法还不完善,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立法的经验和教训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立法的一个不错选择。
二、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立法经验
1.美国的文化产业立法
当前,美国在全球文化产业的占有比重中处于首位,其份额占世界文化市场的一半左右,可是美国在历史文化资源上并不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主要是由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雄厚的资本推动的。例如,好莱坞电影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拥有着领先的优势,但是促使其能够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因素是其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美国政府在文化产业相关立法方面非常的给予重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颁布的《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版权法》到90年代末20世纪初陆续颁布的《数字千年版权法》和《家庭娱乐和版权法》等等,都使美国的文化产业立法逐步填充和形成自有体系。
2.英国的文化产业立法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在英国被提出并得到长足发展,包括建筑、广告、设计、表演艺术、音乐等十多个个行业,英国政府经常通过发布白皮书或法案的形式,出台发展创意产业的方案或措施来扶持其发展。《数字英国:最终报告》是在这一领域值得一提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截止目前,它是英国政府在数字领域出台的最为严肃的政策。报告中有很多条款都涉及到了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交易、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的关系以及知识产权的地位等,并且,报告中将盗版作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威胁,且列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2010年4月,数字经济法案在英国通过,报告中的一些政策和建议都写进了法律。在广播影视、遗产保护和新媒体等某些具体领域,英国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此领域的发展,但并没有制定对文化进行宏观制约的相关法令。
3.法国的文化产业立法
与英国相比,法国的文化产业立法体系相当成熟。法国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接连颁布了《历史保护选区和不动产修复法》、《文化宪章》等相关产业法律,本世纪初又颁布了《博物馆法》来对博物馆的运行操作制订了相关法律规范。2001年,法国在联合国会议上提出了“文化多样性”的主张,并得到与会国家的大力支持。
三、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的完善
通过对比与借鉴,笔者以自己的见解,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法,尽快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
就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急需一部以全国统一立法的形式出台的文化产业基本法。第一,制定文化产业基本法不但可以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地位加以确认,使其发展政策上升为法律层面,也可以根据基本法制定其他具体门类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立法体系的形成;
第二,文化产业基本法的制定,可以反哺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将有法可依、有法可据,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谐发展;
第三,文化产业基本法的制定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柱,为我国文化产业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法律保障。
2.构建文化产业立法的基本制度
构建文化产业立法的基本制度,包括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制度、文化产业市场准入制度、文化产业市场管理制度和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①文化产业内容审查制度主要从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暴力、色情、反人类、反科学等有损社会和国家的内容要坚决抵制,另一方面对不合规的内容审查程序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②市场准入主体的明确及进出市场的条件是文化产业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环节,对违反规定达到严重程度的文化产品公司要驱逐出文化市场。③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包括税收调控制度和具体的市场管理制度。调整文化产业税收立法,给予文化产业税收优惠,可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合理运作和稳定发展。④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
3.完善地方性文化产业立法,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协作机制
地方立法是我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地方立法进行指导,完善地方法制。由于基本法在短期内无法出台,所以在富含文化资源的地区内,应该主动调查和研究本地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从地方立法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立法工作开展保护。再加上各地文化产品开发程度、优势特点、开发目标各有不同,因此,单靠国家立法来从各方面加以保障是不现实的,必须针对各地特点,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完善地方文化资源立法保护工作。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注意求同存异,既考虑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也要考虑全国文化产业的协调执法,还要注意立法的可操作性,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尽量解决实际问题。在文化资源相似的地方区域里,加强地区合作,构建特色文化产业群。
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篇3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输出的研究
作者:王昌芹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英语变体,其出现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英语以其规范性和中国特色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中,建构着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并以其可理解性和交际功能,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英语 文化身份 文化输出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46-02
一、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
(一)必然性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根据孙太群,黄远振(2009)的统计,全球有45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35%的人讲英语。英语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工作语言,75%的电视节目使用英语,80%的互联网信息用英语传播。英语的世界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英语的国际化加速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进程。世界各地的英语构成了英语的变体,形成了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内圈英语。作为昔日英国殖民地的美国,发展了独特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词汇,成为了独立的美国英语,与作为母体英语的英国英语相抗衡,甚至其影响力超过了英国英语,以“美国英语优越论”代替了“英国英语优越论”。(庞秀成,2008)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主要外语的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本地化的变体,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南非英语等外圈英语。中国英语就是在英语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世界英语变体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英语变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英语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界定
从1980年葛传槼先生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开始,中国的外语界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英语的定义、定位及其和标准英语的关系。汪榕培(1991)认为中国英语是“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多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在此基础上,贾冠杰等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从以上三个颇具代表性的对中国英语的界定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英语具有规范性(以标准英语或称规范英语为核心)和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特点的表达方式)两大特点。前者是决定了中国英语能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在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特点”无疑对建构中国的文化身份、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荐访问:延安 中国文化 若干问题 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研究 延安时期《中国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 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