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2023年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间:2023-05-07 19:15: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篇: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三、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 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立下来,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由民族政策到国家制度的转变,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着重规定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是民族区域自治迈向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1954年9月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总结了建国以来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对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更完善的规定。◇1955年10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3月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10月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到1958年,我国已有八十三个民族自治地方。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过程中,由于推行政社合一,已建立的民族乡除了个别的保留了民族人民公社的名称外,统统被取消了。 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更达到了极致,几乎使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名存实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重申,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特别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更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984年5月31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法制建设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同时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至此,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民族自治法制体系,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已具备了较完备的形式,并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5年——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民族区域自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民族法制建设方面,1984年以后,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和授权,民族自治地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截至2014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个、单行条例384个,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的变通和补充规定有68件。

◇2014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明确地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删去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自治权,充实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教育文化、财政管理等方面的自治权。

◇2014年5月11日国务院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并于5月31日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

第三篇: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抹茶猪整理编制翻版必究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①民族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②民族团结(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重要性):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 保物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保物证质质证

共同繁荣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检察院、法院不能自制)

(3)核心内容: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5)优越性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个人选择

全面理解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不能干预政治并不意味着政治不能干预宗教,可以依法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3.宗教政策独立自主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宗教事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体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弘扬科学精神:不是鼓励人民信仰宗教,而是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4.社会主义民主政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治的特点和优势

(2)三位一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四篇: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

3、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2)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特点决定的;由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决定;由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决定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9、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10、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1)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得益于我们采用了民族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3)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4)得益于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使民族关系更融洽。 (5)得益于少数民族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相结合。 11、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

(1)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3)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2、宗教的本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13、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在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不可以干预政治,但政治可以干预政治。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14、弘扬科学精神措施

(1)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实行符合宗教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正确地对待宗教,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我们健康的社会风尚。

(4)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5)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_世界观、人生观和_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15、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论体系是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18、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

1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2014-5-15

第五篇:记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从年前迎接解放军入藏的曾祖母,到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成长为著名藏族艺术家的母亲和姨妈,再到正在幸福求学的自己,丹增敏吉说:“在我们家庭中,跨越四代的女性共同见证了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西藏妇女在过去几十年命运发生的变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生活变化的缩影。自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

各少数民族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都经历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历程。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年月,中国共产党在如今上海的老成都北路一座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里,举行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首次提出了党在民族问题上的主张。

而此后近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不断发展和丰富民族区域或民族地方自治的思想,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民族问题专家毛公宁指出,作为保证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民族工作也被摆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识别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管理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新中国的民族事业开始大踏步前进。

谈到中国共产党在多年前的创举,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说:“这些工作使各民族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夙愿得以实现。”

初夏的科尔沁草原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人民把一场大型民族歌舞《兴安的述说》献给即将迎来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这台歌舞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地的人民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礼赞。

年月,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兴安盟宣告成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同一时期,党在山东、晋察冀、琼崖等几个解放区也建立起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从乡到省的各级政权建设中都有了成功的实践。

年月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至此,民族区域自治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年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年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年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年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据统计,截至年底,我国共建立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个自治区、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

在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的同时,中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从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到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等重要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年以宪法的形式确认这一制度,到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政策、制度、法律三位一体;从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到年发布《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包括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的民族法规体系,在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建立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不断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中国众多的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各项文化社会事业,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年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青藏铁路、南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新建铁路里程达到万公里以上。

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疆的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青海是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云南是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而伴随经济建设成就的,还有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扎实推进、民生改善的显著成效以及生态建设的力度加大、局部生态的明显改善。

年月,欢庆的歌声飘扬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上空,东乡族自治县周年县庆典礼

隆重举行。年的发展历程中,南阳渠灌溉工程使东乡的土地不再干涸,累计兴修的万亩梯田布满山间;绕满山梁的公路让居住在大山深沟中的东乡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县城所在的锁阳镇通过扩容,各项城市功能初步体现。与此同时,民族习俗和文化也得到传承和发扬,涌现出花儿演唱家何清祥等一批优秀民族艺术工作者……

成吉思汗代嫡孙、最后一位蒙古王爷

奇忠义用这样一段话道出了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心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这一政策是任何民族历史上所没有过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个民族的共同创举!”

推荐访问: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