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用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构筑节目内核,供大家参考。
用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构筑节目内核
兵团广播电视台 梅红
1936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美国记者斯诺以他卓越的胆识、超人的才华,贡献出轰动世界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和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兵团广播电视台正是基于斯诺这种文笔优美、故事真实的创作特点,于2014年开播了《西行漫纪》大型纪实性栏目。节目以“新疆军垦人 用生命演绎戍边风采 讲述人生精彩故事”为宗旨,积极探索如何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好“好故事”,用故事刻画人物鲜明个性与感人形象、让故事承载重大主题思想和多彩内容,通过故事弘扬兵团精神与改革风采,激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灵魂的终极回归,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栏目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基于节目在生产源头就以记录时代精神、民族心路和文化风采,寻找兵团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已任,从而构建出充满文化意味的心灵家园。
一、传播家国情怀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一些电视荧屏出现泛娱乐、伪民生、曝隐私等媚俗、庸俗、低俗现象,兵团广播电视台《西行漫纪》栏目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文化为己任,选取“一段历史、一群人、一段故事、一片风景”的电视语言表述方式,在展现兵团乃至西部物质层面变化之外,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精神层面。通过“人”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以小衬大,抒发家国情怀的至诚大爱,发出对人文之美的召唤与呐喊。
《雪域赤子》,主人公刘前东常年工作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叶城二牧场三连,这里气候恶劣,特别是牧场至连队的148公里的险峻山路,在这条山路上行走,人似乎悬空于天路之间。为了工作,刘前东无暇照顾妻儿,而三连除了他和另一名汉族同事,其余全是维吾尔族同胞。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是他的特长,正是因为他的坚守,使这里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守卫着祖国的边境线。
《家住格登山下》的四师七十六团的守边人巴图孟克一家七代人生活在格登山下,建于公元1760年的昭苏边境的乾隆格登碑就在他家的边上,离哈萨克斯坦边境线只有200米远,和境外村庄鸡犬可闻。每天妻子挤牛奶,巴图铲羊粪,羊粪铲起来,堆在一起晒干,是最好的生火材料。巴图每天巡边工作风雨无阻,家里的简单而有特色,小院里的牛、羊,屋檐上的燕子窝,不远处的格登山及中哈边境线的铁丝网,勾勒出他们的生活,那就是坚守,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守,才使得这里和谐宁静。
《别克多克之夏》,主人公胡拥军是哈萨克族,因父亲是拥军模范,给他取了一个汉族名字“拥军”。栏目组为了真实再现兵团巡边民兵的生活,采取跟拍的方式,记录了胡拥军与另外一名巡边员为了到达要巡视的界碑,在五天时间内经历了崎岖山路、车辆超载、拖车施救、骑马赶路、夜宿帐篷,雨后路艰,山体滑坡、无法抵达而最后不得不返回的巡边生活。片子用大量生动真实的画面,向观众展现了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牧民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各族儿女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兵团民兵用生命“坚守”的戍边生活。
爱国主义是思想教育,更是情感教育。《西行漫纪》栏目一直以遵照“西部情结 国家使命”“平凡的人生 崇高的追求”为方向,拍摄了大量的普通人物。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诠释了对国家、对生命、对自然最为纯真、最为动情的大爱。这种从内到外呈现出的家国文化、戍边文化、民族大融合文化,成为爱国主义最鲜活、最生动的道德教材。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兵团自成立以来,不仅以丰厚的底蕴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更是在荒原戈壁上建筑起自己的绿色家园。《西行漫纪》栏目期许的就是这样一种崇高神圣的文化自觉,希望在传承和弘扬兵团文化的同时,构筑起中华民族最为崇高的家园文化。
《魅力新城图木舒克》,图木舒克地处新疆南部四地州交汇的中心地带,是历代王朝统治西域的见证地。从平定西域的班超,到驻守丝路的尉头州城;从考察南疆的林则徐,到屯垦戍边的兵团人,他们把探索开拓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里。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早已不是远离故土的边关,是深埋在记忆里的家乡。而所有传承下来的传统,已经成为兵团信仰和文化的一部分。
《寻梦塔河下游》——铁干里克,这里是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所在地,也是塔里木河的尽头。清光绪18年,天津商民出资在这里修建了蒲昌城。由于盐碱化严重,漠风不断侵袭,蒲昌城随之衰败。漠风赶走了蒲昌人,却迎来了今天的兵团人。一代代兵团人种树屯田,传承创新,让塔里木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这里绿荫连绵,麦田飘香,兵团人用钢筋铁骨,筑就了自己的家园。
《古城溯源》——兵团六师奇台农场,素有“粮仓”之称,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像杨建春一样的记录者。他执着地行走和探访,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点滴过往,探寻着人们最为真挚热烈的信仰。热爱收集毛泽乐像章和画册的孙同林和收集各个时期的农耕用具的赵明林,他们收集这些,不仅因为它们是有价值的文物,更是对伟人的崇敬,对新中国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溯历史,一桩桩故事,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前辈光辉的过往,为一代代兵团人构筑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弘扬勇于担当的文化自强
随着传媒的高速发展,世界文化的不断涌入与渗透,很多时候,国人对于一场好莱坞大片的津津乐道,远胜于对中国自身文化现实的关注。“文化当自强”,只有做好准备、付诸行动,尊重、了解、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才会真正懂得珍惜、传承和弘扬。
中国的杂技艺术,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杂技被称为“百戏”,隋唐时又称“散乐”,多种古籍中都留存着古代杂技艺术的博大精深。《西行漫纪》之《力与美》,讲述了兵团杂技团的演员们数十载寒来暑往,在排练房挥洒着青春,无怨无悔地投身杂技事业。正是一代代兵团杂技人的拼搏努力,创作出了《肩上芭蕾》《高车踢碗》《在那遥远的地方》《天鹅湖》《生命之旅》等一批走出新疆、走进内地,蜚声国际的作品,使得杂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疆、在兵团、在这个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与活力。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以全国先进典型马军武夫妇为原型。剧中高难度的人体造型、绸吊上的翩翩起舞、舞动的流星等,都不再是单纯的力与美的展示,而是被赋予了表达思想情感的内涵功能,表达了兵团人敢于担当、充满力量和自信、团结奋斗的精神风采。观众在欣赏惊险、刺激、高难度杂技艺术的同时,还产生着更加深层次的感情共鸣。
从中原到西北,两百年的暮去朝来,他们承袭一份特殊的家族遗
产,高亢又乡韵十足的唱腔,梆子、二胡与三弦联袂登场,传唱着人
间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戏扬四野》讲述的就是迷糊戏的传承者狄光照的故事。芳草湖农场狄光照一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哼唱迷糊戏。迷糊戏又称眉户戏,唱词格有多种变化,都有相应的曲牌。传统剧目有数百本,如《张连卖布》《小放牛》《李彦贵卖水》等传统曲目。这种具有浓厚的乡音韵味、方言土语和唱腔的地方戏,主要使用的乐器就是代代相传的三弦、二胡、笛子、梆子和碰铃。狄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先人不在了,烟囱还要冒烟;先人不在了,三弦还要弹奏。”对于第五代迷糊戏传人狄光照来说,传承本地迷糊戏,是与延续香火同等重要的大事。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之所以被传承,被推崇为世界第一的体育运动,是因为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更代表了一个人,一支队伍,一个国家的信仰。我们可以透过足球,观察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支队伍的内在品质。如,《绽放》中的石河子十六中的女子足球队,组建于2012年,成立不过4年,却已多次获得自治区级的冠军。4年中,队员们从每一个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开始练习,在训练中培养和增强每名球员的兴趣点、集体意识。阿根廷马拉多纳俱乐部交流教练埃里克斯在看到他们的训练时评价说:这是一支用生命在踢球的球队。这支平均年龄不到十六岁的年轻团队,在运动中学会了永不沮丧、永不放弃。她们就像一群虎、一群狼,驰骋在各个赛场。如果说足球是一种对生活的演绎,对生命的认知,那么对于这支球队来说,足球,就是一种兵团人对生命的信仰,对文化当自强的生动诠释!
《西行漫纪》栏目,一路求索。这是一场文化之旅,承载了因文化自觉而开始的一次年深日久的跋涉,因跋涉而健壮的文化自信,因文化自信而升华的文化自强。截止目前,104期的《西行漫纪》之旅,编创们时而心静如水,时而激情澎湃。他们带来的文化与情感体验,有时细如毫发,有时重如山岳。笔者感到,这就是一次文化寻根,也是一次文化自省,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境界。从历史出发,打开一扇扇尘封的记忆门窗;从文化出发,寻觅一处处超拔的精神家园;从现实出发,记录一幕幕珍贵的永恒瞬间。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疆电视台原副台长、高级记者杨生辉说:“《西行漫纪》创作人员长期以来,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深入团场,连续作战,认真采访,挖掘故事,用心拍摄,精心制作,努力突出“以事件为中心、以画面为根本、以解说为蓝图、以情感为内核、以结构为基础、以剪辑为终点”等故事特性,尤其在画面语言运用方面,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如,《警犬》和《绽放》这两期节目,主题鲜明、突出,故事过程细腻、抓人。两期节目从始至终以事件为中心、以情感为内核,故事特性都较为突出。
没有事件和人物,就没有故事,而情感则是创作的内核。情感,体现的是创作者的爱憎倾向和个性特点,是作品感动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著名作家刘白羽所说:“一个人真正投入生活洪流的尖端、生活矿藏的深处,他的思想感情,心灵,都和那时代的主流一道汹涌澎湃。你自己就是这时代的血肉的一部分,你的眼睛会明亮,你的感觉会敏锐,你的文章便会鲜明、灿烂,有芬芳,有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