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市发展改革委年度工作要点(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市发展改革委年度工作要点 **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国家、省、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三思三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改善民生品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年主要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增强创新动力。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决定》,推进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协同推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项目。发挥创业投资基金放大作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继续做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工作。
(二)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编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和落实发展专项管理细则等配套政策。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基地),加快推进一批投资3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国家高技术专项筛选申报工作。
(三)优化发展临港和传统工业。加快临港工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推进优势产能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整合提升各类经济开发区,引导优质项目集聚,加速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开展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研究,编制实施意见,研究提出推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方向、空间布局和工作重点、主要措施。
(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和1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动态管理,并与考核奖励办法相挂钩。编制完成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物流扶持政策,推进现代贸易物流集聚区前期工作。抓好智慧**试点项目--宁波智慧物流试点工作,继续实施总部经济、大宗商品等政策,落实电子商务试点企业扶持资金,培育商务中介。
(五)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培育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增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文化产业、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绿色低碳等新兴消费领域,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水平,推进养老事业和老龄服务业发展。
(六)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平,发展生态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开展农业新型业态示范项目建设,强化农业项目管理,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市场主体培育,增加农业附加值和效益,继续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七)实施“有效投资提升年”专项活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要确保完成16%,力争20%。落实《关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有效投资提升年专项行动,明确投资计划和项目任务,落实地区和行业部门责任分工,强化动态跟踪、公示通报和督察考核,确保完成有效投资任务。
(八)强化重大项目的管理与协调。全年计划完成重点工程投资1000亿元以上,增速10%以上,完善《**市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制定《**市重大项目新开工推进计划》,争取开工建设吉利罗佑发动机、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穿山疏港高速、文化广场等一批项目,催批杭甬复线、机场三期等一批项目。
(九)做深做细重大项目前期。编制下发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计划,重点安排国批、省批项目和市批重大项目。启动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制定相应制度和管理办法,将各地、各部门谋划生成和各类招商平台签约的项目纳入动态管理,强化跟踪服务和分级推进机制。
(十)继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善市统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亩产论英雄”工作机制,推行投入要素与产出指标相挂钩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继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国债资金,做好企业债券申报发行服务和监管工作,统筹安排市本级建设资金。完善外商投资重大产业目录和政策,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十一)着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大宗商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宁波进口煤炭交易中心、镇海液化品交易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扩大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规模和影响力。编制大宗商品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优化仓储设施布局,完善集疏运网络,继续拓展海铁联运的战略腹地。积极向国家争取海铁联运、海关特殊监管区通关便利化等各项政策在宁波试点。
(十二)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制定发布海洋高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做好百校千企海洋人才推介,推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争取国家海洋环境和地质监测实验室落户,筹建**海洋研究院。发挥海洋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扶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加快北仑海工装备园、象山国际物流水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库,并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继续推进两届“海洽会”签约项目实施。
(十三)高水平建设海洋经济重大平台。推进杭州湾和梅山国际物流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三门湾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功能区块建设,做好与省编三门湾区域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慈东、余姚滨海等八个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建设。
(十四)加大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强化对象山港区域、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等综合管理,按照规划和产业准入标准,实施项目联审制度。
四、积极推进城(市)镇化和区域统筹发展 (十五)强化规划引领。开展我市城镇化发展思路研究,探索投融资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配套政策举措,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前期课题研究,争取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县)编制试点。完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深度融合,构建推进三规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产业功能合理分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十六)优化中心城区发展质量。抓好重点功能区块培育,加快东部新城、两江北岸等开发建设,推进机场与空港物流园区发展。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老城区旧城改造,加快市容市貌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十七)深化卫星城市试点和中心镇建设。开展卫星城市试点中期评估,研究撤镇设市试点的制度和路径,着手户籍、土地、社会管理、投融资等配套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建立健全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开发建设体制机制。
(十八)继续做好宁舟合作和对口援疆工作。积极探索宁波舟山合作新领域,协调推进六横梅山疏港公路等重大合作项目,深入开展舟山群岛新政对**—舟山一体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以“惠民工程”为重点,以“产业援疆”为亮点,以“智力援疆”为支点,全面推进援疆工作,精心组织**库车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扎实做好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轮换准备工作。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十九)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继续深化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市转变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改革试点年度实施方案,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推广。
(二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整合行政审批项目,做好国家、省下放权限的承接和下放工作;
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化特定区域和项目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建设。
(二十一)强化要素资源价格倒逼机制。推进要素价格改革,研究扩大差别化电价政策实施范围;
组织实施差别化水价政策,抑制、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逐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上下游价格联动;
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二十二)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引导机制。研究完善项目准入、要素配置、收费管理、人事制度、税费扶持等配套措施,对民间主体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二十三)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
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完善园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循环利用链形成;
强化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二十四)深化生态市项目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提高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和污泥干化处理能力。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北仑垃圾焚烧迁建、垃圾分类回收世行贷款等项目,加快鄞州静脉产业园、宁海、象山垃圾焚烧等项目前期。
(二十五)全面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基础性工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低碳发展规划,实施六大示范行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前期研究。
(二十六)加快我市能源的清洁化发展。积极做好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宁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的申报工作。加快推进4大电厂燃煤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浙江LNG接收站二期、甬台温油气管道宁波段等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市区“油改气”工作力度,稳妥推进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七、改善民生生活品质 (二十七)抓好就业和民生保障工作。推进创业平台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抓好新一轮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一批交通出行、养老服务、食药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热点问题。
(二十八)加快医改推进步伐。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整合城乡医保经办机构。
(二十九)保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继续做好监测预警和价格检查工作,扩大价格信息公布范围和途径。进一步清理流通领域、进出口环节的涉企收费,规范收费行为。扩大价格调节基金规模,研究设立应急资金,增强调控能力。统筹安排政府调价项目。落实困难群众基本价格补贴。
八、提升系统建设水平 (三十)以加强基础工作为抓手,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和驾驭能力。在基础课题、重大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协作,构建综合经济分析平台,强化监测预测、形势研判和规划评估,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好参谋。认真做好**的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启动“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三十一)以“有效投资提升年”和全省发改系统“双重”服务活动为载体,推进作风转变。扩大有效投资既是全市的重大任务,也是发改系统的重要职责。全市发改系统必须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践行“三思三创”,建设服务型机关,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破解难题、简化审批、提高效率,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同时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三十二)以素质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发改系统工作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协调能力,谋划好城镇化推进、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新平台新空间拓展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关系,从长远、全局的角度精心谋划、扎实推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完善制度,推进“法治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