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讲话材料

时间:2023-11-15 14:0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讲话材料,供大家参考。

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讲话材料

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卫生健康工作带来一次历史性的大战大考,也给每个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卫生健康课。通过这次抗疫斗争,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尤为迫切。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对加快推进健康中原建设进行了部署和推动。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结合这次抗疫斗争,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方向路径,加快推进健康**建设,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这次疫情是一次席卷全球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我们坚决听从***总书记号令,认真贯彻中央、省部署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资源,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抗疫斗争中,全市卫生健康战线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敢打硬仗,从争分夺秒的救治到不留死角的排查,在不同岗位守护着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全市卫生健康战线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相关单位作了发言,大家要相互借鉴;
市里在已出台《“健康**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健康**建设实施意见》基础上,还将印发《关于推进健康**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推动健康**建设,关键是要提速提质,朝着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迈进。下面,就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扛牢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大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多次强调“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针对这次疫情,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央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对卫生健康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持续推进。全省卫生健康大会明确指出“中原要出彩,健康中原必须先出彩”,强调要“推动健康中原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这些,为我们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部署要求上来。

对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彰显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定制度自信、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中就包括“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逐步探索出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有效办法。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提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强调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更多人感染,再到要求竭尽所能地保障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至上。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面对疫情犹疑摇摆、医疗保障体系不堪一击。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制度优势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就是要强化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第二,这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卫生健康是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次疫情,广大群众愈加体会到,人的追求有很多,但健康是“1”,其它都是“1”后面的“0”;
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全市人民对高水平的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服务等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我们要把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抓实抓好,着力铺就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第三,这是落实发展定位的重要抓手。我们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这个副中心、增长极,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卫生健康事业上。这次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足以说明卫生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发展全局。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一来可以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健康服务,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健康红利”;
二来契合疫情带来的健康消费等机遇,能够推动卫生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来能够以良好的健康环境吸引高端人才、企业、资本、技术、项目集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升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加快形成与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我们要把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与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能,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持久的拉动力,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健康**建设,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医疗资源布局更加科学,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4个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快落地,城市区15分钟就医圈正在形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县域综合医改试点成效明显,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改革全面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规范有效,传染病疫情整体平稳,全市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5.02/10万、2.22‰,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卫生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从“十三五”末的40元提高到2021年的69元、服务内容从12类扩展到18类,服务覆盖率达97.68%;
“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发展,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互联网医院,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全覆盖。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与上级要求、群众期待、城市定位、发展需要相比,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人民群众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健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一是理念认识仍有偏差。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和干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树得不够牢,重医疗、轻预防、缺康复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
一些部门协作配合意识不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缓慢,医务人员过度诊疗行为仍未得到彻底遏制;
一些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意识、健康素养有待提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全市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只有6.5%。二是卫生健康供给能力不足。目前,我市每年有4186.3万人次的门诊量和146.1万人次的住院量,60岁以上老人达126万,医疗健康需求很大。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三级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0.26%、占医院总数的7.59%,床位数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26.9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医院30强中我市仅2家。疾控力量有待加强,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平均每万服务人口只有1.13人、远低于国家1.75人的标准,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均低于国家标准,伊滨区、高新区还没有专业疾控机构。三是城乡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医疗资源配置仍不合理,全市近80%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相比城市医院一床难求,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病床使用率目前只有61.2%。四是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滞后。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市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突出表现为应急预案有待完善,部门之间缺乏应急沟通和演练,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不够及时;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救治能力不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医学留观室仅有518间,远不能满足应急需要。

当前,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我们既要补齐总量上的不足、又要破解结构性的矛盾,既要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又要追赶新的发展脚步,既要探索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条件下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路径、又要不断提升广大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多、统筹难度更大、任务也更紧迫。我们必须把卫生健康的弦绷得紧之又紧,以对历史、对人民、对**高度负责的态度,抱定更大决心,拿出过硬举措,下好大健康时代“先手棋”,加快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切实守护一方安康、托举更多幸福、促进更大发展。

二、切实抓好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点任务

中央明确指出,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是推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周期守护生命健康,全领域防控重大疾病,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要围绕固根基,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这次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认知。总的来看,全市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还比较低,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还不够强。我们要以这次抗疫斗争为契机,引导全市人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把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固化下来,加快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着力夯实保障安全健康的根基。

要着力加强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健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涵养培育的。抗疫斗争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群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要乘势而上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广泛宣传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动卫生健康常识、疾病预防知识、卫生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教育。要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特别是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以中小学为重点,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让孩子们既“文明精神”、又“野蛮体魄”。要总结推广疫情防控期间行之有效的宣传科普手段,多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真正让健康意识植入人心。需要指出的是,开展健康教育不是卫生健康部门唱“独角戏”,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作为,及时把健康知识“请进来”、把健康信息“传出去”。

要着力倡导健康生活。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目前,吸烟酗酒、经常熬夜、久坐不动、缺乏锻炼、营养失衡等不良习惯已成为诱发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生活势在必行。要形成健康饮食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要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持续开展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三减三健”行动,引导人民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坚决摈弃食用野生动物等陋习。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让群众吃得安心放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运动是最好的养生方式。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抓好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引导群众加强锻炼、增强体魄,推进全民健身大众化生活化科学化。近年来,我们规划建设一大批小游园、城市乐道等健身场地,群众反映很好。要在持续打造更多健身场地的同时,配足适用健身体育设施,真正让群众靠得近、用得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前不久,市直机关开展“健步5067”活动,就是很好的做法。要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把“动以养形”与“静以养神”结合起来,提升公众心理自我调适能力。这次疫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心理健康。要高度关注疫情后期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强化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整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心理学会等社会团体资源,遴选出一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开通“12320”心理热线,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社会反映就很好。

要着力营造健康环境。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唯有用心守护健康的自然,才能收获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健康馈赠。目前,与群众期待、发展需要相比,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还有较大差距。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五大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着力创建健康乡村、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培育千千万万个“健康细胞”,构筑健康**的新生态。

二要围绕强保障,着力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尽可能不得病、少得病。

要集聚优质医疗资源。目前,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不多,特别是缺乏在全省叫得响、有明显技术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一流医院和高层次医疗人才。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加快推动各级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不出**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要抓住国家鼓励北上广等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到中西部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省里支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等政策机遇,加大医疗领域开放合作力度,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开放合作办医项目,积极引进优质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医疗人才和管理团队,加快推动社会办医,打造更多高水平医院和诊疗机构。

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目前,我市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区域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薄弱,已成为健康**建设的突出短板。要根据人口、区位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切实增强医疗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在中心城区,要合理布局各类医院。县级医院肩负着保障人民安全健康的重要责任。要以实施县(市)人民医院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在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上下功夫,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和极危重症抢救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是做好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要高度重视重点人群。妇、孺、老、残、贫等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人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让任何一个群体在健康**建设中掉队。要针对少年儿童,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健康工作,增强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实施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当前,尤其要抓好校园疫情防控,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要针对妇女和婴幼儿,进一步倡导优生优育,加强产科、托幼等健康服务供给,抓好农村妇女、纳入城市低保妇女“两癌”筛查,解决好威胁妇幼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筑牢妇幼健康保障网。要针对老年人,以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积极推进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当前,尤其要加快推进“乐养居”建设,抓好各类养老机构和服务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要针对残疾人,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市因病因残致贫群众还有7534户、占比达72%,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加强对口医疗支援帮扶,决不能让贫困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

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治。目前,我市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90.36%,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因。必须实施重大疾病干预防控,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对传统流行重大疾病,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
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要强化源头治理,筑牢检疫防线,减少人群发病可能;
对慢性病,要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要持续抓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确保今年实现全市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

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次抗疫斗争,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在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有资源、有基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培育一批省级名中医、代表性传承人、中医药创新领军人才、中医康复医师。要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我市山地丘陵面积大、气候适宜的特点,因地制宜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培育发展中药工业,构建中药材流通体系,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药企业。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健康养生理念和养生方式,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旅游服务等,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两面盾牌”。我市在医药、卫材、医疗服务、养老、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这次疫情又催生了健康养生、康养设备、在线医疗等方面巨大需求,给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要加快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卫生材料、特色原料药、生物医药等研发生产基地,构建以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及智能健康服务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前不久,市里对重点企业名单进行了调整,在原有1户生物医药企业基础上新增了4户企业,目的就是要推动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着力实施“健康+”行动,推动健康与文化、旅游、食品、养老、互联网等产业相融合,加快建设一批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健康产业基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三要围绕防风险,着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近年来,全球传染病以每年新发一种以上的态势发展,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社会危害大,卫生健康领域风险隐患不容低估。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我市在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防护网织紧织密、隔离墙筑牢筑实。

要强化监测预警。避免小病酿成大疫,抓好监测预警至关重要。要围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快各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各级疾控机构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
加强对医院、企业、学校、交通运输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推动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
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切实将预防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成灾之前。

要强化应急指挥。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手段。这次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一办六组三专班”,有力有序推动各项防控工作开展。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平战结合、防治一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把党委政府治理优势和专业部门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健全常态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指挥机构,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随时启动、高效运转。市里已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抓好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要强化应急救治。应急救治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这次疫情防控中,我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隔离病区、负压病房、床位不足,县级定点医院救治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快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形成城乡融合、上下贯通的应急救治服务网络。重点是结合谋划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豫西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推动各县(市、区)依托实力较强的公立综合医院建立独立的传染病病区,抓好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和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实施好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项目,更好满足应急救治要求。要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专家库,确保关键时刻能第一时间投入救治工作。要坚持医防结合、学科联动、相互促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切实提升救治质量和效率。

要强化应急救助。应急救助是有效应对卫生健康风险的重大举措。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对异地就医患者实行先收治、费用财政兜底等政策。对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动健全重大疫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医保异地及时结算制,确保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

要强化应急防控。阻断风险蔓延,抓好应急防控是重点。这次疫情期间,我们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持续动态抓好排查,着力抓好重点管控,并以“D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为抓手,建立“D建+社区+网格”联防联控机制,用最短时间布下了阻断疫情传播的天罗地网。对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动形成制度性成果。尤其要围绕疫情源头抓好“防控点”、结合人口空间流动集聚方向抓好“防控圈”、依托基层网格化治理基础抓好“防控网”,全方位抓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要着眼**副中心城市定位,加快建立完善**都市圈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区域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要强化物资保障。应急物资是应对安全风险的有力武器,多一份物资保障就多一道安全屏障。要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要求,加快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这次疫情防控,我市防护服等物资一开始保障就相对较好,就是因为做到了平战结合、统一调度、共享共用。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储备物资信息平台,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传染病防控物资的储备,提升储备效能,积极争取建设区域性公共卫生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要在实物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规划建设防护卫材专业园区、医疗装备特色园区。我市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转产防疫物资,为保障防疫物资供应作出了贡献。相关部门要对全市工业企业的医疗防疫物资生产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做到心里有数,变制造优势为供给能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信息技术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疫情防控中,我们利用大数据、“*康码”等技术,改变传统以人力排查、逐级上报为主的信息收集模式,做到了全面掌握信息、科学精准施策。要坚持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市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实现相关数据的多向流动和资源共享,加快实现“线上+线下”“人防+技防”并进,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要提升“*康码”功能,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四要围绕增活力,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我们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坚持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和卫生健康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要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围绕建立“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目标,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推进分级诊疗,关键是要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就诊的吸引力。当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已有很大改善,但诊疗服务等软件水平还需提升。要加快补上这一短板,通过深入开展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推广远程医疗、加快医联体建设等,真正把好医生和先进技术沉下去,把基层医院救治水平提上来。要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通过医保支付、价格调控、便民惠民等措施,逐步建立引导群众到基层就医的机制,努力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村或社区、疑难杂症到大医院就诊,解决好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冷清清的问题。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已经全面铺开,要全面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切实发挥作用。

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改体制、建机制、优秩序、控费用、强考核”思路要求,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精准发力、抓好落实,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主阵地建好。尤其是要处理好医院与政府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加快形成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格局,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机制,推动医药分开,切断医院、医务人员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要完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政策,建立医疗价格、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医务人员的热情干劲,为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要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要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目前,我市已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体系,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对患者实行特殊报销政策,通过医保和财政兜底,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前段时间,中央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医保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抓好落实。要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围绕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保障能力与保障水平的关系,继续加大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特别是大病保险的投入,逐步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健全同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保待遇调整机制。要加快城乡基本医保整合,推进市内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保障服务。要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付费方式,让医保既保群众健康、又促行医规范、还引导有序就医。要健全医保经办机制,创新经办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提高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效率和质量。要强化居民保险意识,鼓励购买商业保险,发挥社会医疗保险补充作用。

要深化医药制度改革。当前,群众对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多、小、散、乱、差”等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对药价高多有诟病。必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规范药品供应保障。在生产环节,要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增强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在流通环节,要加大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全面推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压缩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让人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在使用环节,要规范用药行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基本药物优先配备、合理使用,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保障问题,确保老百姓医疗药品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三、切实加强党对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领导

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根本在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健康**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确保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一要强化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摆在首要位置,真正学深悟透,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在学习中强化使命担当,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从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的高度,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切实增强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使命感;
在学习中把准方向路径,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理念、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在学习中提升能力素质,着力弥补能力短板、知识盲区,不断提高改革创新、依法治理、风险管控、舆论引导等方面能力,真正成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二要扣紧责任链条。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必须构建具体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以责任落实倒逼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卫生健康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推进项目建设时优先安排、配置公共资源时优先保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重大问题、重点任务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安排部署、抓好督促落实。卫生健康系统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快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履职尽责、协同联动,形成政策上支持、工作上配合、信息上共享的强大合力。市里已经明确成立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统筹抓好健康**行动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

三要抓好要素保障。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离不开强有力的要素保障。要强化法治保障。针对各类涉医违法犯罪特别是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立法执法力度,切实在法治框架下开展工作、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矛盾问题、推动公共卫生管理。6月1日起,《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要坚决抓好贯彻落实。要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好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主体责任,健全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全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用好专项债券,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积极性。要强化用地保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安排卫生健康事业和产业用地,把建设用地计划纳入重点用地保障。对基层建设卫生健康服务设施,允许依法依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强化人才保障。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关键靠人才。要面向行业高端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未来医学发展,加快培养引进各级各类卫生健康人才,加大医教协同培养人才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医德高尚、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省里明确提出,各级新配备卫生健康委主任要注重考虑卫生健康专业背景和必备的履职能力,在防控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岗位上要配上精兵强将。我们要抓好落实,确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四要完善推进机制。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是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要保证。要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卫生健康系统与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统筹各方力量抓落实。要完善专班运作机制,针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大事项,特别是健康**行动涉及的15个专项行动,明确专人专班,规范运作、一抓到底。要完善跟踪督导机制,对照任务分工和工作台账,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加大跟踪督导力度,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要完善考核问责机制,把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把推进健康**行动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定期进行考核,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掉链子、拖后腿的,要严肃问责。

五要坚持真抓实做。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各项工作的方向、思路、措施都很明确,关键是要干起来、干成事。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的要求,持续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的作风导向,不断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把每一项工作都抓早抓小、落实落细。特别是要结合这次抗疫斗争,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逐项查漏补缺,明晰载体抓手,绘出“路线图”、划出“硬杠杠”,确保工作抓到实处;
要针对这次会议确定的重要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进行任务细化、项目细化、措施细化、责任细化,确保落实落细落到位。脑子里想象的和亲历实践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只有扑下身子,工作才能做扎实、抓到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始终对工作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同志要常下基层,多到大医院转一转、去小诊所看一看,听一听医务人员的心声,问一问病人家属的诉求,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要害处、群众的心坎上。

同志们,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强烈呼唤,是百姓的热切期盼,是发展的根本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使命担当、务实重干有为,加快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不断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更多健康力量!

推荐访问: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讲话材料 会上 市委书记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