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圆的面积》3篇

时间:2023-06-24 17:55:02 浏览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圆的面积》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圆的面积》的文章3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圆的面积》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材第67、第68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小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给我们一种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即把所学的图形进行分割、拼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今天,我们还要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圆的面积。

二教学实施

1.明确圆的面积的。概念。

(1)老师出示一个圆,提问:谁能联系我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3)展示由“曲”变“直”的渐变图。

引导学生逐层观察圆周曲线的变化情况,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周曲线就越来越直,当我们继续分下去……圆周曲线就变成一条近似的直线段了,用这样的小块拼摆的图形就更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中的一份是个近似的三角形,

(1)指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并思考几个问题:

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你摆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所摆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2)学生动手摆学具,然后发言。

拼成长方形:

老师说明: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

出示教材第67页上面的图加以说明。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是πr,宽是r。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圆的面积=πr×r=π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出示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指名读题,让学生试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板书: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坪需要2512元。

老师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与π相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直接写出得数。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0.22=0.72= 0.92=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3.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一个圆桌桌面的直径是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思维训练

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491625364964811000.040.490.81

2.12.56平方分米28.26平方分米1256平方厘米28.26平方米

3.28.26平方分米

4.1.1304平方米

思维训练

3.44平方分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圆的面积=πr×r=πr2

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坪需要2512元。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课堂设计说明

1.通过实际情境,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

2.教学时,强调知识迁移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迁移的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又能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组织学生观察猜想。

先观察再猜想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圆的面积》篇2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后的探究。学生有了应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面积公式的经验。所以教学设计时,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条件。

本节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通过拼摆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并为后面自主探究推导圆的面积作好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在演示前,我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能发现什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剪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我把各小组剪拼的图形逐一展示后,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讨论,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发现了圆面积的公式后,再用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学生觉得既轻松又简单,而且对公式的掌握和理解学得又牢固扎实。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提出了“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可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而我在本课中的这些设计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验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圆的面积》篇3

《圆面积》小学数学评课稿

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的教材内容。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听了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由于李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YY空间。com]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YY空间。com]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李老师先让学生看一看一个大圆当中的小圆可以拿出来,那剩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要怎么来求呢?学生通过图形能够直观的推出圆环的面积就应该用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从而来推导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在下面计算圆环的面积。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判断学生的汇报圆环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推荐访问:上册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相关推荐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2022-07-30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 2022-08-01
  •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2022-08-01
  • 新人教版部编本秋期四年... 2022-08-09
  • 202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 2022-08-10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 2022-08-11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2022-12-31
  • 《轻轻地》教学反思一年... 2023-01-01
  •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 2023-01-01
  •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 2023-01-01
  •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模板 2022-07-06
  • 真正朋友(群文阅读教学设... 2022-07-20
  • 七年级下群文阅读教学设... 2022-07-20
  •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 2022-08-01
  • 《春》教学设计春教案设... 2022-08-04
  • 2022年一年级下语文《15,... 2022-08-12
  • 小学劳动教学设计五篇【... 2022-12-30
  • 2023年《不一样你我他》... 2022-12-30
  • 小鸟教学设计五篇 2022-12-30
  •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3篇 2023-01-01
  • 2022年度小学数学教学论... 2022-08-15
  •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3篇 2023-01-15
  • 2023年小学数学可能性教... 2023-02-15
  • 2023年新人教小学数学毕... 2023-02-23
  • 2023年小学数学特岗教师... 2023-03-12
  • 小学数学结构化课程整合... 2023-05-02
  •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 2023-05-12
  • 小学数学复习计划8篇 2023-06-26
  • 2023年小学数学复习课教... 2023-07-16
  • 2023年度小学数学课标解... 2023-07-25
  • 大学生共同富裕800字作文5篇 2022-05-10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0... 2022-05-10
  • 共青团100周年感想8篇 2022-05-10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全... 2022-05-10
  • 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汇报4篇 2022-11-23
  • 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主... 2022-05-10
  • 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主... 2022-05-10
  • 疫情防控组织生活会发言... 2022-05-10
  • 七一讲话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2-05-10
  • 疫情志愿者作文7篇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