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16 14:30: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推荐)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4篇

【篇1】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田佳梅
来源:《教师·下》2019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资源共享政策的实施,更多的基层农村幼儿到城乡结合部入园,幼儿入园焦虑普遍加重,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城乡结合部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齐心合力,科学地帮助幼儿消除分离焦虑,让幼儿及时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幼儿;分离焦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114-01

        一、家园合力消除分離焦虑的意义

        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进社会生活的第一站,但在与家长接触和交流中,笔者发现许多家长在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的心理准备方面是空缺的。农村和城镇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给入园幼儿身心带来许多不适。有些幼儿在没有入园时就患有分离焦虑,入园后焦虑心理更严重。因此需要家园合力,帮幼儿调节心理,尽快适应入园生活。

        二、城乡结合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

        (一)环境、生活方式的差异

        幼儿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只对农村生活环境和接触的人有深厚的情感,入园前才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进城,对城市有一定的陌生感,加之农村和城镇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入园后心理上会对新生活产生一定的抗拒,恐惧与焦虑随时伴随,并有可能加剧。

        (二)缺少交往基础

        农村的幼儿不像城里的幼儿有很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的长期留守,生活比较单一,也只能跟周围为数不多的固定的人接触,交往很有限。

        (三)安全感基础不牢

        三岁左右的幼儿出门普遍缺乏安全感,对父母有很大的依恋心理,害怕父母或亲人离开自己。农村幼儿更是如此,安全情感基础更脆弱,焦虑会更直接、更强烈。

【篇2】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京发[2011]13号)、《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建设的意见》(京城乡结建办文[2011]2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旧村拆迁、撤村建居的同时,逐步规范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管理,注重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提供更好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居(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要立足长远,以规划引领建设,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工作。
  鼓励创新、扩大参与。要从本地区实际和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居(村)民的主体作用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发挥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本地区居(村)民积极参与党的建设、社区建设、经济管理、物业管理和商业服务。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新格局,使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13年底,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或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
力争到2015年,目前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所有社区(村)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北坞村和大望京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根据农转居进展情况,逐步将现代化的社区服务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引入城乡结合部地区,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
  1.社区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和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2.社区党建。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为重点,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站等参加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联席会议或例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帮扶结对等制度;
实行村居并行模式的社区(村),村党组织要重点做好涉及集体经济管理、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三级联创"等工作,并与社区党组织做到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三)努力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整建制农转居模式的社区,可参照《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京社领办发[2010]3号)的相关规定,确定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社区规模超过3000户的,配备人数适当增加,具体人数由各区县确定。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不得低于所在区县上年度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教师)待遇水平。通过对原有村干部的转岗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等方式,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鼓励社区民警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实施城乡结合部"社区工作者骨干培养计划",多层次、分步骤地开展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培训和考试,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行村居并行模式的社区(村),可适当增加社区工作力量。
  (四)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实行整建制农转居模式的社区,要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活动场所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等文件,对不符合规定配置标准和要求的不予批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使用,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及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未按规划要求建设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的,不得通过验收。原则上每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350平方米,其中社区服务站"一门式"办公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管辖区域较大、服务对象较多的社区,可适当提高用房标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产权属于街道办事处(乡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其负责管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共同享有使用权。服务设施的供暖、水电、煤气、电信等费用应按照当地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
  实行村居并行模式的社区(村),要配套建设邮政、公安消防、公交站点、停车场所、垃圾集中收储转运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卫生服务站、学校、幼儿园、菜市场(或菜店)、便利店等各类服务设施,逐步使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条件。充分利用本地区已有设施,提高社区服务站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注重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五)切实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参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和办法,建立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选聘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社区办公经费,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及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全部纳入区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管理,落实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新建社区应由区县政府按照全市社区服务设施设备配置统一要求,根据本区县资金资产管理情况及相关经费标准,结合实际需要购置或者调配相关必要设备。社区办公经费按照每户50元标准核拨,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费、学习培训费、水电气暖费、电话费、报刊订阅费等日常经费支出。管辖区域较大、服务对象较多或办公和服务用房较大的社区(村)可结合区县财力及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拨付标准;
对原集体经济薄弱或者债务较重的社区(村),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正常运转。
  (六)积极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一是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参照《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梳理现状,制定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区安全、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要针对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群体,通过重点帮助、结对帮扶等形式,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奖励、项目补贴等方式,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保障、创业扶持、房屋租赁、法律援助等服务,为驻区单位和经济组织提供社会治安、绿化保洁、人力资源等服务。三是加快推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有效整合辖区服务设施资源,鼓励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构筑便捷、舒适的"社区服务圈",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实行村居并行模式的社区(村),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围绕本地区功能定位,发展相关产业,为社区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难以覆盖的自然村(居民区),可建设一批具有专项服务功能的服务网点,满足社区居民最为直接、最为迫切的需求。
  实行村庄管理模式的行政村(自然村),要推广村庄社区化建设经验,在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村庄社区化服务指导目录》确定的5类29项工作要求,健全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服务管理工作由村内向村外延伸、基础建设由硬件向软件延伸、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延伸,加强农村社区商业、金融、科技、农资供应等网点建设,提供适合农民需求的代办代理、便利缴费、商品配送等公益性便民利民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站全覆盖,并逐步与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相衔接,加快向城市社区转变,努力形成村庄社区化、管理科学化、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将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一把手"工程、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政府折子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旧村拆迁改造工作相结合,与村庄社区化管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等工作相结合,与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相邻的社区(村)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同步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推进。特别要高度重视、及早研究农转居工作中的户籍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劳动就业、公租房管理、绿隔政策落实、社区治安、城市管理、物业管理等问题,确保平稳有序推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中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社区基层党建的牵头抓总职责,引导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积极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社会建设部门要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加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扶持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发挥专业社工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农村建设部门要做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发展、涉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综治、教育、信息、公安、监察、民政、司法、人力社保、国土、环保、规划、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水务、商务、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园林绿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区县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按照"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的理念,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动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先进典型,为推进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创造良好氛围。要实施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网络等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居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广泛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育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加快培育新型市民。
  相关区县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篇3】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地区消防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红涛

作者机构:北京市海淀区消防支队,北京 100094

来源: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ISSN:1002-784X

年:2015

卷:000

期:002

页码:60-61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消防安全;对策

摘要:笔者结合辖区内城乡结合部火灾防控实际,从近年的火灾规律、消防安全特点、火灾隐患现状、人员消防安全素质、消防基础设施状况、重点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具体的火灾防控措施.

【篇4】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推荐访问:城乡 对策 管理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