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7篇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1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 中共 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熟悉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深刻解读了 民法典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的重要地位,对民法典的宣传和实施提出了 明确指示,具有 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民法典之“笔”聚合“史”“时”“势”,挥毫间,格韵千秋 与时相偕 笔意飞扬,擎举“人民至上”的理念落笔着墨,以“回应人民所呼所盼”运笔纵横,对准“民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笔锋直入,将“笔意”与“笔法”合融,飞墨走笔间,尽显“神形意”之美,铺展开 中国之治的气度和力量。
民法典,以苍劲雄浑之笔绘“神”,勾画出民族文化的“韵律美”。文章 中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 新 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 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化“韵律”正是民法典的价值立向,民法典以苍劲雄浑之笔书写了 强烈的社会价值和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第一条,也是整部法典的价值倚靠,24字基本内容贯穿了 整部法典,融入了 法典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蕴含于民法典之 中的“神韵”,在 上下五千年优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传承和发扬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民法典注入了 “精气神”。比如“人格权”的独立成编,体现了 人身自由不 受侵犯的要义;比如“不 得违反公序良俗”,体现了 社会和谐稳定的要义;比如知识产权制度,就是通过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激励社会大众靠智慧和双手去创新财富……从情理和价值出发解读民法典的逻辑,我们会发明,每一条规定都是对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弘扬,每一页内容都充分发挥了 司法的指引和示范功能,充分体现了 民法典鲜亮的民族文化特性,每一笔都生动彰显了 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底气。
民法典,以细实严谨之笔绘“形”,提炼出 中国方案的“时代美”。文章指出,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过去我们所使用的单行法,多是在 不 同时期制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单行法之间表述和概念上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无法满足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要。民法典则紧扣时代脉搏,是继往开来的鸿篇巨制,对单行法 中所缺乏的时代特征进行了 填充完善,对单行法 中在 同一问题上的分歧表述进行了 科学合理的规定,严谨的系统 科学的设计 精准的表达,让时代精神在 法治篇章 中落地生根,为民法典注入了 强盛生命力。民法典的编撰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面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民法典从社会发展规律出发,以具有 时代意义的新规定给出“标准答案”,从物权编的诚信导向机制到合同订立的失信惩戒机制,再到“人格权”和“侵权责任”的独立成编,为世界的法治文明贡献了 “ 中国智慧”和“ 中国方案”。同时,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还体此刻 民法典的实施上,在 新的实践基础上,不 断地完善和充实民法典的内容,让民法典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有 力抓手,彰显 中国现代化管理的“大智慧”和“时代美”。
民法典,以气韵生动之笔绘“意”,描绘出制度文明的“高光美”。文章指出,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民法典的制度文明主要体此刻 它的内容上,很多规定直接涉及公民与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民法典从“法”到“典”,看似是“一字之跨”,实际上其编撰过程经过了 不 懈的探究和重复的斟酌,经过了 扎实的分析和深层的钻研,经过了 前期大量的理论打算和成熟的经验酝酿,五易其稿,最终在 群策群力下孕育而生。民法典共有 7编和附则,1260个法条,每一条都立足民生最关切,紧贴社会生活实际,深剖社会热点 难点“小切口”,从现象之“标”深入,从问题之“源”透视,最后落脚于管理之“本”,其内容准且精,其功能好用且管用,凝结了 广泛共识,是人民意愿的集 中表达,标注了 制度文明的新高度。民法典 中是一部系统的法典,集民法之大成,集民众之智慧,集管理之效能,这“一字之跨”其实是向更加公平正义的制度文明跨进,也是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的跃升,这“一字之跨”绘出的是制度文明的“高光美”。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为民之法典,是积微之大政,是我国法治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推力,汲取了 优秀民族文化之“神彩”,融入了 鲜亮时代特征之“形态”,彰显了 深厚的人文关怀之“意蕴”,以“巨笔”挥毫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鸿篇巨制。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2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熟悉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中强调,要充分熟悉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要有 效推动民法典这部人民群众生活的“百科全书”更好实施,发挥其固根本 稳预期 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作用,就要广泛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在 宣传教育上冒热气 接地气 添生气,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火速行动“冒热气”,烙上时代印记。“民之所安,法之所系”,站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推进脱贫攻坚 进行社会管理 实施乡村振兴无不 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方方面面,环境污染 校园贷 疫情防控等相关条款在 民法典 中也有 体现,民法典 中的法律条文无不 篆刻着着深深的时代印记。作为时代的产物,要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迎着民法典通过这股“热气”,及时 迅速 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要用好宣传教育这股“热劲”,摒弃等一等 缓一缓的思想,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宣传教育。党员干部要走在 前 作表率,及时主动学 深学细悟;法律工作者还要带头讲,以讲促学。不 仅要在 广大干部 中宣讲,更要走到人民群众 中进行普法。在 宣传教育 中要把好要把好关注的“热点”,将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 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内容进行重点宣讲。
要因地制宜“接地气”,传递人心所向。“民之所盼,法之所向”,作为我国的第一部“法典”,民法典包含了 大到公民的人身权 财产权 人格权,小到霸座 高空抛物诸多具体权益的保护,包罗万象。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要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在 宣传上“接地气”。要加强对专业术语的解读,用人民群众易接受 能汲取,听得懂 用得上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宣传。要以需求为导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宣传什么,干部缺什么就学什么 讲什么。要以效果为导向,做到生动活泼 形象,要摈弃发传单 念法条的生硬宣传方式,多举群众身边鲜活事例,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要将宣传教育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中来,融入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中来,坚定杜绝“走过场”。
要精准滴灌“添生气”,讲述生动实践。“民有 所呼,法有 所应”,“从胎盘到坟墓”,民法典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法条的制定 修改 完善无不 反映着民生,无不 是为了 解决我们实践 中的具体问题。民法典的内容本就来源于实践,绝不 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要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从实践 中来到实践 中去”,在 广泛开展的宣传教育时,绝不 能搞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要做到面对不 同的受众对象,进行有 针对性地宣传,尤其是面对群众,要用朴实的语言,多举生活 中鲜活的事例,才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杜绝浮光掠影,要往深里走,将一个问题讲透,多些“真知灼见”的传递和久久为功的执着,少些“花里胡哨”的作秀。要抓好重点,要做好宣传前的调研,不 仅要了 解人民群众想听什么还要考虑党员干部需要什么,做到“看菜下单”,才干科学 高效 精准地进行宣传。
“徒善不 足以为政,徒法不 能以自行”。好的法令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 开具体的实施和推行。加强民法典的普法工作,能让这部人民的法典更好地走到人民群众身边 走进人民群众心间,使全社会成员更自觉地养成守法的意识 用法的习惯,护佑着每个人的未来,也推动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未来。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3
2020年度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 习近平总书的重要文章[充分熟悉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唯有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领会 广泛普法 加强解读,才干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深入领会,让群众充分熟悉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纵观民法典的编撰历程,细读民法典的通篇内容,深入领会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既标志着开启 中国法治新时代,也寄予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是“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的最好体现。要深入领会民法典颁布实施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 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既多读多看多学相关专家学者关于民法典的理论文章,深入领会民法典颁布实施的背景 目的,认真 学习民法典总则 民法典各分编,又充分熟悉民法典颁布实施对于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为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提供重要遵循。
广泛普法,让群众充分感受民法典保护权益的重要作用。民法典的顺利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要害。这部在 我国法律体系 中条文最多 体量最大 编章结构最复杂的法律的顺利实施,离不 开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大力推进民法典进校园,不 断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依托课堂教学 课外实践等形式,引导青少年了 解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及重要作用。同时,要积极营造人人学民法典 知民法典 爱民法典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社会各方力量加深理解熟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发放宣传单页 绘制宣传墙 文艺汇演 专家巡讲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民法典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通过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的普法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深刻熟悉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既享有 权利,又认真履行义务。
加强解读,让群众充分理解民法典总则分编的重要内涵。民法典有 很多专业术语,比如物权 人格权 民事主体 侵权责任等,必须加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阐释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有 针对性地提出了 “一个聚焦”“三个阐释好”的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即“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要自觉树立“事事关己”的民法典 学习意识,把总则编和各分编的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分编逐一进行系统 学习。在 阐释好民法典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以及一系列新概念新精神的过程 中,要不 断加强思想淬炼 专业历练 实践锻炼。从思想上熟悉到充分理解民法典总编分编重要内涵的重要性,增强对民法典 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通过积极参与集 中 学习 自觉开展自学等方式,加深理解 提高熟悉。在 此基础上,在 日常工作实践 中,自觉养成懂爱 爱法 守法的意识,在 遇到涉及自身权益的问题敢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法典的实施,意义重大且深远。让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广大群众充分熟悉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充分感受民法典保护权益的重要作用 充分理解民法典总则分编的重要内涵,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在 群众心里开花结果。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 学习时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 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亮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管理的各种短板。“短板”是阻碍事物发展不 可忽视的因素,必须补齐。“举一纲而万目张”,要在 “人才”“制度”“创新”上着力,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管理补齐短板,更加畅通“最后一公里”。
“+”好“人才板”,进一步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害是要有 更多的人才可用。近年来,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无论是在 优化年龄结构上,还是在 提升知识学历上,都有 了 明显改观,基层管理的活力也得到了 进一步增强。但随着基层管理法治化 科学化 精细化程度的不 断提高,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入基层,尤其是亟需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 中。基层人才既要能流入,更要能留住。除了 要通过发挥基层的优势资源和条件来吸引人才外,还需要基层要有 博大的胸怀,能包容 吸纳来自不 同地区 领域的人才,把这些愿意留在 基层的人才当成“自己人”,要正确引导群众接纳这些人才。同时,还要全力支持这些人才,激励他们通过实干,赢得基层群众信任,让人才有 成就感 归宿感,安心安稳地留在 基层。
“+”好“制度板”,进一步建好基层制度生态。近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这个条例又是一个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内重要规章制度,将极大地推动基层管理成效,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制度生态向更好发展。“凡将立国,制度不 可不 察也。”当前,依法治国已经迈向了 更高的新起点,基层制度生态建设也要随之而上。基层的“土法子”多,这些“土法子”经常是非常管用的,因为它结合着当地实际。但管用的办法,可能不 是合规的办法。基层的“土法子”要能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依法管理相结合,这样才干长远,才有 生命力。基层的“土法子”要紧紧依据党内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在 “法”下实现可靠 能用,在 宏观框架下不 断深入推进基层制度生态“有 机”成长。
“+”好“创新板”,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党组织要领导好基层管理,创新不 可少。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深刻领会上情,确保创新不 跑偏;要走出去多看多学外地好做法,主动借鉴外情,确保创新不 盲目;要多听多悟本地需求,十分熟知内情,确保创新不 脱节。还要多激励基层去创新。一方面要多措并举为基层营造出激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让基层党员干部放开手脚,敢于创新。另一方面,要为基层作“减法”,把基层党员干部从无谓的事务 中解脱出来,能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新。基层遇到的问题多 情况多,从这一点来看,基层最有 创新条件;基层时刻面对着群众,能直接汲取群众智慧,从这一点来讲,基层最具创新力。因此,要进一步点燃基层创新之“火”。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5
突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必须依据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人民权益的切实维护,依法治国就背离了根本。因权利而有法治,为保障权利而实行法治。人民的权利权益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着力点。宪法确立的公民各项基本权利,是各个部门法所保障的公民权利的源泉。保障民权,首先应当从宪法中寻找依据。部门法规定的公民的各种权利,都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展开。贯彻落实宪法,就要求全面落实部门法所规定的各项保护公民权利的规则和制度,完善权利保障的体系和机制。同时,法律中如果存在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不足或者不当限制的情况,必须依据宪法予以纠正。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侵害和妨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有严格依据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才能够让宪法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强调了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确保党依宪治国执政,这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关键。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前提是坚持“宪法至上”,“法律至上”。一方面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通过宪法法律来治国理政,以确保国家政权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另一方面,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的规定。最近中央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的清理,检验的就是我们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否与宪法和法律相一致的问题,凡与宪法和法律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修改和废止,以保证党规与宪法、法律的一致性。做到党规与宪法和法律相一致,是我国宪法原则的体现,是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的要求。只有让党规既符合党章又符合宪法法律,才能保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我国是一个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行为,既要按照党章、党规办事,更要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这就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6
要说广大干部近期的 学习热点,不 能不 提今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就如同你如影随形的亲密朋友,当翻开它,开启与它的“聊天”时,“民法典”也拍了 拍你,提醒着你要时刻 牢记听民意 讲法治 严守纪三大关。
听民意,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 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定要求。”民法典的诞生,紧扣着社会关切,回应了 人民的期待,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 保障,更蕴含着“人民至上”重千钧的理念。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亦要在 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 第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尤其是基层干部,更要坚定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初心,以大爱的奉献精神,时刻心系群众,将“人民至上”放在 心里 落于行 中,做到“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讲法治,强化法治意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还记得[民法典]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吗?“为了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制定本法。”(第一编第一章第一条)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它的实施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党员干部在 与其深入“交流” 中,要逐步培育并坚定自身对法治的认同 信服 尊崇与敬畏等情感。作为基层干部在 工作开展 中要善于与民法典“合作”,重视发挥市民公约 乡规民约 行业规章 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 社会管理 中的积极作用。
严守纪,筑牢纪律防线。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处不 在 枷锁 中。民法典是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镖”,更是民事行为的指挥官。作为党员干部,除了 要带头 学习民法典,更要做遵守和维护法纪的表率。凡人之性成于习,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需要在 点滴 中养成。因此党员干部在 工作 中要带头讲政治 守规矩,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明纪守纪于微处,做到小错提醒 警钟长鸣,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增强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清纯性。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篇7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和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经验,对中国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与升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值大转型期,社会治理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实生活中,法治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正、徇私枉法等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全体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这句话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相关法治建设精神和要求,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部署,认真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和精神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在实际的群文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接受监督。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
推荐访问:依法治国 第四次会议 中央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