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基层反映:“限时抢购”促销广告存在问题及监管建议

时间:2023-05-08 13:50:0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基层反映:“限时抢购”促销广告存在问题及监管建议,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基层反映:“限时抢购”促销广告存在问题及监管建议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限时抢购”促销广告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网络、广播、电视购物接受程度的逐步提高,经营者广告策略也发生相应变化,限时抢购、秒杀类广告不断增多。一些经营者在广播、电视限时抢购促销广告中,采取虚构价格、虚假宣传等违法手段煽动消费者购物,以此引诱消费、获取利润。“限时抢购”促销广告存在诸多问题,工商部门亟需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监管。

一、“限时抢购”广告的特点

(一)针对性。发布限时促销广告的经营者,一般集中在从事手机、金银纪念币、纪念章、保健品、白酒、化妆品等行业,广告主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广、伴随性强的特性,主要针对文化程度偏低、消费维权意识不强的中老年人、农村消费者群体。

(二)煽动性。广告主往往采取与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专题节目”的形式,由1-2名主持人、特约嘉宾向消费者推销介绍商品,强调商品质量好、市场价较高,厂家在节目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商品让利消费者,优惠价格销售只限于节目播出时段内拨打电话订购的消费者,并用夸张的语调反复讲述距离优惠结束只有几分钟,煽动消费者订购。

(三)虚假性。为吸引消费者购买广告推销的商品,广告中主持人不断公布限时促销商品的剩余数量,而实际上广告主促销电话的接线数量、订购内容等信息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不可能实现从经营者到广播电台、电视直播间的实时反馈,广告中商品订出和剩余数量涉嫌虚假。

二、“限时抢购”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意隐瞒广告性质。“限时抢购”促销广告,往往以专题节目的形式出现,节目中有预告、片头、片花,由广播电台或者电视台新闻、娱乐节目主持人担任主持,或特邀相关教授、收藏鉴定专家、评酒师、企业负责人等人士担任节目嘉宾,而不明确说明该节目为广告,甚至部分节目开始还用短时间介绍一些商品的相关知识,故意隐瞒其广告属性,让消费者误认为是正规电视专题节目,进而信以为真。

(二)商品质量无法保证。由于消费者只能通过电视观看产品的外观、结构,了解描述的性能,无法当面观察、触摸、试用产品,对产品的生产商家、生产日期、商品标示等信息也无法当场查看,这就给“限时广告”经营商家销售质次价高、以假乱真的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偷梁换柱现象存在。有的广告者和商品经营者在“限时抢购”促销广告中,以正规产品为样品进行多次展示、宣传,打消消费者戒备心理;而在消费者订购后,商家却以劣质、有瑕疵或者假冒的商品充当,偷梁换柱以赚取高额利润。

(四)虚假宣传现象突出。在“限时抢购”促销广告中,广告主常常对商品质量、品质声誉等进行夸大性虚假宣传,以“买到就是赚到”、有“巨大升值空间”等对商品的价值作出绝对化断言;以专门酿制、专门定制、周年回赠、限量销售等语言对商品进行描述,虚构商品的市场价格,显示促销的“优惠”。

(五)消费维权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往往不会主动索取发票等购物凭证,商家为了规避责任、风险,根本不会主动提供购物凭证。另一方面,“限时抢购”促销广告推销的商品多为网络和电话订购且一般是异地交易,商家提供的联系电话、公司地址往往根本不存在,使消费维权往往陷入尴尬境地。

三、规范“限时抢购”广告的对策

(一)制定行业标准。根据广播电台、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限时促销广告的特点,建议发挥广告管理机关的职能,积极推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广播电视购物诚信服务标准》,解决广播、电视购物广告标准、准则缺失的问题,促进广播购物行业在诚信建设、服务意识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加强警示教育。结合各类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专题宣传、制作展板、曝光典型案例、发布消费警示等形式,向广大消费者开展购物基本常识及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醒其不要一味听限时广告主持人天花乱坠的宣传和一二再再而三的鼓动,一旦决定购买某种产品时,应问清产品的产地、厂家、质地和含量成分等,并注意索要购物凭证,谨防上当受骗。

(三)强化行政指导。立足职能采取约谈、建议、提醒、规劝等行政指导方式,加强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教育,引导限时广告活动参与者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提升行业自律意识,保证广告内容和形式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严格监管执法。会同公安、广电等职能部门,加强对电台、电视限时促销广告的监测和管理,对违反《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同时,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违法违规经营主体的曝光力度,提升执法震慑力。

(五)构建长效机制。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通过收集违法案件线索、接受社会举报申诉等,及时公布行政处罚案件、企业黑名单、消费者信息反馈等信息,形成工商部门监管、广告主体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的共治模式,构建广播电视限时促销广告监管的长效机制。

(六)畅通维权渠道。充分发挥12315申(投)诉举报平台、工商服务站、一会三站等平台作用,公开维权热线电话和受理程序,及时、主动受理并调查处理限时广告引发的消费纠纷,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