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零容忍》正风反腐专题片个人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6-09 19:4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零容忍》正风反腐专题片个人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零容忍》正风反腐专题片个人心得体会10篇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零容忍》正风反腐专题片个人心得体会10篇

 

  近日,反腐专题片《零容忍》开播后,受到广大党员干部高度关注。片中多名落马“老虎”、“苍蝇”的实事案例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开展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让“老虎”无处可藏,也不让“苍蝇”四处乱飞。近年来一些落马贪官涉案金额之巨大,令人震惊,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而一些如赵永琏之流的小官小吏的腐败行为,使群众有切肤之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不沾不义之财、不染不正之风、不干违法之事。

  近日,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热播,这部反腐专题片讲述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案例。片中多名落马“老虎”忏悔的镜头,震撼心灵、发人深省,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筑牢“防腐墙”,练就过硬的抑欲功夫。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凡事都有它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尤其某些刚刚踏入社会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稍显薄弱,禁不住诱惑与糖衣炮弹,因而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时刻牢记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真正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懂纪律,让党员干部明白严管与厚爱。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需要“严管就是厚爱”相结合,“严管”让党员干部站得稳、立得端、行得正,“厚爱”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在心底筑牢思想底线、纪律底线,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才能少走弯路。敬纪律,让党员干部明白底线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打虎拍蝇反腐倡廉行动,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通过纪律教育常规化、制度化,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让纪律意识深入人心,让纪律成为时刻悬在党员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及时让走了错路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守纪律,让党员干部做工作中的明白人。“为以恶小而为之”“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党员干部如果纪律意识松懈了,最终都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我们党员干部要继承党的优良家风与传统: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公平公正,不徇私枉法,做经济上的“明白人”;
艰苦奋斗,不得过且过,做生活上的“明白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奋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的答卷。

  近几日观看了央视推出的反腐纪录片《零容忍》,在第一集《不负十四亿》里,纵览政法系统孙力军、医疗领域马林昆、金融圈胡怀邦团团伙伙腐败窝案轨迹,看到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利进行着权权、权钱、权色交易,触目惊心!为什么犯了这么多错、走了这么远?我的问题主要出在丢失了理想信念。孙力军和王立科一样,可以说从根本上就没有真正树立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是自20xx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2022年《零容忍》八部正风肃纪反腐纪录片公开曝光忏悔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落马“老虎苍蝇”们的镜前忏悔,以身说纪,启人深思!物必自腐而后虫,理想信念逐步弱化、背弃,忘记了初心使命,丧失了党性原则,最终腐化堕落,走上不归路。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清除思想之垢,革掉行为之弊,始终保持思想纯正。并善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事事自律,时刻立起共产党员的高标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度纯洁性。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启示着腐败与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老虎苍蝇”们的落马彰显着党中央正风肃纪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鞭策着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通过常态化学党史来学习、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并汲取精神动力,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站稳政治立场,切实用好手中权力,不贪不义之财、不干不洁之事、不染不正之风,自觉做到思想不偏移、立场不动摇、行为不出格、心中有红线,慎终如始保持好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

  通过观看《零容忍》纪录片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却逐渐淡化弱化,走入“四风”歧路,蜕化成昏、懒、庸、贪“四官”,为人民群众所唾弃。已病当治,未病当防。坚守理想信念,当筑牢干部自身、基层组织、纪检监察“三重防线”。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临近春节,我们要做到廉洁过年,警惕身边的各种隐性“围猎”。

  《零容忍》专题纪录片视角权威,细节生动,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鲜活的案例发人深思,生动彰显了直面病灶、刮骨疗毒的勇气。其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一次启示和鞭策,警示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以修身,防微杜渐,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一定要做到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恪守法纪底线。不沾不义之财、不染不正之风、不干违法之事,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基层国家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善于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主动接受人民监督;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严守党的纪律,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要坚信党和国家反腐的决心,敢于、善于与一切腐败行为作长期不妥协的斗争;
要加强公仆意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使用职权为人民谋幸福!

  观看《零容忍》后,自己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纪委的基本要求。零容忍,意味着腐败没有“特区”,反腐败没有“禁区”;
意味着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构筑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高压线与防火墙。我们应该坚定信念,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政治方向,在小事细节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严格律己作为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化为自觉自愿的实际行动。

  在观看了《零容忍》纪录片,通过有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的自白,干部群众的直言不讳,我深有体会。在第一集《不负十四亿》中,孙力军忏悔道:“我的问题主要出在我丢失了理想信念。”胡怀邦、马林昆等人同孙力军一样都患上了思想“软骨病”,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行无所止,走上不归路,最终落得被唾弃的下场。胡怀邦面对镜头忏悔时表示:“后悔莫及,因为人生没有回车键…所以希望我这种血泪教训,能够教育和警示后人。”

  鲜活的案例发人深思,也令人振奋。《零容忍》的每一个案例对我们纪检干部来说都是一次启示和鞭策,不光警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严以修身、防微杜渐,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更要有直面病灶、刮骨疗毒的勇气,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反腐大片如约而至,代价不能白付,教训必须铭记!“十四亿”即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负人民,这也是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大动力和底气,专题片开篇即阐明这一鲜明政治立场。

  看到孙力军、王富玉、周江勇三个落马官员出镜忏悔,我们不能只做看客,而要从中受到警醒!不论是身居要位的高级干部,还是百姓身边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要自觉树立起廉洁从政的意识,筑守拒腐的防线!

  对腐败坚持零容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定位。腐败和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民心所向,民意所盼。

  通过观看《零容忍》纪录片使我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当贪官的贪墨行为被查、被揭露,被处以党纪国法的制裁时,就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人生没有回车键,鲜活的案例发人深思也让大家看到了党和国家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