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2022年)

时间:2022-08-14 11:5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2022年)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篇

第1篇: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XX年自治区医政暨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全国医疗服务监管会议及全区卫生工作会议各项要求,系统总结20XX年全区医政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医院管理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努力使广大群众在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能够直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下面,我代表卫生厅作工作报告。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医改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卫生系统极不平凡的一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紧紧围绕卫生改革的中心任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加强行业监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迅速反应,全力以赴做好"7.5"事件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切实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要求,医疗救治工作取显着效果

  针对20XX年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卫生厅按照卫生部和自治区的统一防控部署,及时组织并指导各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演练,组建了地州级和自治区级医疗救治专家组;
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先后开展了5次全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专题培训,指导和规范甲流临床诊疗和救治工作;
针对不同疫情阶段,及时调整防控工作措施,分期分批地启动了自治区级甲流重(危)症病例收治定点医院、地州级甲流重(危)症病例收治定点医院,并紧密结合我区防控实际,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甲流防控和医疗救治的规范性文件和处置要求,分别对重(危)症病例医疗救治、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等临床分类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各地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甲流医疗救治工作;
通过开展远程会诊、组派自治区专家组会诊、多次组织全区大范围高层次的重(危)症病例讨论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基层甲流重(危)症病例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救治水平。全区累计对187例重(危)症病例开展全程跟踪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全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效。

  除以上工作外,在针刺事件和重大雪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中,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证明了医疗卫生这支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是一支能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在此,我谨向所有参与医疗救治工作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广大医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扎实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0XX年全区医院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大力开展优质便民服务,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体系初步建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1、卫生厅组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依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XX年版)》和《20XX年自治区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内容评价指标》,思想汇报专题分别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和持续改进、依法执业特别是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进行了自查和重点督导、检查、评价。卫生厅按照统一部署进行了抽查督导,共检查6所自治区级医院、5所地州级医院、3所县级医院和2所民营医院共16所医院。卫生厅向全区通报了督导检查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突出的医疗安全隐患,广大医疗机构逐级梳理问题查找原因、积极整改,弥补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活动达到了促进医院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预期效果。

  3、建立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卫生厅根据现阶段医院管理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并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践,形成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XX年版)》,指导各地的医院评价和管理工作,为建立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启动医院等级评审奠定了基础。

  4、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卫生厅依托有关医疗机构先后建立了XXX个临床专业的质控中心,开展本专业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临检中心对全区234所医院的7个临床检验项目开展了室间质评,卫生厅据此向社会公开了质评结果,有效促进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为同级同类检查结果互认提供了质量保证;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控体系初步建立;
建立了临床抗菌药物监测网络,已有XXX家医院参加监测,由8个专业24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有效促进了合理用药;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强化了核心制度的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明显改善。

  5、加强诊所、门诊部的行业监管。卫生厅制定了《**维吾尔自治区诊所、门诊部管理办法(暂行)》下发并实施,各地医政、卫生监督加强协调和合作,目前已有XXX个地州XXX个县市启动了门诊部、诊所审批及依法执业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有效发挥了强化行业监管、加强社会监督、引导群众科学就医的积极作用,促进诊所、门诊部加强自律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有力保障了"7.5"事件、甲流医疗救治的临床用血,颁布并组织实施《**维吾尔自治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不断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横向到边、纵向至底"的功能;
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对全区XXX家采供血机构进行了两轮质量和安全督导检查,加强采供血机构规范化培训工作,血液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筹集专项经费加强全区各县医院的输血科和储血点建设,建立医院合格输血科评价体系,强化临床用血管理。

  (五)其他各项医政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县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卫生厅组织建筑、医疗、管理等专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70所项目医院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建设内容进行了科学论证;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利用三年时间将县医院建设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建设目标;
启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在三年内对自治区XXX名县医院医师进行培训,促进县医院医师队伍建设。首期已有XXX个县区的XXX名医师参加了培训;
继续推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印发了《**维吾尔自治区"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方案及考核细则(试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试点;
积极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重大公共卫生和助残项目,全区累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059例,按期超额完成了卫生部下达的4000例任务,完成唇腭裂修复手术265例;
济困医疗服务有效开展,截至20XX年底,全区共开放济困床位5592张,诊疗济困病人23XXX人,减免费用XX.X万元,有效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公立医院在医保、医疗服务方面的兜底作用。

  二、认清改革形势,抓住历史机遇,与时俱进,推进整体工作

  自去年国家正式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区各项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最近卫生部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各种方案及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自治区医改会议也于3月27日召开,全面推进医改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

  我们要深刻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提升能力,迎接挑战。医疗事业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占有当相大的比重。公立医院改革关乎患者的切身利益,关乎其它四项改革的成效,关乎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涉及多方利益,非常复杂,难度很大,责任重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最为艰巨的一项改革任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和复杂性,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医改给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首先,要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和公益性质,努力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技术劳务价值,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使广大医务人员受到鼓舞。

  第二,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并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地激发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这种"补需方"的投入机制同时给医疗服务提供方带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占总量的XX%以上,因此,如何通过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质服务,不辜负群众对公立医院的期望,是我们改革的动力和始终不渝的目标,同时也是公立医院通过改革促进健康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当前,我区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新的发展势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医疗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乘势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第三,要在中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统一部署下,把握好方向和政策框架,稳妥推进改革。当前要立足职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医改方案和有关配套文件精神,在中央确定的方向、原则和框架下,突出重点,大胆探索,试出办法,试出成效,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三、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勇于承担改革重任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上不足,尤其是优势资源严重不足,优势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缺乏规划,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还很薄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差距还很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仍然是主要问题。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机制为补充的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和补偿机制不适应公益性的要求。三是医疗机构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因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照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诊疗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四是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和医德诚信需进一步强化。受经济利益驱动,违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利用医疗广告进行虚假宣传、以医行骗、甚至存在医疗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五是医疗纠纷长期困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医患关系存在局部不和谐,个别"医闹"事件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六是医疗服务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医政医管力量明显不足,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和制度措施还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医政医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分析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上的,也有机制上的,有自身工作方面的,也有外部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些问题和困难也不是光靠卫生系统能够解决的,但我们首先要查找和认清自己的不足,以积极的态度,切实采取措施,解决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自身应该做好的工作。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20XX年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安全这个核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活动又有新内涵,工作取得新进展,管理再上新台阶。20XX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稳步推进与医改有关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在已完成的县医院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州、市级以上医院情况调查,摸清我区各级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根据国家《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区域卫生规划》,加快编制符合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自治区公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全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根据《自治区公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落实本辖区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和功能定位。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不断优化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二是组织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市和**市被确定为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联系城市,两市要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及自治区的统一部署,选择整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或选择1-2个区试点,也可以选择改革的九大任务中的单个项目进行试点,要加强研究,稳妥启动,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全区3所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和12所自治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要按照整体工作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并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推广,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度。四是根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行电子病历,医疗机构一定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病历的管理制度,使之为提高质量和效率,控制成本,方便群众就医发挥重要作用。五是继续做好我区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工作,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支援工作落到实处。被支援的县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能否改善和提高将作为衡量城市三级医院和二级地、州、市级医院能否通过等级复审的重要指标。六是继续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要加强对定点医院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应将通过项目带动县医院眼科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项目的重点内容。七是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医师毕业后的培训教育制度一直是困扰我区卫生行业发展和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各地要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地州级以上医院要在2-3年内建立符合临床医师成长规律的规范化、可持续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随着医改的深入,建立长效机制,使医学生在毕业后临床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地州、市、级以上的大医院不但要培养自己本院的医师,还要发挥公立医院人才孵化器的作用,为县、乡培养临床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要将是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否成为培训基地作为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内容进行考核,这也是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院评价工作

  在巩固连续5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20XX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果的基础上,20XX年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突出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检查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实。同时,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启动并完成等级医院复核工作。自今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计划到20XX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创建XXX家国家级优质医院、XXX家省级优质医院和XXX家优质县医院。XXX家国家级优质医院和XXX家省级优质医院将从通过复核的等级医院中产生;
XXX家优质县医院将从20XX所达到二级甲等标准的县医院中遴选。迎接医院评价要摒弃以往偏重设备、规模等硬件设施的考核方法,把评价重点放在医疗质量安全、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县医院能力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医院人才培养制度、缩短平均住院日上来,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核心任务的落实,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加强医院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加强医疗技术应用管理,按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制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实施手术分级分类准入管理,配合卫生部做好第三类技术的准入管理。各相应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第一类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加强科室建设和管理,开展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加强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推进临床合理用药。组织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
完善药师管理相关制度。要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做好医院药事管理和处方管理工作,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临床药师制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有效干预。要落实药品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相关规定,减少药品质量问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继续推行门诊部、诊所审批及依法执业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门诊部、诊所信息公示制度是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执业审批、打击非法行医的重要手段,是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的重要方式,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好医政、医管和卫生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强公示制度的落实,今年要确保在全区所有县市启动门诊部、诊所审批及依法执业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有效规范监督管理,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三)继续推动实施便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群众体验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在改革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自20XX年起重点推行十项举措,具体如下:

  1、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继续推动医院特别是**地区和各地、州、市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稳步向县医院和基层医院扩展此项服务。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的比例,并积极拓展到医疗服务过程中多个环节,开展预约服务。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做好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医院间的预约转诊服务。

  2、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完善门诊管理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特别是专家按既定安排出诊,加强门诊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提高患者有效就诊率。妥善安排医疗资源,根据就诊病人数量和峰谷及时调配;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增加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患者出具检查报告,对于不能当时出具检查报告的检查项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提供通过电话、网络查询检查结果,对外地患者提供邮寄检查报告等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疗机构在提供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尊重患者隐私权;
探索建立志愿者医院服务制度,医疗机构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在医疗机构为社会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使患者既能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又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3、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危重症患者。要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设备和药品。落实首诊负责制,各级各类医院要与120建立联动制度,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落实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措施,建立创伤、心梗、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提高救治水平。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4、改善入、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方便患者,提供标准化、精细化的连续服务。医疗机构要为患者办理入、出院手续提供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避免患者等候。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对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5、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我们要主动从公立医院做起,改革公立医院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参保参合(新农合)患者就医。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协作配合,探索实施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收费),与预约诊疗措施相结合,识别患者医保身份,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逐步推行持卡就诊实时结算,方便患者,实现患者在定点医院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除个人应缴的部分外,其余均由医疗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各种结算制度、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结算。

  6、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加强基础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专业护理服务,改善患者体验,增进医患和谐,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7、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优化医疗服务系统和流程。减少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等方面的等候时间。

  8、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来院人员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术式错误。落实临床药师制和处方点评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正确、有效执行医嘱,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9、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有效降低患者负担。选择发病率高的、疾病负担重、社会影响大的重大疾病,开展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探索基于规范化诊疗的单病种支付与收费办法,控制医疗费用,减轻重大疾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逐步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保障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基础质量。

  10、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的考核,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辖区内公立医院按照自治区的统一方案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整体推动全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将医疗责任保险开展情况列入创建平安医院和医院评审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引入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为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疗纠纷开辟了新途径,根据司法部、卫生部和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XX]5号)要求,卫生厅协调自治区司法厅、保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医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司法厅已批准成立自治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地卫生系统要积极配合、支持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基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妥善化解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医疗风险转移与医疗纠纷调解相结合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细化便民措施,采取院务公开、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向社会公示和承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媒体宣传医疗机构的主流、医改措施和便民措施,争取患者和群众支持改革,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需要,继续组建临床专科质量控制中心,制定专科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自治区各临床专业质控中心的作用,按要求规范开展专业质量控制和评价,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加强专业质量管理和控制,定期形成质量评价报告,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专业依据。各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托当地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医院建立专业质量控制机构,力争在年内设立临床检验、院内感染、护理、临床输血、临床药事管理等专业与自治区卫生厅临床质控中心对应的地州级质控小组,逐步建立起全区各临床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立质控、质评结果信息公示制度,将各专科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心的质量考核评价结论作为医疗机构校验和医院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梳理病历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按照新的要求规范病历书写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护理工作是今年医政医管工作的重点之一,公立医院改革为护理事业发展迎来了很大的机遇,护理改革成为先行者。要认真贯彻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为契机,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一是要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等技术文件,细化工作要求,规范临床护理服务,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保证护理质量。二是要大力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卫生部《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要求,到20XX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XXX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XXX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我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积极行动,开展"示范医院"、"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使辖区内所有医院普遍加强基础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三是要支持和加强临床护理队伍建设,保障强化基础护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人员数量、工作条件以及学习生活待遇等必备条件。

  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列入卫生部基础护理试点医院,试点方案已经卫生部批准,试点工作已稳步启动,重点以改变护理分工方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建立责任护士负责制和公开护理服务项目、引入患者知情监督机制为切入点,()使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规范的护理服务;
建立指挥有效的垂直管理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实行对护理人员统筹调配,合理分工和岗位责任绩效考核,定模式、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垂直管理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等方面探索改革。

  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针对院感控制的重点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常态监测及专项督导,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六)加强采供血机构监管,确保血液安全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发展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进一步落实《**维吾尔自治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近期重点加强各县医院输血科和储血点能力建设,做到血液供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证应急和临床抢救用血;
继续强化血站质量管理及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开展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督导和全区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要求的评审和专项督导;
进一步推进采供血机构信息联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血液安全和临床供血。

  (七)做好甲流和其他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工作

  进一步加强临床检验和院前急救工作。要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改善急救设施设备,切实提高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完善突发事件及重大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医疗队建设,加强应急医疗救治技术的培训及演练;
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医疗现场救治的组织协调;
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突出做好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同志们,当前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团结奋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线,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出思路,创典型,加快我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科学发展的步伐,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XX中考动员大会发言稿:向着理想出发

  同学们,今天是个好日子!早上还细雨绵绵,现在是阳光灿烂,多么好的兆头,我们在这里集会,举行全体初三学生中考动员大会,美好的天气预示着我们的中考阳光灿烂。今天离开中考还有56天,七八五十六,八个礼拜,八周,8,发!愿我们的中考都发发发!

  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鹰的故事"吧。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就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于是,他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一天,它被一位智者发现了,智者说,你本来就是一只鹰,可以飞得更高!它于是练习飞,扑腾着翅膀,就是飞不起来。智者走上前去,一把抓起它,走到高高的山上把它扔了下去,小鹰觉得自己快要完蛋了,这时候只听见智者在喊,你能飞,飞吧飞起来吧!小鹰张开翅膀……终于飞了起来,翱翔在蓝天。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鹰,都是展翅高飞的鹰,有着比鸡更广阔的天空,更开阔的视野,我们不能呆在鸡窝里,必须付出努力,去获得属于我们的成功!

  什么叫成功?

  词典里这么解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这里我想说,无意中做好的事情不叫成功。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无需努力就做好了的事情也不叫成功。做了一件"坏事",通过"努力"也做到了,自己得到了满足,这更不是成功。成功是指人们经过了努力,做好了非常渴望并且有意义的事。同时也获得了满足感幸福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怎样才能成功?再讲一个"跳蚤"的故事大家听听。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高度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此时,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同学,当你们面临教室里太多的知识,面对课本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当你们面对老师酷似深奥的讲课,你有没有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当你再次走进课堂老是想睡觉,再次重复着昨天不想做的作业,是不是还想着下课继续抄一下呢?当你还是想着那热闹非凡的游戏机房,念叨着那几个社会上的"好朋友",你有没有想到,这就是你的跳蚤人生呢?同学们,不能再迷茫了,不能再彷徨了,我们需要自信,需要付出,这样才能真正的成功!

  下面再讲一个NBA球星的故事。他叫科比·布莱恩特,当今NBA篮坛最伟大的球星,湖人队核心人物,当之无愧的世界篮球高手。他创造了多项NBA历史记录,超过了最伟大的球星——乔丹。他获胜靠的是实力和自信。他最精彩、最伟大之处就是在关键的最后一分钟反败为胜。在一次一场湖人对太阳的比赛中,离比赛结束还有20秒,湖人还落后5分,球控制在太阳手中。当时观众都认为湖人输定了,有的已站起来要退场了。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太阳队把球控制住就胜利了。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太阳队核心人物纳什,世界第一控球后卫开始控制球,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让科比逼到了边线,被科比抢断,随后三分命中。太阳队心乱了,教练叫了暂停,比赛继续进行,还剩不足10秒。球又传到纳什手中,纳什的自信早已被科比压倒了,科比同样又阻挡纳什,再一次把纳什逼到了中线和边线的夹角处,纳什都慌了,科比同样抢断了纳什手中的球,在中线处在最后一秒投篮命中。当时的观众都惊呆了,太阳队队员都哭了,湖人队欢呼雀跃,庆祝胜利。让过程更精彩,让结果不留遗憾,英雄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能够在关键时刻通过自信创造奇迹。这一点在科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最后一秒反败为胜的例子不知有多少次,他的自信成就了他的成功。我还想告诉同学们,科比成功背后的努力。他训练时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至少投进1XXX个球。同学们,科比能在最后一秒不放弃靠自信心取得无数次成功,我们该得到哪些启发呢?那就是自信,同时要有目标!

  你们的目标是什么?面对中考,我们同一个目标,就是去赢得胜利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考一中?重点高中?不管什么样的学校,你的目标,不是坐享其成的。请大家知道,当今的时代,"分数不是万能,但是中考没有分数万万不能!"要知道,一分就是一个档次,一分就是三万五万,一分就是你父母亲半年的心血,一分也需就决定未来的命运!

  同学们,今天是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日子,战场硝烟已经弥漫,冲锋号已经吹响,这是你人生道路上奋斗的第一个起点。今天是个充满期待和盼望的日子,家长都在为你牵肠挂肚,老师都在为你透支生命,期待你们扬帆远航。今天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日子,你们和他们,全市2万多考生都在摩拳擦掌,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天又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我们在这里宣誓。向着梦想,不!向着我们的理想发出我们心中的呐喊"我们出发啦"!请拿出你们的智慧,拿出你们的勇气,用你们那颗年轻不服输的心,收拾好行装,带上睿智的脑袋,怀着细致的心,拚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握紧有力的拳头,让我们再一次一起发出我们心中的最强音"啊!我们出发"!

第2篇: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场监管局XX年度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市场监管局全年工作会议。XX年,区市场监管局主动融入省会首善之区建设,以服务经济、保障民生为己任,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严守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三大民生安全底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年终绩效考评总得分、绩效总排名均位居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名。作为分管,我对市场监管局XX年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祝贺,对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感谢。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锐意进取,服务经济发展显实效
  XX年,区市场监管局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得到省工商局、省质监局、食药监局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主要体现在“服务经济”、“民生保障”、“争创荣誉”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经济结硕果。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名称便利化等商事改革,市场主体历史性突破7.6万户,居福州市首位,特别是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群注册登记和企业简易注销两项商事登记改革。目前,区政府已正式出台《鼓楼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和《鼓楼区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暂行办法》。可以预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对于实现经济园区孵化器功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鼓楼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质量商标战略方面,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鼓楼强区”建设,在福州市“质量强市”初评考核中名列前茅。XX年鼓楼区新认定著名商标12件、知名商标12家,11家11项产品获评XX年度福州市产品质量奖,3家试点单位获评全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4家服务业企业纳入批省级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鼓楼市场监管系统锐意进取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与市场监管干部队伍真抓实干、勇创一流是分不开的。
  二是保障民生首当先。区市场监管局作为监管执法部门,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监管、消费维权等领域,创新监管方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民生安全。例如,在全省率先开展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圆满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保障工作、指导黎明永辉搭建全省首家食品安全云网、建成全省首个“智慧食安”智能化平台、在全市率先探索食品监管网格化管理、指导全市首批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等工作,成效突出,。刚才林波局长提到XX年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的4项绩效考评指标中,“食品安全满意率”、“药品安全满意率”、“消费维权满意率”等3项指标都是全市。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能拿到这个成绩实属不易,成绩的背后是所有市场监管干部的辛苦付出。在这里,我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三是抬高标杆树精品。区市场监管局秉承“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以“服务八闽首善之区经济腾飞”的行业精神,坚持创先进、树标杆,高标准推进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初评验收。除此之外,区市场监管局一举拿下了“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工商系统企业登记工作成绩突出窗口单位”、“全国工商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推荐集体”2个国家级荣誉,这不仅是市场监管系统的荣誉,也是全区的荣誉。薛侃书记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时间为大家点赞,并号召全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镇要向市场监管系统学习,争当先锋争做贡献!我们要以薛书记的批示和肯定为动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拓展作为空间,推动鼓楼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现代化生活首善之区建设再立新功!
  二、真抓实干,创新服务理念创佳绩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XX年,区委区政府对区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鼓楼区“三重三比”和“攻坚XX”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区各街镇和职能部门必须时间进入比赛和竞技状态,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希望在座的各位砥砺奋进,持续攻坚,共同扛起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责任重担,共同努力求突破,在“三重三比”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我就XX年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增强率先意识,营造便民环境。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积极探索多证合一改革,持续深化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要全力抓招商促发展,推进品牌标准创新,通过拓展融资、申报各类质量奖、助推产业集群等方式,支持服务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创新,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力度;
要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障碍,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民生保障。以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在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把规范市场秩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排头兵”的标准来落实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各类专项整治,抓好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手段,做好市场秩序的“守护神”,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要增强精品意识,锻造优质队伍。要积极响应“担当新使命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现代化省会首善之区而接续奋斗”的号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法规、政策、管理、专业培训。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东风,强化《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让全体干部职工学思践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思想防线。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健全起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责任内容、责任目标和责任追究。强化执纪监督,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形式,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使问责形成制度、成为常态。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和蓬勃发展的时代,历史使命要求你们必须勇敢地肩负起改革发展的重任。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你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牢固树立“三个意识”,积极投身“三重三比”,以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为市场监管事业的科学发展而奋斗。区政府也会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支持,使市场监管部门在助推“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现代化省会首善之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3篇: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这是我分管市市场监管局后,第一次参加市场监管部门的全系统大会,也是20XX年我市流通涉外口第一个召开的系统大会。这说明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的主题,提升效率,强化落实,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自从去年1月底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以来,市场监管系统的开局很好,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特色工作亮点纷呈,多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这是全系统上下讲政治、讲大局、抓改革、促发展的结果,这也说明,20XX年大家的工作是蛮拼的。刚才,XX局长总结了20XX年的市场监管工作,着重对20XX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我都赞成,希望大家会后要抓好落实。今天会上,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20XX年,市场监管系统实现了历史性的良好开局。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一个崭新部门。20XX年组建市场监管部门,将作为我市适应新常态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载入史册。它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突破:一是体制、职能、机制“三期”叠加改革。我们以往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而这样大力度的改革在我市历史上绝无仅有,市场监管部门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这十分不容易。二是监管机制的颠覆性改变,打出了所有部门对企业监管,从审批为主转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第一枪。以前我们的部门往往是在办公室等着企业上门审批,以审代管。新一届政府转变了思维,提出了事中事后监管要求,这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打出了第一枪。三是打出了整合融合时代背景下,市本级部门、职能整合融合的组合拳。20XX年市场监管部门至少整合了四、五个部门的职能,这个组合拳打得很漂亮。特别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期,我认为,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干得很好,实现了良好开局,为踏上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4篇: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一、几来税收征管工作取得的进展(一)新型征管体制初步建立。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推进和深化城市与农村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征管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形成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通过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改变了税收专管员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集于一身的征管方式。(二)依法征管机制基本形成。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认真贯彻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逐步建立配套管理制度,规范征纳行为,完善执法手段,加强监督制约,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坚持组织收人原则,在征管工作中认真加以遵循。(三)管理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许多地区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等制度,对税源实施分片管理。在实行属地管理的同时,对不同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加强税务登记管理.认真落实税务登记信息和工商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纳税评估,查找异常情况,增强管理效果。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加强相关信息分析,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针对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实行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推行一窗一人一机模式,加强票表审核比对等等。(四)税收管理信息化逐步推进。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覆盖一般纳税人,认证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有效运行。部分地区试点推行了综合征管软件,许多地区应用了自行开发的征管软件。普遍推行出口退税管理、行政管理等系统。去年以来,加快了信息资源整合步伐。(五)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规范办税服务内容和操作标准,为纳税人提供良好办税环境。积极推行上门申报、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完善缴款方法,实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和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切实方便纳税人。实行文明办税八公开、首问责任制。加大咨询辅导力度,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等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管理基础工作,保证了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较快增长,收人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万亿元,2003年税收收入突破2万亿元,增收超过34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入库税款12991亿元,同比增长26.2%,增收2693亿元。在充分肯定这些年来税收征管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在征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征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依法征税观念不够强。二是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三是业务流程需要优化。四是税源管理比较薄弱。五是纳税服务需要改进。六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不够。七是税收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总局提出了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把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工作,既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又要实现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切实抓好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四方面重点工作。四是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加强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把各项税收工作落到实处。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贯彻上述总体要求。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现代税收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有效指导税收征管工作实践。第二.正确理解和落实税收征管模式。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征收的基本环节。纳税人申报后税务机关就要依法对申报进行审核,开展征收工作。税务机关的服务以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纳税咨询服务、文明服务为基础,体现在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服务必须服从执法的要求,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而忽视必要的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这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依托。,必须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要防止片面强调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认为有了信息化手段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集中征收,是指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的。实行集中征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和纳税人数量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中程度并相应收缩基层征管机构。避免影响税源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要防止把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简单等同于税款的集中征收.片面地根据信息集中程度收缩机构。重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威慑力。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源管理的配合,注重防范与查处相结合,防止片面强调查处而忽视经常性管理。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要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第三,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征管工作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第四,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根本标准。具体包括提高以下几方面水平、一是执法规范。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征收率高。依据税法和政策,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作为参考指标,近期要保持税收(分解为各税种)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宏观税负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三是成本降低。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四是社会满意。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税务形象日益改善。三、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坚持依法征管,把握组织收入原则。依法规范征管行为。各级税务机关和全体税务干部都要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征管能力。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行政执法,规范征管行为。认真执行税收实体法,深入贯彻税收征管法和其他程序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各级税务机关都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并切实贯彻到实际征管工作中。要依法认真做好减免税审批管理工作,绝不能越权减免税。对地方政府和部门违反法律法规,擅自作出的减免税决定,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要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发现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研究并拟作出与税收法律法规不符的规定时,要主动做工作,向其详细汇报和说明税法的有关要求,避免出台违反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征管法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条件,严格审批缓税,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使每一位税收执法人员都全面掌握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坚持依法公示,一窗对外,本级实施本级受理,定期评价,正确实施各项税务行政许可。参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简化审批手续,抓好对非许可审批项目的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现有审批项目,尽可能减少审批。强化管理措施,切实做好取消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二)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组织体系。规范内外部机构设置。各地按照总局要求,规范外设机构,取得明显进展。但少数地方的税务机关仍有不规范的外设机构,必须尽快撤销,依法规范机构设置和称谓,或改为内设机构,并适当调整管理职能。税务分局和税务所是市、区、县税务局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税源管理工作,应按照加强管理、有利服务、讲求效率的要求设置,并在履职区域办公,不能都集中到税务局大楼办公。县级市的城关地区可根据情况设税务分局或税务所。地级市的区可根据税源或工作情况,设全职能的税务局。也可设非全职能的税务分局。地级市的城区税务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稽查局。区稽查局由区税务局领导,业务上受上级稽查局指导。对内设机构主要是规范,根据新形势可适当调整其职,着重健全岗责体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适当增加市、县基层税务局的内设机构.加强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搞好办税服务厅工作。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办税服务厅应为一个独立的内设机构,或者与计征部门合署,实行统一管理,以有效解决厅内人员分属不同部门导致的业务衔接不畅、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等问题。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要按照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的要求合理设置。一般来说,可设三类窗口、一是申报纳税窗口,每个窗口都可以受理不同税种的申报;
二是发票管理窗口,负责发售发票、代开发票等工作;
三是综合服务窗口,负责税务登记、政策咨询、受理文书等工作。各地可以根据办税业务量情况决定各类窗口的数量。接待纳税人少的办税服务厅,也可以分设申报纳税和综合服务(包括发票管理)两类窗口,特别小的办税服务厅还可只设一类综合窗口。严格机构审批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依照法律法规和总局规定做好

第5篇: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品牌建设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XX县XX年品牌建设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品牌建设大会、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全省质监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全市品牌建设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市监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当前我县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管工作形势,查找差距和不足,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动员全县上下抓好抓实工作,开创我县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刚才,黄松局长作了很好的发言,陈主任和邱主席传达学习了相关文件,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为抓好XX年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管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确认识存在问题

从刚才XX局长的报告来看,XX年通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在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管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XX县“薏仁米及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功申报贵市省著名商标#个,马大姐公司、苗西南公司相关产品申报为贵市省名牌产品。二是“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对引导创业、促进就业作出了显著贡献。扶持发展微型企业###户,投资#.##亿元,带动就业####人。三是全年未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学校营养餐集中供餐工作稳步推进,巴铃镇成功申报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全市首个电梯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四是质量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薏仁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场推进会在XX成功召开,在省、市年度质量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管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全县各类企业市场主体依然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户,但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本地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效果不明显。二是知名品牌少,品牌应用效果不明显,虽然XX薏仁米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但是薏仁产业发展仍然未取得真正的突破,各类薏仁产品销售效果不够理想。三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死角死面,业务部门督促指导还不到位,特别是村级还未实行集中供餐的学校,仍然还在发生一些食品方面的问题。四是微型企业发展进度迟缓,从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会议上的通报情况来看,今年的###户微企任务我们县还没有实际进展。下步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二、明确责任,推动质量和品牌工作再上台阶

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发展暨品牌建设第一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加强质量与品牌建设,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升我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市的要求,今年XX县要培育省长质量奖#家,申报#家;
培育贵市省名牌产品#个,申报#个,确保新增#个;
培育贵市服务业名牌#个,申报#个;
创建“XX薏仁米”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核心区);
完成商标申请##件、申报著名商标#件、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件、培育驰名商标#件。要完成上述质量和品牌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切实转变促进品牌建设的方式。抓好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统筹布局、综合施策、凝聚力量,形成“组合拳”工作方式。一是要健全完善品牌建设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多层级的工作格局,县市监局要结合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县域内品牌建设规划和重点目标。二是要充分发挥认证机构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品牌评价标准,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建设标准体系。三是要转变“就名牌抓名牌”“就地理标志抓地理标志”等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要以品牌建设为统领,把生产许可、计量、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有机认证、监督执法、检验检测等各方面的职能优势有机整合起来。

第二,要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品牌建设。一是要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结合县域“一米两果三叶”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我县农产品质量品牌。二是要全面落实XX薏仁米“#+#”公共品牌方案,打造薏仁米公共品牌,提升XX薏仁米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真正让薏仁产业成为我县支柱产业。三是要深挖民族民间特色产品的潜力,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市监局等部门要加大指导帮助力度,着力打造公共品牌,推动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壮大。

第三,要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我们首先把质量安全抓好了,才有下一步的品牌打造,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风险防范,聚焦监管重点、集中监管力量,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用产品质量监管手段来带动质量品牌工作的推进。一是以农资产品、重要消费品、危险品、消防产品、食品相关产品、节能产品为重点,制定重点产品抽检目录,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用好分类监管、信用管理、质量约谈、综合治理等有效监管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质量管控能力。二是鼓励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能力、投保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制度,推行企业质量安全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三是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围绕社会关注热点、舆论关注焦点、产业发展重点,加强舆情监测及风险信息回应,提升监管针对性,促进行业规范生产,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监测排查好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配方、安装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四是保持执法打假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既是质量品牌的培育者,也是质量品牌的捍卫者。要综合运用执法打假、集中整治等手段,保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五是树立服务品牌建设执法理念,强化知名品牌的维权和保护,加强“三品一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第四,要大力营造品牌建设社会环境。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培育、各方参与的原则,加快形成增质量、创品牌的强大合力。一是净化品牌市场环境。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品牌维权网络,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大力推进“质检利剑”“红盾网剑”“绿剑护农”等专项行动,加强#####平台建设,开展“#.##”消费维权系列活动,着力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为品牌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大品牌推介力度。要聚焦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平面、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进行自主品牌公益宣传,讲好“品牌故事”。要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宣传的总体策划,开展品牌主题宣传,支持企业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推广路径,利用行业峰会、博览会、黔货出山等平台,积极宣传、展示和推介产品品牌形象。三是完善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品牌建设奖励制度,加强政府激励引导,充分发挥知名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对在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中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优化政策扶持,对列入争创品牌计划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融资贷款、税收征收、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四是强化目标考核问责。要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认真落实每年品牌建设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工作量、责任人,确保精准对标、精准落实。质量兴县发展领导小组要充分运用好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将品牌建设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三、狠抓落实,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一)要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示范镇创建为契机,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完善,严格按照创建方案推进,确保成功创建。要在巩固好现阶段学生营养餐集中供餐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逐步实现集中供餐全覆盖,确保学生享受到安全放心的营养餐。二是要以创建省级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及防范意识,落实各项特种设备要求和措施,以实现“零”事故为目标,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各类事故隐患,突出抓好公共领域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进一步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长效机制,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二)要着力抓好打击传销工作。各乡镇(街道)、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结合无传销县、无传销城市、无传销乡镇、无传销村(居、社区)、无传销学校等创建工作,深刻认识传销的巨大危害和不良后果,把打传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组织,严厉打击,切实推动打传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县委宣传部要牵好头,进一步加大打传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拒绝传销、共建和谐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基层职能部门作用,构建严密的防控体系。根据当前传销窝点高档化、小型化的新特点,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市场监管分局、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基层综治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为主的基层防控体系建设,真正让传销分子无藏身之地。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打击传销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县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一定要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打赢打传歼灭战。

(三)要着力抓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继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切实在准入环节降低创业准入门槛和制度性成本;
涉及企业经营行政许可的相关部门要继续按照中央、省的要求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减少重复性审查,着力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要尊重企业进出的市场经济基本规律,逐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切实开展好“僵尸企业”的清理和去产能;
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逐步实现网上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办理,严谨“体外循环”或“明进暗不进”。继续实施“#个##万”的政策,全面完成扶持微型企业###户,带动就业###人任务。

同志们,我们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一定要持续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新形势下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形式。要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大巡察力度,抓好项目资金、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质量和市场监管工作,是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提高供给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我县品牌建设暨市监工作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6篇: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 项俊波

(2012年1月7日)

同志们:

  今天上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温家宝总理和王岐山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五年来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为我们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指明了方向。这次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监管思路,部署今年保险监管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11年保险监管工作

  2011年是保险市场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一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增速缓慢回落,资本市场持续走低,金融产品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面临多重压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保险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一年来,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非现场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是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跟踪研究制度,密切关注利率变化和资本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可能对保险经营产生的影响,及时防范非正常退保、资金运用和偿付能力等方面的风险。二是继续实施分类监管。对风险较大的C类和D类公司,研究确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督促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探索上下联动的分类监管机制,将法人机构分类监管和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结合起来。三是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资本管理,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偿付能力水平,批准66家公司增资900亿元、15家公司发行次级债600.5亿元。对偿付能力不达标和资本金不足的公司,通过限制规模、停批分支机构等措施督促公司进行整改。修订《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启用偿付能力监管信息系统,开发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信息系统,增加现有监管信息系统的功能。针对新会计准则2号解释全面实施后的变化,重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实现统计系统的顺利过渡。

  (二)突出现场检查重点,严厉打击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财产险方面,重点检查公司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尤其是虚列费用、虚假理赔、虚假计提准备金等违法违规问题。组织保监局开展联动式检查,并在加强对总公司检查的同时,注重对分支机构开展延伸检查。人身险方面,重点检查销售误导、银保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团险业务违规和资金管控等问题。对安徽、河北两省各主要保险分支机构开展“拉网式”检查,选取平安人寿和阳光人寿两家总公司进行重点检查。中介方面,重点检查保险公司利用中介渠道从事违法违规行为。资金运用方面,组织银行存款专项检查和保险资金运用新规执行情况检查。同时,继续推进保险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反保险欺诈、反洗钱工作。全年共派出2126个检查组7883人次,对2162家次保险机构和中介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共对926家次机构和1056人次实施了2768项次行政处罚。

  (三)加强法人机构监管,增强市场主体规范发展的自觉性。一是推进公司治理监管。通过公司治理报告、窗口指导、董事会秘书谈话等方式,督促公司落实各项监管制度。二是强化保险集团监管。围绕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配套制度,逐步建立保险集团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对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的研究。三是强化法人机构责任。加强对总公司的综合检查。强化对总公司和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严肃处理涉案责任人400多人。加强对问题公司的质询监管,向总公司通报违法违规情况,跟踪监督公司认真查找原因并加以整改。要求各公司将监管部门处罚情况及有关要求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强化出资人对公司经营的约束。四是加强保险公司透明度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除个别公司因重组原因外,首次实现所有保险公司对外披露年度报告。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继续推动保险公司改革。支持中国人保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支持新华人寿上市。开展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探索设立自保公司和农村保险互助社。支持中小公司改革资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产品服务创新。研究制定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经办,以及商业保险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在5个地区开展变额年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设立专属销售公司。三是加强对行业科学发展的引导。以银保业务为重点,继续推进人身险结构调整。强化对产险公司经营情况、偿付能力、绩效考核、预算执行以及压力测试等情况的监测,推动产险公司转变经营理念。四是制定发布行业“十二五”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五)完善监管制度机制,着力解决保险消费者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针对车险经营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加快推进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建设,除西藏外,涵盖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推动完善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将查询范围扩大到非车险领域,并将销售渠道、手续费等相关信息纳入查询内容。二是针对银行保险和销售误导问题,联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制定人身险业务经营规则、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规定,规范保险业务经营活动。三是针对车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产品服务问题,研究制定车险条款和费率管理办法,从产品设计、流程控制、理赔服务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指导部分地区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试点。四是针对理赔难问题,加大对保险理赔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理赔服务质量的监测曝光。车险结案率逐步提升,结案周期明显缩短。

  经过一年的努力,保险监管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保险市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一是保险业务发展基本稳健。2011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7.9亿元,同比增长18.5%。人身险保费收入9699.8亿元,同比增长6.8%。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9万亿元。二是保险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从年初的7家减少到5家,不达标公司的风险状况逐步改善。三是治理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成效。虚假批退、虚挂应收初步遏制,虚假赔案逐步减少,银行保险和电话销售中的不规范现象有所好转,意外险市场违规竞争问题得到较好控制。四是保险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1年保险赔款和给付3910.2亿元。农业保险、养老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领域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1年,保险监管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各保监局身处监管一线,承担着监管一方保险市场的重要职责,在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保险监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保监会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体监管干部的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保监会党委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保险监管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业也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是我们做好监管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近一个时期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尤其是保险业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保险监管面临很大挑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一)深刻认识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对保险业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保险监管的大局意识

  今年国际国内形势可能更为复杂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深化,正从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甚至会加剧银行业危机,欧债危机的前景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增大,美国走出经济困境面临诸多制约。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较大,外需减弱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宏观政策选择存在不确定性,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都面临两难选择,流动性过剩和市场预期低迷并存,加上投机行为盛行,随时可能对世界经济稳定造成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动荡的局面可能仍将持续。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将通过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和保险消费者等多种渠道,对保险业的承保、资金运用和资本补充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增加了行业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压力与难度。

  当前,保险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联系日益密切,保险监管的有效性越来越取决于我们对全局形势的把握,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维度上掌握保险监管工作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对保险业的影响,做到“跳出保险看保险、跳出监管看监管”,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的大局来谋划保险监管工作,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深刻认识当前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保险监管的紧迫感

  尽管近年来保险业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阻碍行业科学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抓紧时间解决。

  第一,行业社会形象亟待改善。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一是消费者不认同。理赔难、销售误导、推销扰民等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反映强烈,且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导致消费者对行业不信任。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保险业基层员工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感觉被人瞧不起,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三是社会不认同。行业总体上仍停留在争抢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为了揽到业务不惜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在不断地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保险行业形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行业发展方式急需转型。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十几年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保险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以保费论英雄”、“以市场份额论英雄”,一些保险公司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和产品服务创新,导致行业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公司甚至不惜违法违规,不顾成本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又比如,财产险业务主要靠车险,人身险业务主要靠同质化理财产品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保险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再比如,十多年来保险业一直采用的营销员管理体制,曾经在提高保险服务效率、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体制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在社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富余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大部分营销员收入仍然停留在上世纪末的水平。总之,当前保险业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加以转变。

  第三,保险人才队伍素质不高。整体上看,保险业进入门槛低,人员学历低,精通保险、擅长管理的中高端人才,特别是核保、核赔、风险管理等专业型人才,以及管理、营销、培训等经验型人才严重不足。营销员队伍中很大一部分只有高中学历,很多是下岗再就业人员,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保险业发展的要求,与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更是有较大差距。保险公司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习惯于“挖角”,对人才使用有余、培育不足。有的公司在筹建分支机构时,因为找不到符合监管要求的管理人员而不得不终止筹建。保险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忽视制度约束和品德考察,在人员任用上片面追求业绩导向,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在高薪高职的诱惑下,部分高管人员与业务骨干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在保险公司之间频繁跳槽,拉高了经营成本,败坏了行业风气。

  第四,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23号文件发布以来,全社会对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发挥保险业的作用。但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法律环境方面,部分业务领域的法律不健全,比如,农业保险缺乏专门的法律制度。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还没有建立,农业保险运行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交强险亏损的问题日益突出,制度设计需要调整。在政策环境方面,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业务领域缺乏相应的财税政策支持,业务发展存在政策瓶颈。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还没有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救助机制缺失。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一些政府部门通过保险这种市场化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保险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的任务比较重。

  在看到这些长期性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近一个时期由于严峻的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和行业自身的问题共同作用,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骤然加大,给监管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2011年,保险业的形势已经十分困难,业务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保险投资年化收益率仅为3.6%,一些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年初下降60个百分点以上。在严峻的外部形势下,2012年保险行业和保险监管面临比2011年更大的挑战。一是稳健发展的难度更大。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行业面临业务增速下滑、偿付能力下降、投资收益下行、经营效益下挫的巨大压力。二是风险防范的要求更高。2011年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大幅下降,资本缓冲空间和风险吸收能力明显缩小,行业承受内外部冲击的能力显著削弱。预计今年分红保险产品的分红水平较低,可能诱发集中退保问题。同时,案件风险处于高发期,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三是规范市场的任务更重。人身险公司在发展困难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的回旋余地下降,各种违法违规经营和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可能高发多发。财产险公司在承保盈利比较好的情况下,违规支付手续费、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再度抬头。

  (三)深刻认识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保险监管的有效性

  这些年,保险监管从无到有,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和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仍存在很大差距。保险监管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监管水平与行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管定位模糊。部分干部对监管和发展关系的认识仍有误区,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没有及时调整到位。既存在干涉保险市场微观运行的现象,也存在对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的问题,监管缺位、错位和越位的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把促发展当作抓发展,习惯于给公司搞排名、下指标、派任务;
有的担心加强监管会阻碍发展,在具体监管上畏首畏尾;
有的把监管与主管混为一谈,过多地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意识没有牢固树立。

  二是监管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领域存在制度真空,比如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一些制度与行业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比如保险费率市场化的问题,传统寿险还在沿用2.5%的预定利率,车险还在使用行业统一条款。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仍然停留在保险市场发育初期的水平。

  三是监管标准化建设不足。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和规范,各保监局实施行政处罚时随意性比较大,罚与不罚的标准不统一,罚轻罚重的标准不统一,罚多罚少的标准不统一。行政许可的弹性较大,行政许可申请事项的受理标准、审批标准把握不一,差距悬殊。监管的执行力不强,部分领域和部分地区保险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会机关有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存在多头监管或监管真空的问题,会机关和派出机构未能很好地形成工作合力,工作的协调一致性有待加强。

  四是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统一的保险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不同系统之间割裂,还没有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已有的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系统的维护没有各司其职。信息化支持和服务监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是监管人员素质不适应。相当部分的监管干部,缺乏保险工作经历或没有监督检查工作经历。大部分监管干部没有经历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国际化的培训几乎没有。部分监管干部存在业务不熟、专业不强、经验不够、处理复杂情况能力不足的问题。

  总体上看,保险监管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强调外部的压力和自身的问题,不是无视机遇、畏难悲观,更不是否定成绩、妄自菲薄,而是要客观冷静、正视困难,坚持把它作为加强监管、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充满挑战的今天,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防止由于对形势的估计不足和准备不够而陷于被动。同时,要坚定信心,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使保险监管与保险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三、关于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保险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为目的,以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重点,着力强化和改进保险监管,着力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保险行业形象,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抓服务。这是监管为民的重要体现。服务薄弱,已成为当前保险行业中社会最关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保险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保险公司发展理念落后和经营管理粗放的原因,也有保险监管不到位和引导约束不够的问题。加强和改进保险服务,责任在保险公司,也在保险监管。保险监管抓服务,就是要抓服务质量,促进保险服务水平提升;
抓服务创新,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
抓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注重服务领域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积极构建普惠型保险服务体系,努力做到让党和政府满意,让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满意。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正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引导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努力提高保险业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和对社会管理的参与能力。二是服务保险消费者。根据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加大保险产品服务的创新力度,加大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力度,加大销售误导和理赔难问题解决的力度,推动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保险产品和高质量的保险服务,让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只有服务到位,才能监管到位。要增强监管的服务意识,努力帮助消费者和保险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和引导保险机构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监督和管理。

  严监管。这是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的现实需要。我国实行专业化保险监管的时间不长,监管的整体水平不高,影响了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规范运行。严监管,就是监管工作要“严”字当头。一是监管制度设计要严密。要把国际金融监管经验与我国保险市场实际相结合,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要把科学的规范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保险监管中,加快推进监管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切实提高保险监管效能。二是执行制度要严格。要增强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执行,确保监管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确保监管的各项制度规定切实发挥效力。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统一监管尺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三是违规处罚要严厉。要切实加大检查处罚的力度和强度,对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决不姑息,对破坏行业整体形象和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决不坐视,对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决不容忍。

  防风险。这是保险监管的永恒主题。保险风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保险市场与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互动日趋深入的情况下,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保险监管防范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国际上一些保险机构破产倒闭的案例,也为防范保险风险提供了深刻的风险警示和风险教育。防风险,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要健全风险预警的网线。盯紧风险源头,积极关注产品定价风险、操作风险和风险敞口的预测研判,做好压力测试;
严查风险苗头,及时发现并跟踪市场的风险点和变化趋势,制定和调整应对措施;
要根据经营机构、业务领域和发展区域的差异性,从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市场运行等方面着手,运用现金流测试和情景模拟等方法,督促保险机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构建条块结合、广泛覆盖的保险安全网。二是要筑牢风险防范的防线。要始终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保险风险状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完善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建立系统的保险风险指标体系,对保险风险实行量化评估和指标约束,筑牢风险防范的制度防线。要改进风险防范的技术手段,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识别、控制和化解风险,筑牢风险防范的工作防线。三是要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监管工作必须做到守土有责,要增强对风险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防范风险的积累和矛盾的激化,防范风险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境传递。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促发展。这是监管的题中之义。国际金融保险监管都把培育良好的金融市场、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作为监管的重要职责之一。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监管。监管促进发展,不是代替市场主体作决策、搞经营,而是通过监管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净化保险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一是改革创新促发展。继续深化以公司治理、保险营销和价格机制为重点的保险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配置保险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保险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行业,不断增强保险业发展活力。二是政策支持促发展。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积极争取适当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发挥政策撬动的杠杆效应,促进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等重点业务领域发展。三是营造环境促发展。加强对保险市场运行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保险宣传,强化社会监督,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按照“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监管和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推进由新兴保险大国向世界保险强国转变。主要目标是:

  ——保险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中国特色与国际规则相结合,完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框架,形成系统科学、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坚持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形成门类齐全、科学适用的保险监管标准和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人才兴业战略,加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保险监管人才队伍。

  ——保险行业形象明显改善。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险消费投诉处理和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保险消费者利益得到切实保护。保险信用体系初步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日益完善,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成为保险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社会各界对保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体现保险核心价值理念的保险文化初步形成。

  ——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保险监管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基本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不断健全,资本补充机制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保险业资本实力明显增强,偿付能力整体充足,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竞争不规范的问题得到基本治理,保险市场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大型保险集团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小型保险公司稳健发展,专业性保险公司初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主体多元化、竞争差异化、运行规范化的保险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保险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显著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逐步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近。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保险业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保险产品种类和服务形式更加丰富,保险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肯定,实现了上述目标,中国的保险市场必将更加具有竞争力,保险服务必将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必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四、关于2012年的保险监管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保险业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保险监管工作,保持保险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保险监管工作,要把握一个基调,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项日常工作。

  (一)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基调

  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就是要结合行业实际,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增强保险监管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在困难和挑战中培育有利因素,在改革创新中创造发展条件,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稳,就是要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研究探索逆周期监管政策,保持业务的平稳增长,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维护行业的稳定局面,防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进,就是要把发展的困难时期作为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推进改革创新,扎扎实实破解几项行业共同关注的难题,抓出几个社会广泛认可的亮点,干成几件群众普遍欢迎的实事。好,就是要顺应行业做大做强做好的新期待,把握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重点处理好监管与发展、当前与长远、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在监管体系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突破发展瓶颈上取得新成效。

  (二)突出保险监管工作的重点

  保险监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集中精力抓大事、抓难事,通过抓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要突出抓好三件事。

  第一,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这两个问题深受社会各界诟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今年,监管机构要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打一场整顿治理的攻坚战。一是营造齐抓共管的声势。保监会要抓紧研究制定专项治理的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调动监管部门、保险机构、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让理赔难和销售误导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二是出台管用见效的制度。出台《机动车辆保险理赔管理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和监管指标,利用车险信息平台加强对理赔数据真实性的监督。出台《人身保险业务经营规则》,梳理和完善治理销售误导的规章制度。鼓励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寿险产品。强化保险公司特别是高管人员对销售渠道和营销员的管控责任。三是采取严查重处的举措。加大对理赔难和销售误导行为的处罚力度,查实一起,处理一起,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将检查和处罚情况以及典型案例向社会披露。

  第二,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妨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FSAP)认为,保监会应该完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新设公司都是全国性牌照;
部分新公司只是对原有市场主体的简单复制和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
退出机制缺位,存在差而不倒、乱而不倒的现象,无法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和监管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必须把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来抓。全面系统地总结法人机构准入工作,研究探索对保险经营牌照实行分级管理制度,鼓励差异化竞争和专业化经营。研究制定市场退出的监管规定,建立针对股东、业务、人员、分支机构和法人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退出机制。明确市场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既可以是全国市场的退出,也可以是局部市场的退出;
既可以是全面业务的退出,也可以是部分业务的退出;
既可以是长期退出,也可以是短期退出。

  第三,推进农业保险、巨灾保险、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发展。保险业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在群众急需、社会期待的一些业务领域实现突破。今年,要重点在农业保险、巨灾保险、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三个方面,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创造有利发展条件。要推动出台《农业保险条例》,从立法层面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明确中央财政、各级地方财政、监管部门、保险公司的职责,使财政补贴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各方面的配合更加协调和顺畅。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巨灾保险立法,将巨灾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综合灾害防范体系,争取国家在立法保障、财政税收政策、防灾减灾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加大工作协调力度,争取国家税收政策支持,推动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并逐渐拓展至健康保险、企业年金领域,服务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三)全面推进保险监管各项工作

  要坚持统筹兼顾,认真抓好以下六项日常监管工作。

  第一,突出风险防范重点,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健运行。根据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保险行业运行状况,要重点防范五类风险。一是防范退保风险。对退保风险较大的公司及时进行窗口指导,密切监测分红险分红情况及其影响,避免分红低于客户预期而出现较大规模退保。制定退保风险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二是防范资本金不足和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风险。强化风险资本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对不利情景做好预案,避免偿付能力出现大幅波动。认真研究和摸清行业的资本需求状况,引导公司加强资本管理,鼓励公司适时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以次级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次级定期债券为重点,研究制定有关制度,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优化保险行业资本结构。三是防范资产管理的风险。重点检查保险资金存款、融券中的不规范行为,以及权益投资领域的利益输送和内幕交易等问题。严禁保险资金进入民间借贷。深入贯彻资金运用监管新规,提高核准审核事项的效率。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信息系统,加强系统监测和分析运用,大力提升非现场监管的能力。四是防范案件风险。强化公司内控,将监管要求内化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险稽查制度,加强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的合作联动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提升行业对案件的防控能力。五是防范风险跨境跨行业传递。跟踪研究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深入分析外部形势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结合保险市场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和风险因素的分析研究,提高风险的监测、识别和预警能力。与此同时,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督促保险机构从组织流程再造和技术手段更新等方面着手,在战略、制度、技术、人才等各个层面不断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第二,完善保险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着眼于建设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拓宽监管视野,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手段。一是加强保险监管体系顶层设计。加紧开展美欧等保险监管制度比较研究,加强对国际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明确我国保险监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确定监管体系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从战略高度稳妥推进我国保险监管与国际规则的衔接进程。二是完善保险监管制度。加快推进保险监管制度“废改立”工作。本着急用先建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治理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保险市场准入退出、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质和行为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对已有规章制度的梳理,努力消除现存规章制度之间的冲突和不一致。加强监管执行力建设,确保各项监管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三是推动保险监管创新。对于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可分门别类,先选择2到3个保监局进行监管创新试点,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四是提高保险监管国际化水平。立足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早、市场化程度高的实际,稳步提升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借鉴IAIS新的保险核心原则,推动我国保险监管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密切跟踪研究IAIS共同框架制度进展,积极参与关于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评估等核心监管制度的建设进程。推进国际保险监管合作,增强我国在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保险监管的国际地位。

  第三,大力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提高保险市场运行效率。一是突出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检查对象方面,选取市场份额较大、违规问题较多以及整改不力的公司作为重点。检查内容方面,财产险要继续严肃查处经营数据不真实和理赔难问题,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
人身险要重点查处销售误导、侵占挪用保险资金、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等违法违规问题,切实防范市场违规行为反弹;
保险中介要严肃查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
继续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检查纠正保险公司不正当交易行为。二是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有效性。重点是强化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责任,将分支机构违法违规的情况与总公司高管的法律责任及其任职资格挂钩、与公司申报新产品及其开展的业务范围挂钩、与公司的机构批设等相关行政许可事项挂钩。加强对总公司的质询及通报,定期向总公司及总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通报公司系统内违法违规被处罚的情况,提出整改要求。三是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以处罚责任人、停业、吊销许可证、追究上级领导责任为主要手段,对违规机构和责任人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一是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放在监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是保险监管的天职,是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消费者相对保险公司而言处于弱势的位置,需要监管机构的保护。当前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努力做到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所急,切实把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保险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逐步建立保险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的消费者利益保护机制。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监管组织体系,逐步充实力量。建立健全保险纠纷调处机制、理赔服务监督机制。抓紧拓宽消费者诉求表达渠道,建立保监局局长接待日制度,尽快推出全国统一的投诉维权电话专线,强化保监会官方网站的投诉功能。三是健全保险投诉机制。建立投诉工作考评机制,全面考核保险机构投诉处理机制运转、信访投诉数量与投诉率等情况,将部分考核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促进保险公司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督促公司及时处理投诉案件,提高办结率。四是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公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搭建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保险教育平台。五是不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由社会各界对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

  第五,推进改革创新,增强保险市场发展活力。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改革。支持中国人保集团上市,推进中国人寿集团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抓紧完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加强保险集团监管,推动国有保险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切实增强集团公司风险管控、资源整合、战略协同能力。二是深化保险公司治理改革。发布《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管理办法》,强化股东对公司的责任。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规范董事会运作。健全保险公司监督问责机制,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推动保险公司建立规范的薪酬管理机制,发挥薪酬在风险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三是稳步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系。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加强对新渠道、新模式的探索,促进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发展。探索保险销售专业化进程,推动车险代理销售向专业化转变,研究银行保险专业化发展途径。四是研究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审慎放开的原则,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寿险产品定价机制,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增强行业竞争力。五是加强保险产品创新。改进保险产品监管,研究建立保险产品电子化报备和管理制度。继续推动变额年金试点工作,促进产品差异化经营。

  第六,加强监管标准化建设,建立保险经营和服务评价标准。一是建立保险机构经营评价体系。完善分类监管体系,按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状况、风险控制、公司治理、合规经营、社会贡献等方面,健全综合评价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督促和引导保险机构建立正确的企业发展价值观,突出内涵式发展导向,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二是建立保险机构服务评价体系。根据产险、寿险、保险中介等不同的服务类型,建立覆盖保险销售、承保、回访、理赔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和引导保险机构改进服务质量。三是完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统一标准。认真研究梳理现有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规章制度,健全监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依法建立统一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减少监管随意性。

  五、关于监管自身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监管任务艰巨繁重。保险监管系统要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必须立足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监管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保险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与历史较久的国家部委以及其他监管部门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监管人才作为保险监管事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培养和造就三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抓好以“一把手”工程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建设。只有一流的“一把手”才能带出一流的监管局和部门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监管干部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监管工作业绩,“一把手”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于保险监管事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一把手”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充实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各局、各部门的“一把手”,注重把有宏观战略思维、全球金融视野、丰富监管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廉洁自律意识强的优秀干部,放到“一把手”岗位上。全面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领导干部尤其“一把手”要不断提高推动行业改进服务的本领,依法严格监管市场的本领,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本领,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本领。完善干部调训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重点培训。

  第二,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各监管局、各部门要立足未来5-10年甚至更远的工作需要,把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发现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人才为基础,以用好人才为目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监管能力较强、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局、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后备干部到艰苦地区、不同岗位和监管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增进对行业的感情,提高监管工作的能力。要加强对后备干部队伍的跟踪培养和动态管理,对表现优秀的要及时提拔使用,对不思进取的要坚决予以淘汰。通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险监管事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抓好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保险监管需要一支熟悉金融、财务、精算、法律、资产管理等知识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要根据保险监管事业发展的需要,尊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规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机制制度,抓紧培养一大批熟悉规则、精通业务的专家型监管干部,包括精算师、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才。注意吸纳有市场经验、有专业资格的中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加入监管干部队伍。积极探索行政序列和专业技术序列“两条腿走路”的新路子,建立符合保监会特色的专业技术序列和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加大专业技术监管岗位设置力度,拓宽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创造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在选拔、使用、培养和激励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一方面,抓紧完善全员岗位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利用境外著名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开展干部培训,拓宽监管干部的国际视野。初步计划,在三年内将保险监管业务骨干轮训一遍。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将业内和业外、基层和高端、国内和海外等渠道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渐推行干部轮岗交流、上挂下派锻炼、与保险公司互派干部挂职等制度。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努力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今年,要拿出部分司局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对干部的考核,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要把保险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继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及时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的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保险业精神文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加强对保监局的巡视和监督。接下来,我们还将召开保监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专门部署。

  (二)加强基础建设,夯实保险监管工作基础

  基础建设是保险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从以设施投入为主的“硬件基础”和以监管制度制定为主的“软件基础”两方面入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目前保监会OA系统的运用还比较有限,办事办文主要是通过纸质媒介。未来一个时期,要重点加强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现代科技手段在保险监管工作中的运用。推动建设保险数据中心、保单登记中心和共享信息平台。尽快开发应用全会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网上政务处理等系统,完成保险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和现场稽核系统升级,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推动监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标准化建设,实现实时、专业、精细、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优化监管信息数据库,提高数据查询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完善已有的监管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整合与应用。

  二是强化监管效能考核评价机制。要量化干部考核,切实监督、规范、制约监管干部的行为,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分层分级素质达标过关和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系统内监管干部的岗位分工、年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制订不同层次、级别的素质达标标准,为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和考核打好基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易量化的区域保险市场监管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对区域保险市场监管效果进行评估,提高监管的自我纠偏、自我完善能力。加强对保监局监管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

  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行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情况下,监管干部需要进一步拓展宏观视野,关注和分析行业发展和监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提高战略思考的能力,注意研究国际国内经济金融与保险业的互动关系。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重视和加强研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监管工作水平。

  (三)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监管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推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促进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保险事业发展到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监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监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监管文化,越来越成为建设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迫切需要。先进的监管文化具有团队力量的凝聚功能、工作目标的导向功能、个人行为的自律功能、组织培养的激励功能和监管部门形象的塑造功能,是推动各项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精神动力。

  先进监管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建立先进的监管文化,必须要有广大监管干部的积极参与。为此,会党委决定用1年的时间集中组织开展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大讨论,从思想和认识上解决“为什么开展监管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监管文化”、“怎样建设监管文化”等问题。要研究保险监管文化的特点、形式和内涵,明确保险监管要“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崇尚什么”,逐步形成保险监管的核心价值理念。要通过保险监管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监管干部对保险监管事业的认同感,提高监管队伍的凝聚力。同时,要组织推动全行业开展保险文化建设活动,提高行业发展的软实力。

  同志们,今年的保险监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保险监管事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市场监管 讲话 工作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