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教研室教育科研过去五年发展和未来五年规划(全文)

时间:2023-05-12 13:05: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教研室教育科研过去五年发展和未来五年规划(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教研室教育科研过去五年发展和未来五年规划(全文)

教研室教育科研过去五年发展和未来五年规划

一、前五年教科研工作概述

教研室借均衡教育市、省、国家均衡县区达标验收的东风,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以学校上档次、队伍强能力、管理提水平、质量晋一流、课改争先进为目标,加快教学管理创新,加快课堂改革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要工作成效

1.质量上档次

(1)小学每学年的全市期末统考,我区综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仅2013-2016年中考看,我区良好率分别为33.76%、33.08%、38.26%,37.27%保持平稳;及格率分别为52.94%、53.55%、59.47%、59.95%,逐年提高。

2.管理提水平

区教育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行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校长听评课制度,建立校长巡课制度。教研室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推门听课活动,认真落实“从多角度观察一节课,评析一节课,优化一节课”,并定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我区2014-2015学年度首届“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共评选出区级优课54节,荣获市级优课34节,省级优课19节,部级优课5节。同时我区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全省“优秀组织奖”。 2015-2016学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我区共评选出区级优课781节,获市级优课181节,获省级优课59节,部级优课还在评选之中。开展2016中小学教师首届“微课”大赛活动,全区共上传“微课”作品108节,推荐参加市级评选99节,荣获市级优课96节,省级优课58节(其中一等奖11节,二等奖14节,三等奖33节)。教研室坚持开展各校轮流“全区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召开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工作例会,交流教学管理经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搭台促提高

通过开展学科教师“技能大赛”、课堂教学评优、“两岸三地”教学交流、区内外教学观摩等活动。五年来,我区教师市级优质课获奖397节,省级优质课获奖55节,其中一等奖24节,国家级优质课获奖32节,其中一等奖9节。

4.协作出效益

教育局实施了“集团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对口帮扶、学校干部交流、骨干教师交流机制,破解了学校师资配置、教学教研的瓶颈。

教研室组织实施“集体备课、片区教研、统一监测、统一阅卷”的教学监控管理。根据教学和区域实际,“集团化”管理学校和农村乡镇学区的教学管理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常规管理、统一教学资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评价、统一组织教科研活动。在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5. 科研促课改

我区是全国课改实验区,2002年就出台了《中小学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五年来,教研室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推动教师和教研员转型发展、教学提质上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区学校市级立项课题51个,省级课题26个,其中三等奖2个,国家级课题9个,其中一等奖4个,优秀奖2个。

全区教师市级获奖论文1015篇,省级获奖论文132篇,其中特等奖3篇,一等奖45篇,国家级获奖论文88篇,其中一等奖35篇。各类教育杂志发表的论文251篇。

6.加强名师管理机制,规范评选程序,实行荣誉、经济等激励机制。

近几年我区荣获特级教师3人,省教坛新星9人,市学科带头人38人,市教坛新星60人,市骨干教师123人,省优秀教师7人。

二、今后五年教科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研究和落实新课改,围绕全区教育工作重点,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为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作用。

(二)总体目标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提升和教研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加强中考和小学调研考试评价研究,促进学校提高质量;加强新型教研方式研究,提升研究和服务质量。

4、加强常规教学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化校本教研;改进教学行为。

5、加强业务培训力度,实现教师发展专业化;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促学校管理精细化;加强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促教学管理科学化;加强学校教研文化建设,促学校品牌特色化;充分发挥班班通、网络、白板及图书等资源优势,促学校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全区教科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具体工作项目

1、打造“教学名师”,“课题研究”双十工程,即安徽省名师10人,国家级课题10个。

2、打造“教学能手”,“校本教研”双百工程,即培养市级以上教学能手100名,省市教研课题100个。

3、组建区级“小学语文数学青蓝工程”,组建区级“学前名师工作室”、“小学名师工作室”、“中学名师工作室”10个。

4、实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工程”,达到校校有课题,校校有市区级骨干教师2-3人。

5、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四类示范学校”—— 课程改革提质增效示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

6、全面实现教科研信息化,全部接入国家、省、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在平台上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论文、典型案例、课题研究、学科优课、教师备课、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学生成长记录等评选活动,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在资源应用平台上的情况进行督导和监管。

7、全面实施教研工作“区(教研室)进校”, 发挥对学校教科研的引领、指导、服务职能,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包校教研和网络研修制度。以备课组、学科组、中心教研组为基础,构建以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研修体系。

三、具体措施

(一)规范管理,促育人水平的提高

1.扎实落实课程方案,深化新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标准,研发校本课程。推进新课程改革,拟组织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捆绑发展”管理模式。将薄弱学校与优秀学校结对捆绑式发展,实行结对捆绑学校的统一考核。

3.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学生减负政策,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4.加大教育科研管理的力度。完善和实施课题管理制度、跟踪指导制度、研讨交流制度、过程评价制度、成果鉴定制度、科研奖励制度及成果推广工作。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结题率。

5.继续抓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测,抓好监控结果的分析与应对策略,通过中考、小学调考和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学业水平状况,使考试真正成为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开展活动,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组织新教师的“中小学教师素养大赛”,使教师的基本素养(“三字一话”)、专业素养和个人才艺(演讲、歌舞、书画、体育健康)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2.开展“优质课”活动,向课堂要质量。一是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优质课”活动,积极构建有效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优质课”活动,充分利用“白板”和“班班通网络”,搞好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让全区教师在平台上“学习借鉴”、“参赛评优”,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3.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向活动要质量。搜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各学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引导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同备同上同评同反思同改进”的研磨活动,引领教师进一步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向科研要质量。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鉴定、评奖、推广等工作,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结合课题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专题论坛、课题联研、成果展示等活动,践行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

(三)强化措施,促服务水平的提高

1.加强教研员自身建设,努力达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命好一套题,作好一个专题讲座,写好一篇国家级教研论文,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教科研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

2.开拓多种培养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提高全区教师专业水平。组织集体备课,通研教材,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强化“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技能培训,快速促进教师的成长。

3.多措并举培养骨干教师,带动教科研水平提升。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引路子、搭台子、树梯子、压担子”让部分教师成长为骨干。让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提升理论水平,通过上公开课、送教下乡等提升实践能力。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