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I、设计意图(一)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用身体动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I、设计意图(一)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二)儿歌《哈哈镜》来源于中班主题"图形宝宝"中科学活动《哈哈镜》,幼儿对哈哈镜很感兴趣,给幼儿上一节关于哈哈镜的语言活动来加强幼儿对哈哈镜的认识了解。
(三)中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可以按照儿歌的结构来替换新词,让幼儿有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生动、更有趣。
II、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儿歌《哈哈镜》班级:中班课题领域:语言授课人:XX
一、活动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二)技能目标: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
(三)认知目标: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哈哈镜,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各一个;
(二)知识准备:幼儿在科学活动《哈哈镜》中已看到小猪照镜子的变化,知道哈哈镜的神奇。
三、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手指游戏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小儿歌做动作)
【环节小目标】 整理幼儿情绪,提醒幼儿此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让幼儿安静并尽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集体活动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吹泡泡,泡泡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成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成小圈),泡泡泡泡变高了(幼儿手拉手举高),泡泡泡泡变低了(幼儿手拉手放低)。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初步体验大——小、长——短。
2、出示各种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它也会变魔术(出示哈哈镜)。它邀请了小老鼠、大象,还有小花、大树。看看哈哈镜将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卡片放在哈哈镜前面)。
幼儿:小老鼠变大了,大象变小了,小花变高了,大树变矮了。
小结:哈哈镜将小的变大,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矮的变高了。
环节小目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哈哈镜给各种卡片带来的变化,提前感知儿歌内容。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师:小动物、小花、大树看到自己的变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正面感知儿歌内容。
4、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会儿歌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儿歌?(想)现在老师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然后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
(2)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的变化。(引导幼儿从小、大、长、短的状态来做动作)环节小目标:
A、让幼儿亲自感受儿歌内容;
B、用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5、幼儿集体完整地念儿歌(要求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念出来)环节小目标:检查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活动,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师:神奇的哈哈镜真有趣,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高的能变矮,矮的能变高,还会将谁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出示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幼儿:小兔变大了,狮子变小了,小草变高了,房子变矮了。
师:那我们将这些动物放进儿歌里来念一念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兔照照变大了/狮子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房子照照变矮了。)环节小目标:A、进一步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B、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四)结束活动:游戏"我也变"师:现在我也请每个小朋友排队来照一照哈哈镜,看看哈哈镜将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排队一个一个的照哈哈镜,要求幼儿不要插队,不要拥挤)(五)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角里投放一些大小、高矮、胖瘦的事物卡片,也将哈哈镜放在里面,同时在墙上附上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事物卡片来仿编更多的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让幼儿认识凹面镜及凸面镜,探索哈哈镜的镜面凹凸的不同给事物带来的`异样变化。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以上有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有同事和领导们的建议,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再到提问乃至语气语调,对于这些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和领导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的不断地进步!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2
《对对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对歌》是S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识字课的一篇课文。本课属读儿歌识字,儿歌分为上下两节,共出现了12对反义词。每节句式对应,合辙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本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
本课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上课之初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通过“小老师领读、在小组内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儿歌,通过动一动、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并且认识生字。通过摘星星、我来说等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尝到识字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的教学将采用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助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摘星星” 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理解词语的意 思。 学法:让学生运用在读中学,在玩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反、退”等13个字,会写“单”、“关”两个字,学习并掌握部首“R”。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激发学生编对对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虚心的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反义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会写“单、关”两个生字。
(2)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的意思。
六、教具准备:
课件、两只铅笔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上课吗?因为老师要和大家交朋友,也要介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当中谁最想和老师交朋友呢?(找一个外貌和老师不同的学生)和学生问好,并介绍自己,相应的学生也要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入,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自我介绍,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两个,你能找出我们有哪些不同点呢?(预设:有的会说高矮、胖瘦、大小等。)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来看一看,像大小、高矮这样的词,我们管它叫什么词呢?(反义词)不错,我们把意思刚好是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有一个小朋友也找到了许多反义词,并且他把这些反义词编成了一首对对歌,这首对对歌就藏在你们的课文里边。请同学们一起翻开课本第74页,大声地读一读,并在书上标记出你不认识的字。(板书:对对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这个小活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自然地引出反义词概念,揭示本课的课题。】
(二)初读儿歌,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完了吗?老师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看见你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呢?(预设:问老师、问父母、查字典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但是我们最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这样可以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而且理解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认识到对待不认识的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
习,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2. 同学们,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读的最认真最准确。首先,教师领读,然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
3.书上的生字宝宝们看同学读得都非常棒所以跳了出来,要和大家交朋友。那么你能准确的读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
fǎn tuì guān jiù duǎn shēn qiǎn shèng lì shī bài jiǎn dān 反、退、 关、 旧、 短、 深 、浅、 胜、 利、 失、败、简、单
现在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字,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准确。(找两名同学)
3.同学们读的非常不错,谁能提醒大家在读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①深、胜、失是翘舌音 ?反、浅、简是三声音。)
【设计意图:13个生字里有3个翘舌音,3个三声的字,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比教师直接的讲述,学生记忆的会更牢固。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4.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老师真是越来越喜欢大家了。可是,生字宝宝非常淘气,他们把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幻灯显示:
反、退、 关、 旧、短、 深 、浅、 胜、利、 失、败、简、单
(找若干名同学读)
5.同学们读的真准确,而且记字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请你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或是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添一笔的方法、旧字换偏旁、笔顺的方法)
【设计意图: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生字的主要阶段,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记住比机械的练习更重要,同时也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6.既然同学们都记得差不多了,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星星的游戏,看谁摘的星星最多最准确。(幻灯片显示)
(三)熟读儿歌, 理解词语意思
1.现在,我们把认识的词语宝宝送回对对歌。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
2.老师现在把对对歌里的反义词都拿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反义
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能不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呢?出示幻灯:
新―旧 长―短 粗―细 深―浅胜利―失败复杂―简单明―暗 正―反进―对开―关虚心―骄傲容易―困难
谁先来举例子说说新―旧?(找同学回答并进行评价)
3. 刚才这位同学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新―旧的意思。那其他的反义词,你们能不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组内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然后举出例子。
4.关―开:什么是关,什么是开呢?现在请同学们演示关和开。那么“关”字如何来写呢?请同学看黑板并拿出手指笔和老师一起来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关”字的偏旁是“R”,而且它是一个独体字。写的时候要和下面的“天”字保持的距离不要太远。谁能用“关”字组词?想一想偏旁是“R”的字还有哪些?
“单”字的偏旁是什么呢?它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在生活中例子,并给予评价。
(预设:单个词的反义词学生都能说出意思,唯独胜利―失败,复杂―简单虚心―骄傲,容易―困难这四组反义词学生难以理解)
(1)容易―困难:3+4=4+5+6=引出容易―困难
(2)复杂―简单通过两个*结向学生解释(一个编制简单的,一个复杂的。)
(3)胜利―失败和虚心―骄傲:观看《龟兔赛跑》,讨论最后在比赛结束后乌龟胜利了,兔子失败了。原因是兔子太过于骄傲,乌龟很虚心。引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那么你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呢?在句子中再找出一对反义词。
【设计意图:简单的反义词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并理解,复杂的词组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而且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6.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我们都理解它的含义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大声的朗读对对歌,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读的最响亮,最准确。
(四)拓展延伸,介绍历史文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说的对对歌就是春联的一种简单形式。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因此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现在同
学们欣赏一下具有*特色的春联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收获真大,交了新朋友,学了词,写了字,读了对对歌,那么课后请同学们自己编一个对对歌,如:大对小,高对矮,黑对白,胖对瘦,邪恶对善良。那么今天同学们就回家给父母展示自己创造的成果吧。
八、板书设计:
关:倒八字
单:倒八字
对对歌 关门 开关 单一 单个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
2、让幼儿体会儿歌的意境,有表情地朗诵。学习正确发出"南"、"老"、"奶"的音。
3、激发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1、南瓜若干个,小拉车一个。
2、幼儿情景表演一组。
3、PPT背景图一张,老奶奶、小娃娃、以及指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PPT出示一个南瓜,请幼儿猜一猜南瓜哪来的?
2、观看情境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记住儿歌。
(1)教师有表情地将儿歌朗诵一遍,再让幼儿一边看手偶表演,一边轻声地朗诵。
(2)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重点练习:老、奶、南的发音。)
4、练习有表情地朗诵。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讨论:小娃娃拉着小车笑哈哈,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教育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儿歌:大南瓜
老奶奶,收南瓜,
南瓜甜,南瓜多,
拿不了,抱不动,
来了一个小娃娃,
拉着小车笑哈哈,
帮助奶奶送南瓜。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歌,感受作品中欢快的节日气氛。
2.感受诗歌押韵的特点,能准确地发出姥(lao)、闹(nao)、浩(hao)、摇(yao)等音。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视机、电脑。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简单了解元宵节。
1.出示实物花灯。
提问: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什么灯?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花灯?什么节日要挂花灯?元宵节除了看花灯,还会做哪些事情呢?有哪些风俗?(汤圆又叫元宵)
2.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叫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在元宵节时我们会挂花灯、吃元宵、猜灯谜,非常的热闹。
二、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初步欣赏、理解诗歌内容。
(1)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花灯的儿歌,名字叫《花灯谣》,请你们仔细地听听,儿歌里说了什么?(教师有感情的念儿歌)
(2)提问:什么是“谣”?(儿歌的意思)
儿歌里说到了哪些花灯?(出示相应花灯的图片:西瓜灯、小兔灯、金鱼灯、飞机灯、火箭灯)。
这些花灯都是谁做的?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再次欣赏儿歌,感受作品中欢乐的节日气氛。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
(2)提问:为什么要做花灯呢?为什么宝宝和浩浩会一个乐,一个笑?
(3)小结:人们在元宵节的时候挂花灯、猜灯谜,非常的开心热闹。如果你们也有这样一个花灯也一定会和他们一样开心的。
3.教师引导幼儿学念儿歌,能准确的发出姥、闹、浩、摇。
(1)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
(2)教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念。
(3)师幼共同完整念儿歌。
三、通过朗诵,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1.提问:儿歌中有哪些字的音读起来比较像?如姥、闹,浩和摇。
2.带领幼儿将这几个字重点念一下,知道这叫押韵。
3.再次完整朗诵儿歌,边拍手边念,感受儿歌韵律美及节奏感。
四、活动延伸:创编儿歌。
1.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花灯?你觉得谁的手巧,会做这样的花灯?
2.引导幼儿将幼儿说的这些创编到儿歌里去。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不同的铃声的不同作用。
2、 欣赏并朗诵儿歌《铃儿在说话》环境创设事先录好各种铃声(如门铃声、电话铃声、闹钟铃声、风铃声、车铃声等)
2、 闹钟、风铃、自行车铃、电话、门铃等图片或事物。
3、 大字卡一套(门铃、电话铃、闹铃、风铃、车铃),小字卡人手一套,(放在盘子中)
4、儿歌《铃儿会说话》的大海报一张,上面写有儿歌内容,但在什么丁零响处留白。以便于填写各种铃声。
重点与难点
了解铃声传递信息的作用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最近听到了一些有趣的说话声,我把它们都录了下来呢,大家想不想听。”
2、引导幼儿倾听铃声录音,是谁在说话,猜猜它们在说什么话?(幼儿可自由回答)
二、理解铃声
1、我这里有好多铃声,我们再来听一听,
听辨各种铃声,并用问答歌的形式来说说是什么铃儿响了
——“小朋友猜一猜,什么铃儿在说话?”
引导幼儿认读汉字“门铃、闹铃、电话铃、车铃、风铃”
教师用儿歌小结每种铃声的意思。
2、我们把这些好听的铃声放在一起就能变成一首儿歌《铃儿在说话》(出示儿歌海报)
三、欣赏儿歌
1、幼儿根据图片儿歌。
——我拿一张图片,你们来说说是什么铃在响,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如:出示闹钟:闹钟丁零响,妈 妈快上班。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2、幼儿分组练习:选出一位组长出示图片。
3、比比哪组念得最棒。价值分析:
从铃声导入,突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结合生活中的铃声,调动幼儿的经验来了解铃声的不同作用,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的内容。
利用不同的练习形式,让幼儿学会有韵律地念儿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
一、活动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二)技能目标: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
(三)认知目标: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哈哈镜,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各一个;
(二)知识准备:幼儿在科学活动《哈哈镜》中已看到小猪照镜子的变化,知道哈哈镜的神奇。
三、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手指游戏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小儿歌做动作)
【环节小目标】 整理幼儿情绪,提醒幼儿此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让幼儿安静并尽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吹泡泡,泡泡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成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成小圈),泡泡泡泡变高了(幼儿手拉手举高),泡泡泡泡变低了(幼儿手拉手放低)。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初步体验大——小、长——短。
2、出示各种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它也会变魔术(出示哈哈镜)。它邀请了小老鼠、大象,还有小花、大树。看看哈哈镜将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卡片放在哈哈镜前面)。
幼儿:小老鼠变大了,大象变小了,小花变高了,大树变矮了。
小结:哈哈镜将小的变大,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矮的变高了。
环节小目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哈哈镜给各种卡片带来的变化,提前感知儿歌内容。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师:小动物、小花、大树看到自己的变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正面感知儿歌内容。
4、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会儿歌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儿歌?(想)现在老师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然后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
(2)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的变化。(引导幼儿从小、大、长、短的状态来做动作)环节小目标:
A、让幼儿亲自感受儿歌内容;
B、用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5、幼儿集体完整地念儿歌(要求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念出来)环节小目标:检查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活动,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师:神奇的哈哈镜真有趣,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高的能变矮,矮的能变高,还会将谁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出示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幼儿:小兔变大了,狮子变小了,小草变高了,房子变矮了。
师:那我们将这些动物放进儿歌里来念一念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兔照照变大了/狮子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房子照照变矮了。)环节小目标:A、进一步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B、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四)结束活动:
游戏"我也变"师:现在我也请每个小朋友排队来照一照哈哈镜,看看哈哈镜将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排队一个一个的照哈哈镜,要求幼儿不要插队,不要拥挤)
(五)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角里投放一些大小、高矮、胖瘦的事物卡片,也将哈哈镜放在里面,同时在墙上附上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事物卡片来仿编更多的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让幼儿认识凹面镜及凸面镜,探索哈哈镜的镜面凹凸的不同给事物带来的异样变化。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以上有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有同事和领导们的建议,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再到提问乃至语气语调,对于这些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和领导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的不断地进步!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口齿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体会儿歌的快乐的节奏韵律。
2、理解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相处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鱼、鸭、鸡等小动物头饰。发愁,高兴等表情符号。
活动过程:
1、角色表演:《小鱼找朋友》由配班老师扮演小鱼,在找朋友的音乐中表演。(想朋友--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
2、教师有表情的地向幼儿朗诵儿歌。
3、教师按儿歌内容逐一出示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①一条鱼为什么发愁?体会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
②两条鱼在一起的时候是怎样的?
③三条鱼在一起,心情怎么样?
④许多鱼杂一起,心情怎么样?
4、教师朗诵儿歌,请个别幼儿根据儿歌内容选择表情符号。其他幼儿表演儿歌内容。教师提醒幼儿根据儿歌里鱼的数量来表演。
5、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选择表情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6、游戏:《三条鱼》
活动反思:
整个流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授课中,忘记了语言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引导幼儿完整的表达,这是这节课所反映的语言教学,该引起我高度的重视,在内容的教授中,不能以点带面,应该深入。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却让我深刻的明白教师无时无刻的需要学习,需要学习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想,今后我会不断的反思总结!争取更大的进步!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8
一、说教材
《小雨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班语言里的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它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这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在中班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活动设计的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中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知识)
2、大胆想象,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技能)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
难点是:仿编儿歌。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那么这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活动前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一些自然现象。
2、物质准备:与儿歌相关的课件、图谱、图片,教师用的记号笔。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图谱教学法、视听讲结合法、探索仿编法、操作法。
幼儿学法主要是:参与法、操作法、体验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此次活动主要分六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导入----引出名称----观看课件----学习儿歌----仿编儿歌----教师小结
1、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猜谜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谜语把幼儿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为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2、环节二: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图片,主要是要引出课题。运用拟人的小雨点,
让幼儿不但记住了名称,而且还对儿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想学儿歌的欲望。
3、环节三: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这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来感受儿歌所带来的意境,从中体验儿歌的和谐、美好的情境。
4、环节四:学习儿歌。
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更好的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和理解动词张、摇、爬。
5、环节五:仿编儿歌。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难点,中班幼儿刚刚从小班过度而来,仿编儿歌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充分运用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合理创编,并把幼儿的合理创编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引导幼儿把新编的句子组成儿歌朗读出来。
6、环节六:教师小结。
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小结一下幼儿的仿编情况,然后鼓励幼儿回家后也大胆的仿编儿歌。
七、说活动亮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是运用了课件和可操作性图谱,首先,观看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刺激了幼儿视觉,为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做了很大的帮助。其次是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动手操作更加深了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动词的理解。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9
《对对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对歌》是S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识字课的一篇课文。本课属读儿歌识字,儿歌分为上下两节,共出现了12对反义词。每节句式对应,合辙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本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
本课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上课之初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通过“小老师领读、在小组内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儿歌,通过动一动、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并且认识生字。通过摘星星、我来说等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尝到识字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的教学将采用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助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摘星星” 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理解词语的意 思。 学法:让学生运用在读中学,在玩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反、退”等13个字,会写“单”、“关”两个字,学习并掌握部首“R”。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激发学生编对对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虚心的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反义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会写“单、关”两个生字。
(2)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的意思。
六、教具准备:
课件、两只铅笔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上课吗?因为老师要和大家交朋友,也要介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当中谁最想和老师交朋友呢?(找一个外貌和老师不同的学生)和学生问好,并介绍自己,相应的学生也要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入,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自我介绍,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两个,你能找出我们有哪些不同点呢?(预设:有的会说高矮、胖瘦、大小等。)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来看一看,像大小、高矮这样的词,我们管它叫什么词呢?(反义词)不错,我们把意思刚好是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有一个小朋友也找到了许多反义词,并且他把这些反义词编成了一首对对歌,这首对对歌就藏在你们的课文里边。请同学们一起翻开课本第74页,大声地读一读,并在书上标记出你不认识的字。(板书:对对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这个小活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自然地引出反义词概念,揭示本课的课题。】
(二)初读儿歌,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完了吗?老师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看见你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呢?(预设:问老师、问父母、查字典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但是我们最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这样可以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而且理解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认识到对待不认识的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
习,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2. 同学们,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读的最认真最准确。首先,教师领读,然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
3.书上的.生字宝宝们看同学读得都非常棒所以跳了出来,要和大家交朋友。那么你能准确的读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
fǎn tuì guān jiù duǎn shēn qiǎn shèng lì shī bài jiǎn dān 反、退、 关、 旧、 短、 深 、浅、 胜、 利、 失、败、简、单
现在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字,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准确。(找两名同学)
3.同学们读的非常不错,谁能提醒大家在读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①深、胜、失是翘舌音 ?反、浅、简是三声音。)
【设计意图:13个生字里有3个翘舌音,3个三声的字,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比教师直接的讲述,学生记忆的会更牢固。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4.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老师真是越来越喜欢大家了。可是,生字宝宝非常淘气,他们把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幻灯显示:
反、退、 关、 旧、短、 深 、浅、 胜、利、 失、败、简、单
(找若干名同学读)
5.同学们读的真准确,而且记字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请你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或是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添一笔的方法、旧字换偏旁、笔顺的方法)
【设计意图: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生字的主要阶段,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记住比机械的练习更重要,同时也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6.既然同学们都记得差不多了,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星星的游戏,看谁摘的星星最多最准确。(幻灯片显示)
(三)熟读儿歌, 理解词语意思
1.现在,我们把认识的词语宝宝送回对对歌。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
2.老师现在把对对歌里的反义词都拿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反义
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能不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呢?出示幻灯:
新―旧 长―短 粗―细 深―浅胜利―失败复杂―简单明―暗 正―反进―对开―关虚心―骄傲容易―困难
谁先来举例子说说新―旧?(找同学回答并进行评价)
3. 刚才这位同学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新―旧的意思。那其他的反义词,你们能不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组内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然后举出例子。
4.关―开:什么是关,什么是开呢?现在请同学们演示关和开。那么“关”字如何来写呢?请同学看黑板并拿出手指笔和老师一起来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关”字的偏旁是“R”,而且它是一个独体字。写的时候要和下面的“天”字保持的距离不要太远。谁能用“关”字组词?想一想偏旁是“R”的字还有哪些?
“单”字的偏旁是什么呢?它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在生活中例子,并给予评价。
(预设:单个词的反义词学生都能说出意思,唯独胜利―失败,复杂―简单虚心―骄傲,容易―困难这四组反义词学生难以理解)
(1)容易―困难:3+4=4+5+6=引出容易―困难
(2)复杂―简单通过两个*结向学生解释(一个编制简单的,一个复杂的。)
(3)胜利―失败和虚心―骄傲:观看《龟兔赛跑》,讨论最后在比赛结束后乌龟胜利了,兔子失败了。原因是兔子太过于骄傲,乌龟很虚心。引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那么你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呢?在句子中再找出一对反义词。
【设计意图:简单的反义词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并理解,复杂的词组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而且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6.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我们都理解它的含义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大声的朗读对对歌,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读的最响亮,最准确。
(四)拓展延伸,介绍历史文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说的对对歌就是春联的一种简单形式。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因此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现在同
学们欣赏一下具有*特色的春联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收获真大,交了新朋友,学了词,写了字,读了对对歌,那么课后请同学们自己编一个对对歌,如:大对小,高对矮,黑对白,胖对瘦,邪恶对善良。那么今天同学们就回家给父母展示自己创造的成果吧。
八、板书设计:
关:倒八字
单:倒八字
对对歌 关门 开关 单一 单个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
活动准备:
1、理解并初步掌握儿歌《风儿唱歌树跳舞》的内容,尝试创编儿歌。
2、能大胆地模仿树儿跳舞动作,积极参与儿歌表演。
活动目标:
(一)游戏:风儿唱歌树跳舞
1、老师挂上“风儿”的胸饰,幼儿挂上“树儿”的胸饰。
老师以“风儿”的口吻说:“我是风儿,你是谁呀?”“今天我要跟你们做个游戏,你们高兴吗?”“就找个空地方准备好吧!”
“当风儿唱歌时,树儿就跳起舞来。明白了吗?”师生游戏。
2、提问:刚才风儿是怎样唱歌的?(风儿唱歌呜呜呜。)幼儿学说。
听到风儿的歌声,树儿乐得怎样了?(树儿乐得跳起舞。)幼儿学说。
3、“你们还想做游戏吗?不过这次,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当风儿唱完歌,树儿就马上做一个漂亮的动作。”师生再次游戏。
4、提问:请介绍一下,你做的是什么动作?(逐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
(二)学习儿歌
1、“唉!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树儿,它们是怎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听儿歌,仔细听,它们做了哪些动作?”(教师示范念儿歌。)
2、提问“树儿是怎样做的?”(请幼儿说一说)
3、“风儿来喊口令,树儿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老师说:一二三四 幼儿做动作:摆摆头
二二三四 挺胸脯
三二三四 弯弯腰
四二三四 扭屁股
4、“我们一起再来一遍,这次要做得更漂亮。”(再次游戏)
“呜呜呜,呜呜呜,风儿唱歌树跳舞。”
5、“这首儿歌真好听,你们能跟着一起来念儿歌吗?”幼儿随老师跟念儿歌两遍。
(三)表演儿歌
1、“好,我做风儿,你们做树儿,我们一起来表演儿歌。”师生表演。
2、再次表演。你们表演得真棒!
(四)创编儿歌。
1、树儿跳的舞真美啊!除了摆摆头、挺胸脯、弯弯腰、扭屁股动作外,想一想,还会怎样跳呢?(幼儿说出:转转头、拍拍手、伸伸臂、踢踢腿、等)将幼儿想出来的动作编到儿歌里。
2、风儿的歌声传得远远的。还有谁会听见这美妙的歌声呢?它又会怎样跳舞呢?(幼儿说出:花儿)(花儿点点头、露笑脸、等)将幼儿想到的编到儿歌里。
3、除了花儿,还有谁也会听到风儿的歌声呢?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把它们也编到儿歌里。
附儿歌:《风儿唱歌树跳舞》
风儿唱歌呜呜呜,
树儿乐得跳起舞。
一二三四摆摆头;
二二三四挺胸脯;
三二三四弯弯腰;
四二三四扭屁股。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1)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对对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对歌》是S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识字课的一篇课文。本课属读儿歌识字,儿歌分为上下两节,共出现了12对反义词。每节句式对应,合辙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本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
本课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上课之初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通过“小老师领读、在小组内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儿歌,通过动一动、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并且认识生字。通过摘星星、我来说等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尝到识字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的教学将采用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助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摘星星” 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理解词语的意 思。 学法:让学生运用在读中学,在玩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反、退”等13个字,会写“单”、“关”两个字,学习并掌握部首“R”。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激发学生编对对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虚心的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反义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会写“单、关”两个生字。
(2)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的意思。
六、教具准备:
课件、两只铅笔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上课吗?因为老师要和大家交朋友,也要介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当中谁最想和老师交朋友呢?(找一个外貌和老师不同的学生)和学生问好,并介绍自己,相应的学生也要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入,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自我介绍,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两个,你能找出我们有哪些不同点呢?(预设:有的会说高矮、胖瘦、大小等。)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来看一看,像大小、高矮这样的.词,我们管它叫什么词呢?(反义词)不错,我们把意思刚好是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有一个小朋友也找到了许多反义词,并且他把这些反义词编成了一首对对歌,这首对对歌就藏在你们的课文里边。请同学们一起翻开课本第74页,大声地读一读,并在书上标记出你不认识的字。(板书:对对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这个小活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自然地引出反义词概念,揭示本课的课题。】
(二)初读儿歌,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完了吗?老师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看见你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呢?(预设:问老师、问父母、查字典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但是我们最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这样可以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而且理解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认识到对待不认识的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
习,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2. 同学们,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读的最认真最准确。首先,教师领读,然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
3.书上的生字宝宝们看同学读得都非常棒所以跳了出来,要和大家交朋友。那么你能准确的读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
fǎn tuì guān jiù duǎn shēn qiǎn shèng lì shī bài jiǎn dān 反、退、 关、 旧、 短、 深 、浅、 胜、 利、 失、败、简、单
现在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字,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准确。(找两名同学)
3.同学们读的非常不错,谁能提醒大家在读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①深、胜、失是翘舌音 ?反、浅、简是三声音。)
【设计意图:13个生字里有3个翘舌音,3个三声的字,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比教师直接的讲述,学生记忆的会更牢固。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4.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老师真是越来越喜欢大家了。可是,生字宝宝非常淘气,他们把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幻灯显示:
反、退、 关、 旧、短、 深 、浅、 胜、利、 失、败、简、单
(找若干名同学读)
5.同学们读的真准确,而且记字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请你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或是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添一笔的方法、旧字换偏旁、笔顺的方法)
【设计意图: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生字的主要阶段,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记住比机械的练习更重要,同时也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6.既然同学们都记得差不多了,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星星的游戏,看谁摘的星星最多最准确。(幻灯片显示)
(三)熟读儿歌, 理解词语意思
1.现在,我们把认识的词语宝宝送回对对歌。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
2.老师现在把对对歌里的反义词都拿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反义
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能不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呢?出示幻灯:
新―旧 长―短 粗―细 深―浅胜利―失败复杂―简单明―暗 正―反进―对开―关虚心―骄傲容易―困难
谁先来举例子说说新―旧?(找同学回答并进行评价)
3. 刚才这位同学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新―旧的意思。那其他的反义词,你们能不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组内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然后举出例子。
4.关―开:什么是关,什么是开呢?现在请同学们演示关和开。那么“关”字如何来写呢?请同学看黑板并拿出手指笔和老师一起来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关”字的偏旁是“R”,而且它是一个独体字。写的时候要和下面的“天”字保持的距离不要太远。谁能用“关”字组词?想一想偏旁是“R”的字还有哪些?
“单”字的偏旁是什么呢?它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在生活中例子,并给予评价。
(预设:单个词的反义词学生都能说出意思,唯独胜利―失败,复杂―简单虚心―骄傲,容易―困难这四组反义词学生难以理解)
(1)容易―困难:3+4=4+5+6=引出容易―困难
(2)复杂―简单通过两个*结向学生解释(一个编制简单的,一个复杂的。)
(3)胜利―失败和虚心―骄傲:观看《龟兔赛跑》,讨论最后在比赛结束后乌龟胜利了,兔子失败了。原因是兔子太过于骄傲,乌龟很虚心。引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那么你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呢?在句子中再找出一对反义词。
【设计意图:简单的反义词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并理解,复杂的词组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而且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6.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我们都理解它的含义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大声的朗读对对歌,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读的最响亮,最准确。
(四)拓展延伸,介绍历史文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说的对对歌就是春联的一种简单形式。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因此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现在同
学们欣赏一下具有*特色的春联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收获真大,交了新朋友,学了词,写了字,读了对对歌,那么课后请同学们自己编一个对对歌,如:大对小,高对矮,黑对白,胖对瘦,邪恶对善良。那么今天同学们就回家给父母展示自己创造的成果吧。
八、板书设计:
关:倒八字
单:倒八字
对对歌 关门 开关 单一 单个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2
活动目标
要求一、二、三、四、五会读写。
学会读《五指歌》,并牢记下来。
活动过程
1、孩子我们今天来学新儿歌好不好?
2、儿歌的名字叫《五指歌》。
3、先听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出示板书)
活动目标
要求“一、二、三、四、五”会读写。
学会读《五指歌》,并牢记下来。
活动过程
1、孩子我们今天来学新儿歌好不好?
2、儿歌的名字叫《五指歌》。
3、先听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出示板书)
4、看板书现在老师读一句,孩子们也要跟着读一句。
5、反复的读几遍,读的时候可以加点动作。(幼儿更容易牢记)
6、现在都认识这几个字念一、二、三、四、五了。
7、我们现在来学着写这几个字,孩子们伸出手指比划的写。
8、先看老师把这几个字写在田字格里,字在田字格所占的位子。
9、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10、我们再读一遍《五指歌》后,拿出田字格本,一个字写两行。
活动结束
1、在孩子写字时,教师要每个幼儿把手指导。
2、写完后,做个手指小游戏,来放松放松。
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好的板书。
田字格在黑板上画好。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念儿歌,根据儿歌的句式尝试创编。
2.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快板
经验准备:认识秋天的水果蔬菜(小豌豆、红豆、绿豆)、认识快板、丰富幼儿有关相互帮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以故事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一“蚂蚁搬东西”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是谁?
提问:哦,原来是小蚂蚁。看看小蚂蚁在干什么呢?
个别幼儿:搬家、搬东西、运粮食……
2.大胆猜测并创编内容,感受儿歌的节奏和句式
1)请3名幼儿根据自己经验猜测
提问:他们会搬什么呢,你们来猜猜看?
2)同伴相互交流,学说儿歌的句式
师:请你也用这样的话,跟旁边的好朋友说说小蚂蚁还会搬什么?
3)提问:谁能来说一说
(反馈:她说的真好,我们也来学一学)
3.认识蚂蚁搬的东西
师:小蚂蚁们到底在搬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4.点击课件,出示图示,初次感受儿歌。
师:小蚂蚁搬东西搬什么红豆绿豆小豌豆。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全体幼儿:学念
5.体会小蚂蚁搬东西重的感觉,大胆用语言表达。
1)提问:搬了这么多东西,会有什么感觉?
全体幼儿:很重、很累……
师:是啊,很重!所以小蚂蚁发出了“哎哟哟哎哟哟”的声音(边问边做搬东西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学做小蚂蚁搬东西的动作。
6.师幼以问答形式进行互动
二、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学习儿歌第二段
1.出示下雨的图片(第一条)
师:小蚂蚁搬东西,搬啊搬,接下来他会发生什么呢?(引导幼儿猜测)
2.知道是小蘑菇帮助了蚂蚁,学念第二句(图示:第二条)
师:你们说的真好!因为小蘑菇像伞一样,可以让小蚂蚁躲躲雨。
师:小蘑菇对小蚂蚁说:快到伞下躲一躲。快快快快快快
3.鼓励幼儿看图念儿歌,学念儿歌第二段,分角色学念儿歌。
4.创编:引导幼儿大胆地用儿歌句式创编内容
师:除了小蘑菇会帮助蚂蚁,你觉得还有谁会帮助小蚂蚁?
小结:xxx帮助它(手指图示)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我们用刚刚儿歌里的话来说,快到XX躲一躲
小结:小蚂蚁有了你们的帮助一定不用担心会淋雨了。
三、认识快板,学习有节奏地念儿歌
1.出示完整图谱,完整朗诵儿歌。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叫《好朋友》我们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完整地念一念,儿歌《好朋友》……(第一遍不加快板)
2.出示快板,引导幼儿认识快板。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快板)
师:这是快板。它能打出好听的节奏,让我们跟着快板的节奏一起来念念这首儿歌。(打快板念2遍)
四、体验朋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为儿歌加上结尾。
1.感受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为儿歌加上结尾。
师:你们念的真棒,现在啊休息一下。
师: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他们都很开心。我请你们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个别幼儿:帮助他,追问:你是怎么帮助他的?(提问5、6个)
提问:帮助别人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全体幼儿:很开心
小结:你们帮助朋友,朋友很开心,自己也很快乐。如果我们都相互帮助,那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了。你们听……
“你帮我我帮你世界变得更美丽”(幼儿学念,加入动作)
师:让我们把这句好听的话加到我们刚刚学的儿歌中好不好?
2)表演儿歌
师:让我们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表演给后面的老师看好吗,声音响一点让老师们都听到哦。起立!(老师打快板,幼儿做动作)
师:让我们*室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念给更多的好朋友听吧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
设计意图:
多彩的秋天,喷香的秋天,你看,那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小灯笼似的桔子,笑咧嘴得石榴,看了真叫人喜爱。那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更是使人流口水。我真想变成一个大果盘,盛满秋天的果实。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知道秋天成熟的一些果实,并尝试用橡皮泥塑造果实。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重点: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知道秋天成熟的一些果实,并了解水果的.一些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一些形容词如:红红的、黄澄澄。
活动准备:
课件《秋天的果实》,一些果实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秋天大家可以吃到哪些水果?并欣赏【图片欣赏一】。
2.教师播放【果实视频】,一起欣赏感受秋天果实的丰收的情景。
二、学念儿歌《秋天的果实》。
1.出示苹果和梨子的卡片,学习词语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
2.教师播放【儿歌欣赏】,整体欣赏。
3.教师再次播放【儿歌欣赏】,在出现形容词的句子时,暂停播放,引导幼儿理解、学念形容词。
4.整体播放【儿歌欣赏】,让幼儿一起跟着念,用暂停的方式让幼儿一句一句学念儿歌。
5.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儿歌编动作。让儿歌变得生动有趣。
三、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投放各种各样的水果模型,让幼儿用如:红红的、黄澄澄、水灵灵的等形容词形容水果的颜色及外表。
2.创设"水果超市"区域活动:投放各种各样的水果模型,让幼儿学会购物和收钱,积累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利用带领幼儿户外散步时,跟小朋友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秋天到了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感觉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说自己了解到有关秋天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思考问题,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小朋友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讲解。同时让爸爸妈妈带到户外寻找秋天,认识身边不同的农作物和水果,所以学起儿歌来就很容易了,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5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xxxxx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
中班儿歌《颠倒歌》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地找出儿歌中语句错误的地方,并修改。
2.感受儿歌的幽默风格带来的乐趣,学习朗诵儿歌。
3.体验学习《颠倒歌》的乐趣,有兴趣参加听听、想想、改改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已获得一些正确的认知知识,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
二、导入
师:今天啊,我们要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旅行,想去吗?(出示城堡图片)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堡有什么特别吧。
三、活动过程
1、师边播放PPT,与幼儿一起找找哪儿特别。
师提问:这是什么树?那应该结什么什么果子?出示桃子图片。
师提问:这是什么树?(柳树)那看看长着什么啊?
师逐个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奇怪的地方。
2、师结合PPT,完整读儿歌《颠倒歌》.
3、学念《说颠倒》,进一步体验活动的乐趣。
幼儿学念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念准字音。
活动延伸:
修改儿歌中的错词,编出正确内容的儿歌。
在集体交流时,教师根据幼儿修改的正确内容及时的出示、变化教具。
活动反思:
在开始过程中让幼儿结合PPT与图片,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在儿歌结合图示朗诵儿歌的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学习。我根据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把教材中创编环节放在了活动延伸部分,把提升部分改为把颠倒歌改正确歌。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很好的儿歌内容,并能很好的朗诵出来。整个活动效果较好,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能够很好的完成预期目标。
但是不足之处也很多:课件应该为教学服务,但是感觉自己这节课课件来牵着教师走,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所以学念儿歌时计划的火车接龙环节省去了,学习儿歌部分时间有点短;课件制作不够精细;整节课感觉很匆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控制好课堂。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窗花的特点和内在含义。
2、尝试用方型和圆型纸剪出简单的窗花。
3、对民间剪纸活动的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以收集了大量的窗花作品,并对窗花---有一定的了解。
2、挂图第二号。
3、大小不同的红色正方形纸、剪刀、胶水和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趣。
1、过年之际,老师看到电视机里的人们在窗户上贴了窗花,这是为什么啊?
【幼儿回答】因为这些窗花表示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愤、有过节的气息
2、出示窗花,幼儿观察收集的窗花
3、观察后说说窗花上都有什么图案?
【幼儿回答】动物、人、植物等
二、示范,初知剪窗花过程。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剪出这么漂亮的窗花呢?
那就看老师是怎么剪窗花,教师即兴剪窗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剪窗花。
2、启发幼儿说说教师剪窗花的过程:先将正方形对角折三次,再在两边剪出小三角形、小半圆形等图案,将纸展开简单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儿剪窗花。
1、幼儿尝试将纸对角折三次,尽可能边对边,角对角。
2、引导幼儿用剪刀大胆地在三角形的两边间隔着剪出三角形,半圆形等图形,鼓励幼儿剪出大小不同的图案。
3、纠正个别幼儿握剪刀的姿势和安全。
4、引导幼儿讨论:
你的窗花是怎样剪出来的?怎样才能把窗花剪好?
为什么容易剪断,使窗花不完整?
5、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探索经验,再次尝试剪窗花。
四、装饰活动室。
1、把自己()剪的窗花用胶水贴到活动室的窗户上,比较一下贴窗花和不贴窗花有什么区别。
2、幼儿自由欣赏作品,感受成就感。
3、带领幼儿欣赏儿歌《窗花》
窗花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
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
贴个没牙佬满窗走。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页,边欣赏窗花边学习儿歌《窗花》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8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感染。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情景渲染法,创设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鲜明可见,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作品的人物情感中找到自己,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从情感的感染过度到对行为的主动调节。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关爱、温馨的情感。
2.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温馨、关爱的情感基调。
活动准备:
请幼儿事先排演好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 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1) 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泛讲)
(2) 为什么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呢?
2. 配上儿歌再次情景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 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他们起床后都轻轻地做了哪些事?爸爸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辛苦,天这么亮了,还睡得那么香呢? 请你再仔细地听一听,看一看。
(情景表演,老师旁白配儿歌)
(1)、妈妈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2)、佳佳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3)、是什么原因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要那么轻呢?
(4)、最后妈妈看看佳佳轻轻地笑了。咦,妈妈为什么看看佳佳会笑呢?
3、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 (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感受关爱和温馨的情感)
(1)、老师作妈妈,幼儿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佳佳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作妈妈,老师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妈妈对爸爸的关心以及对佳佳的赞扬之情)
4、让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佳佳学妈妈样,关心爸爸的事情可以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念出来名字就叫“轻轻地”。
(1)、教师范念儿歌。
(2)、幼儿尝试着跟念。
(3)、要求幼儿把爱爸爸、关心爸爸的感情念出来。
5、幼儿初步有感情地朗诵和表演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三个小朋友一起表演。(根据幼儿表演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请三位幼儿到佳佳的家里表演。
活动反思:
《轻轻地》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中班幼儿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看,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家是什么》,并尝试创编儿歌。
2、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
2、照片:全家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的形式: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谁。
二、展开
1、出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问:这是谁?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
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绍。
2、游戏:抽照片、猜名字。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请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纸盒里。
教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拍照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呢?自己在家干什么?
(2)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
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
4、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并尝试创编儿歌。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附儿歌: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房,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什么?
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家是什么》,并尝试创编儿歌。
2、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
2、照片:全家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的形式: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谁。
二、展开
1、出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问:这是谁?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
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绍。
2、游戏:抽照片、猜名字。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请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纸盒里。
教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拍照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呢?自己在家干什么?
(2)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
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
4、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并尝试创编儿歌。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附儿歌: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房,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什么?
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2)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I、设计意图(一)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二)儿歌《哈哈镜》来源于中班主题"图形宝宝"中科学活动《哈哈镜》,幼儿对哈哈镜很感兴趣,给幼儿上一节关于哈哈镜的语言活动来加强幼儿对哈哈镜的认识了解。
(三)中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可以按照儿歌的结构来替换新词,让幼儿有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生动、更有趣。
II、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儿歌《哈哈镜》班级:中班课题领域:语言授课人:XX
一、活动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二)技能目标: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
(三)认知目标: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哈哈镜,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各一个;
(二)知识准备:幼儿在科学活动《哈哈镜》中已看到小猪照镜子的变化,知道哈哈镜的神奇。
三、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手指游戏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小儿歌做动作)
【环节小目标】 整理幼儿情绪,提醒幼儿此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让幼儿安静并尽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集体活动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吹泡泡,泡泡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成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成小圈),泡泡泡泡变高了(幼儿手拉手举高),泡泡泡泡变低了(幼儿手拉手放低)。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初步体验大——小、长——短。
2、出示各种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它也会变魔术(出示哈哈镜)。它邀请了小老鼠、大象,还有小花、大树。看看哈哈镜将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卡片放在哈哈镜前面)。
幼儿:小老鼠变大了,大象变小了,小花变高了,大树变矮了。
小结:哈哈镜将小的变大,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矮的变高了。
环节小目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哈哈镜给各种卡片带来的变化,提前感知儿歌内容。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师:小动物、小花、大树看到自己的变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正面感知儿歌内容。
4、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会儿歌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儿歌?(想)现在老师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然后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
(2)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的变化。(引导幼儿从小、大、长、短的状态来做动作)环节小目标:
A、让幼儿亲自感受儿歌内容;
B、用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5、幼儿集体完整地念儿歌(要求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念出来)环节小目标:检查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活动,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师:神奇的哈哈镜真有趣,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高的能变矮,矮的能变高,还会将谁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出示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幼儿:小兔变大了,狮子变小了,小草变高了,房子变矮了。
师:那我们将这些动物放进儿歌里来念一念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兔照照变大了/狮子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房子照照变矮了。)环节小目标:A、进一步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B、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四)结束活动:游戏"我也变"师:现在我也请每个小朋友排队来照一照哈哈镜,看看哈哈镜将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排队一个一个的照哈哈镜,要求幼儿不要插队,不要拥挤)(五)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角里投放一些大小、高矮、胖瘦的事物卡片,也将哈哈镜放在里面,同时在墙上附上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事物卡片来仿编更多的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让幼儿认识凹面镜及凸面镜,探索哈哈镜的镜面凹凸的不同给事物带来的`异样变化。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以上有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有同事和领导们的建议,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再到提问乃至语气语调,对于这些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和领导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的不断地进步!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2
一、说教材
《小雨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班语言里的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它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这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在中班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活动设计的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中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知识)
2、大胆想象,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技能)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
难点是:仿编儿歌。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那么这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活动前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一些自然现象。
2、物质准备:与儿歌相关的课件、图谱、图片,教师用的记号笔。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图谱教学法、视听讲结合法、探索仿编法、操作法。
幼儿学法主要是:参与法、操作法、体验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此次活动主要分六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导入----引出名称----观看课件----学习儿歌----仿编儿歌----教师小结
1、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猜谜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谜语把幼儿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为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2、环节二: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图片,主要是要引出课题。运用拟人的小雨点,
让幼儿不但记住了名称,而且还对儿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想学儿歌的欲望。
3、环节三: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这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来感受儿歌所带来的意境,从中体验儿歌的和谐、美好的情境。
4、环节四:学习儿歌。
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更好的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和理解动词张、摇、爬。
5、环节五:仿编儿歌。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难点,中班幼儿刚刚从小班过度而来,仿编儿歌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充分运用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合理创编,并把幼儿的合理创编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引导幼儿把新编的句子组成儿歌朗读出来。
6、环节六:教师小结。
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小结一下幼儿的仿编情况,然后鼓励幼儿回家后也大胆的仿编儿歌。
七、说活动亮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是运用了课件和可操作性图谱,首先,观看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刺激了幼儿视觉,为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做了很大的帮助。其次是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动手操作更加深了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动词的理解。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内容。
2、体验儿歌循环往复的句式并进行仿编。
3、感受儿歌带来的和谐的生活情趣。
活动准备
图片5张,动物图片人手一张,毛毛虫、青蛙、蝴蝶、小鱼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
2、师幼一起玩游戏,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二、观摩图片,学习儿歌。
1、(出示第一幅图)快乐的毛毛虫会爬到哪里玩呢?
2、(出示第二幅图):看,虫虫虫虫爬,爬到谁的家?谁会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3、师幼互动,扮演角色,巩固复习第一句儿歌内容。
三、看图根据儿歌第一句的格式,创想第二句儿歌内容
1、师: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他们玩得多开心呀!第二天,蝴蝶也想去它的朋友家,想想看,虫虫是爬着出去玩的,那蝴蝶是怎样出去的呢?(飞)一起来:蝴蝶蝴蝶飞!
2、幼儿自由猜测:蝴蝶蝴蝶飞,飞到谁的家?
3、(出示第三幅图“青蛙”)请幼儿完整朗诵第二句儿歌。
4、*互动,小朋友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次。
5、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你知道他来小鱼家干什么吗?他要告诉小鱼一件很可怕的事!你们来猜猜会是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四、发散思维,探索性学习最后两句并完整朗诵儿歌。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最后第二句儿歌: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
2、师:小男孩捞到鱼了吗?(没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最后一句儿歌!
3、完整地说一说儿歌。
五、表演游戏,加深幼儿对头尾呼应型儿歌的理解。
六、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附儿歌《虫虫虫虫爬》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家。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学说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ppt课件—照片:《水果歌》(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水果”的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水果,猜对了,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好吗?
2、利用课件,猜出一种,课件演示一种
红红脸圆又圆,吃一口,脆又甜
黄皮肤,黑芝麻,咬一口,甜止渴
紫色的玛瑙一串串,吃一个酸有甜,
绿绿身子红红肉,果大汁多又爽口。
二、展开
1、编儿歌《水果歌》
现在,我们根据水果的颜色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不好?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用儿歌的语句提问
什么水果红红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教师完整说一遍,加深幼儿印象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3)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西瓜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谁的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1)第一遍:老师来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2)第二遍:小朋友来说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
3、请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完整朗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结束
讨论:还喜欢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水果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5
一、说教材
《小雨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班语言里的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它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这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在中班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活动设计的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中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知识)
2、大胆想象,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技能)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理解动词:张、摇、爬。
难点是:仿编儿歌。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那么这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活动前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一些自然现象。
2、物质准备:与儿歌相关的课件、图谱、图片,教师用的记号笔。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图谱教学法、视听讲结合法、探索仿编法、操作法。
幼儿学法主要是:参与法、操作法、体验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此次活动主要分六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导入----引出名称----观看课件----学习儿歌----仿编儿歌----教师小结
1、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猜谜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谜语把幼儿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为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2、环节二: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图片,主要是要引出课题。运用拟人的小雨点,
让幼儿不但记住了名称,而且还对儿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想学儿歌的欲望。
3、环节三: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这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来感受儿歌所带来的意境,从中体验儿歌的和谐、美好的情境。
4、环节四:学习儿歌。
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更好的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和理解动词张、摇、爬。
5、环节五:仿编儿歌。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难点,中班幼儿刚刚从小班过度而来,仿编儿歌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充分运用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合理创编,并把幼儿的"合理创编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引导幼儿把新编的句子组成儿歌朗读出来。
6、环节六:教师小结。
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小结一下幼儿的仿编情况,然后鼓励幼儿回家后也大胆的仿编儿歌。
七、说活动亮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是运用了课件和可操作性图谱,首先,观看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刺激了幼儿视觉,为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做了很大的帮助。其次是可操作性图谱,让幼儿动手操作更加深了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动词的理解。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xxxxx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窗花的特点和内在含义。
2、尝试用方型和圆型纸剪出简单的窗花。
3、对民间剪纸活动的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以收集了大量的窗花作品,并对窗花---有一定的了解。
2、挂图第二号。
3、大小不同的红色正方形纸、剪刀、胶水和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趣。
1、过年之际,老师看到电视机里的人们在窗户上贴了窗花,这是为什么啊?
【幼儿回答】因为这些窗花表示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愤、有过节的气息
2、出示窗花,幼儿观察收集的窗花
3、观察后说说窗花上都有什么图案?
【幼儿回答】动物、人、植物等
二、示范,初知剪窗花过程。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剪出这么漂亮的窗花呢?
那就看老师是怎么剪窗花,教师即兴剪窗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剪窗花。
2、启发幼儿说说教师剪窗花的过程:先将正方形对角折三次,再在两边剪出小三角形、小半圆形等图案,将纸展开简单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儿剪窗花。
1、幼儿尝试将纸对角折三次,尽可能边对边,角对角。
2、引导幼儿用剪刀大胆地在三角形的两边间隔着剪出三角形,半圆形等图形,鼓励幼儿剪出大小不同的图案。
3、纠正个别幼儿握剪刀的姿势和安全。
4、引导幼儿讨论:
你的窗花是怎样剪出来的?怎样才能把窗花剪好?
为什么容易剪断,使窗花不完整?
5、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探索经验,再次尝试剪窗花。
四、装饰活动室。
1、把自己剪的窗花用胶水贴到活动室的窗户上,比较一下贴窗花和不贴窗花有什么区别。
2、幼儿自由欣赏作品,感受成就感。
3、带领幼儿欣赏儿歌《窗花》
窗花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
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
贴个没牙佬满窗走。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页,边欣赏窗花边学习儿歌《窗花》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8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感染。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情景渲染法,创设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鲜明可见,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作品的人物情感中找到自己,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从情感的感染过度到对行为的主动调节。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关爱、温馨的情感。
2.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温馨、关爱的情感基调。
活动准备:
请幼儿事先排演好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 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1) 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泛讲)
(2) 为什么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呢?
2. 配上儿歌再次情景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 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他们起床后都轻轻地做了哪些事?爸爸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辛苦,天这么亮了,还睡得那么香呢? 请你再仔细地听一听,看一看。
(情景表演,老师旁白配儿歌)
(1)、妈妈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2)、佳佳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3)、是什么原因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要那么轻呢?
(4)、最后妈妈看看佳佳轻轻地笑了。咦,妈妈为什么看看佳佳会笑呢?
3、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 (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感受关爱和温馨的情感)
(1)、老师作妈妈,幼儿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佳佳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作妈妈,老师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妈妈对爸爸的关心以及对佳佳的赞扬之情)
4、让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佳佳学妈妈样,关心爸爸的事情可以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念出来名字就叫“轻轻地”。
(1)、教师范念儿歌。
(2)、幼儿尝试着跟念。
(3)、要求幼儿把爱爸爸、关心爸爸的感情念出来。
5、幼儿初步有感情地朗诵和表演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三个小朋友一起表演。(根据幼儿表演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请三位幼儿到佳佳的家里表演。
活动反思:
《轻轻地》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中班幼儿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看,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内容。
2、体验儿歌循环往复的句式并进行仿编。
3、感受儿歌带来的和谐的生活情趣。
活动准备
图片5张,动物图片人手一张,毛毛虫、青蛙、蝴蝶、小鱼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
2、师幼一起玩游戏,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二、观摩图片,学习儿歌。
1、(出示第一幅图)快乐的毛毛虫会爬到哪里玩呢?
2、(出示第二幅图):看,虫虫虫虫爬,爬到谁的家?谁会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3、师幼互动,扮演角色,巩固复习第一句儿歌内容。
三、看图根据儿歌第一句的格式,创想第二句儿歌内容
1、师: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他们玩得多开心呀!第二天,蝴蝶也想去它的`朋友家,想想看,虫虫是爬着出去玩的,那蝴蝶是怎样出去的呢?(飞)一起来:蝴蝶蝴蝶飞!
2、幼儿自由猜测:蝴蝶蝴蝶飞,飞到谁的家?
3、(出示第三幅图“青蛙”)请幼儿完整朗诵第二句儿歌。
4、*互动,小朋友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次。
5、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你知道他来小鱼家干什么吗?他要告诉小鱼一件很可怕的事!你们来猜猜会是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四、发散思维,探索性学习最后两句并完整朗诵儿歌。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最后第二句儿歌: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
2、师:小男孩捞到鱼了吗?(没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最后一句儿歌!
3、完整地说一说儿歌。
五、表演游戏,加深幼儿对头尾呼应型儿歌的理解。
六、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附儿歌《虫虫虫虫爬》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家。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感染。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情景渲染法,创设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鲜明可见,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作品的人物情感中找到自己,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从情感的感染过度到对行为的主动调节。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关爱、温馨的情感。
2.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温馨、关爱的情感基调。
活动准备:
请幼儿事先排演好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 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1) 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泛讲)
(2) 为什么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呢?
2. 配上儿歌再次情景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 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他们起床后都轻轻地做了哪些事?爸爸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辛苦,天这么亮了,还睡得那么香呢? 请你再仔细地听一听,看一看。
(情景表演,老师旁白配儿歌)
(1)、妈妈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2)、佳佳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3)、是什么原因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要那么轻呢?
(4)、最后妈妈看看佳佳轻轻地笑了。咦,妈妈为什么看看佳佳会笑呢?
3、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 (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感受关爱和温馨的情感)
(1)、老师作妈妈,幼儿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佳佳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作妈妈,老师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妈妈对爸爸的关心以及对佳佳的赞扬之情)
4、让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佳佳学妈妈样,关心爸爸的事情可以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念出来名字就叫“轻轻地”。
(1)、教师范念儿歌。
(2)、幼儿尝试着跟念。
(3)、要求幼儿把爱爸爸、关心爸爸的感情念出来。
5、幼儿初步有感情地朗诵和表演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三个小朋友一起表演。(根据幼儿表演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请三位幼儿到佳佳的家里表演。
活动反思:
《轻轻地》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中班幼儿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看,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3)
——中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3篇
中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对对歌》是S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识字课的一篇课文。本课属读儿歌识字,儿歌分为上下两节,共出现了12对反义词。每节句式对应,合辙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本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
本课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上课之初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通过“小老师领读、在小组内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儿歌,通过动一动、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并且认识生字。通过摘星星、我来说等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尝到识字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的教学将采用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助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摘星星” 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理解词语的意 思。 学法:让学生运用在读中学,在玩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反、退”等13个字,会写“单”、“关”两个字,学习并掌握部首“R”。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激发学生编对对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虚心的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反义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会写“单、关”两个生字。
(2)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的意思。
中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从幼儿对家的认识入手,通过图片展示、语言交流,学会儿歌,感受家的温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都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3、尝试学习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尝试学习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图片(白云、草地、树林、小河、小羊、小鱼、等)
轻音乐、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课
1、拍手(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向个客人,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出示白云、小鱼、小鸟、蝴蝶、小羊图)。
你们想知道小客人们的家都在哪呢?(想)好,那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家》,你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听,看看我们的`小客人的家到底在哪呢?
二、朗诵儿歌《家》
小朋友们,你们听的可认真了,那你们知道了小客人的家在哪吗?白云的家在哪呢?(蓝蓝的天空)小鸟的家在哪?(密密的树木)小羊的家在哪?(绿绿的草地)小鱼的家在哪?(清清的河水)蝴蝶的家在哪?(红红的花儿)你们说的真好!你们上幼儿园快乐吗?(快乐)那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我们生活在幼儿园这一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关心爱护幼儿园,我们小朋友能做到吗?(能)真棒!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儿歌家吧!老师还为这首儿歌配了一幅画呢?师引导看图边读引导幼儿学儿歌。
2、师与幼儿合作学习儿歌(师说前半句,幼说后半句)
3、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好听的运作。(边做运作边说儿歌)
4、小朋友们,请站起来,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朗诵一遍,带上运作,来看谁最棒了。
三、仿编儿歌
小朋友们,请你们动脑想一想,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太阳、月亮、星星),对,真聪明,我们一块说说吧!蓝蓝的天空是太阳的家……
那密密的树木除了是小鸟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兔子、猴子……)
那绿绿的树木除了是小鸟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小羊……)
那清清的河水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鸭子、青蛙、小蝌蚪)
那红红的花儿除了是蝴蝶的家,还会是谁的家(蜜蜂……)
那快乐的幼儿园除了是我们小朋友的家,还是是谁的家(老师……)
你们真厉害呀!都会编儿歌,来为自己鼓鼓掌吧!
四、游戏
小朋友们,我们的小客人们要回家了,但它们不小心迷路了,我们帮帮它们好吗?(好)(老师要请5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它们,看谁坐的最好了),分别把(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贴在相应的画上),并让五们幼儿说一句儿歌。
他们向几个真能干,我们来夸夸他们吧!
五、结束
小朋友们,我们帮小客人找到了家,开心吗?(开心)现在,我们一起云玩找家的游戏吧!走了。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之前,在主体墙上贴上关于家的各种图片和幼儿作品,添加到墙面上,增加了幼儿之间交流。区域活动中,让小朋友谈谈关于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让小朋友边看边交流。本次教学活动,我把重难点放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仿编诗歌。通过几个流程:经验回忆,引起兴趣——看看说说,初步感知——理解创作,分享快乐。让孩子理解诗歌的内容。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较浓,能很快学会朗诵诗歌,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能大胆想象,纺编新的诗句。如:蓝蓝的天空是小鸟、太阳的家,密密的树林是蘑菇、小鹿、小猴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兔、小虫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青蛙、螃蟹的家,红红的花儿是密蜂、蜻蜓的家,我们的家多美啊!
小朋友在愉快的环境下,很快掌握了整首诗歌。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学说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照片:《水果歌》 (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水果”的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水果,猜对了,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好吗?
2。利用课件,猜出一种,课件演示一种
红红脸 圆又圆, 吃一口,脆又甜
黄皮肤,黑芝麻,咬一口,甜止渴
紫色的玛瑙一串串,吃一个酸有甜,
绿绿身子红红肉,果大汁多又爽口。
二、展开
1。 编儿歌《水果歌》
现在,我们根据水果的颜色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不好?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用儿歌的语句提问
什么水果红红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教师完整说一遍,加深幼儿印象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3)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西瓜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谁的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1)第一遍:老师来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2)第二遍:小朋友来说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
3。请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完整朗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结束
讨论:还喜欢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水果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4)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0篇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自然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特别是在每年的春天,天气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等都会吸引他们的关注。因此,我结合季节特征,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这些事物之间的关联,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能力,并鼓励他们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联想,并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春天里各种常见的事、物之间的关联。
2、让幼儿感受参与游戏的`快乐。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能够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联想。
活动难点:大胆想象,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
活动准备“谁和春天是朋友?”PPT、泡沫板卡片若干(柳树、鸟、蝴蝶、太阳、雨滴、花等)活动过程一、欣赏儿歌“谁和春天是朋友?”
1、教师边说儿歌边出示ppt
谁和春天是朋友?种子和春天是朋友。种子要发芽,世界真奇妙。
谁和春天是朋友?花和春天是朋友。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谁和春天是朋友?小朋友和春天是朋友。大家唱起歌,一起去春游。
2、提问:
(1)儿歌里,都有谁和春天是朋友?
(2)种子为什么和春天是朋友?花儿为什么和春天是朋友?小朋友为什么和春天是朋友?
二、游戏:花儿找朋友
1、出示PPT:春天来了,许多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可是这朵花却不太好看,不过它特别神奇,它需要小朋友们为它找到7个不同的有关联的朋友,每找对一个,其中一片花瓣就会变出美丽的颜色,全部找到之后它就会变成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你们想不想帮助它?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寻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儿做朋友。(谁和花是朋友?**和花是朋友,再说出理由。)
3、小结:美丽的七色花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原来花和这么多的事物都有关联。
三、游戏:春天里的朋友
1、出示图片,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助七色花找到了许多好朋友,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可有点难,你们想不想玩?看,梁老师带来了春天的很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啊?(花、小鸟、蝴蝶、雨滴、太阳、小草、小朋友、风、柳树)这些图片上的事物能不能找到有关联的好朋友呢?教师选两张图片示范:春天来了,太阳和小草是好朋友,阳光一照,小草越长越高。
2、幼儿分为两组,轮流选择两张相关联的图片,用教师的句式说出它们是好朋友的理由。
3、游戏轮流进行,最后比一比看哪组得到的卡片多,哪一组获胜。
四、活动延伸。
1、今天的游戏玩的真开心啊!梁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片(电话),你们觉得谁会和他是朋友呢?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相互之间都有关联,能够成为朋友,你们回家找一找,咱们明天一起分享一下你们找到的朋友好吗?
活动反思我们班本月的主题活动是“美丽的春天”,整个活动,我都在围绕着一个线索进行展开,那就是表述“春天里各种常见的事、物之间的关联”。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讲述经验,但语言并不丰富,讲述的连贯性不强,因此,我将幼儿需要表述的句式的前半句设计成固定句式,后半句则鼓励幼儿大胆联想,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春天里各种常见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我用儿歌进行导入,其实也是为了展示接下来需要孩子们表述的句式,其实这个儿歌本身就已经告诉我们某些事物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好像一对朋友一样。
在第一个游戏环节“花儿找朋友”,是孩子们需要表述的句式的练习环节,我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参与游戏的热情,这种变色游戏其实也是一种奖励的反馈,是对孩子一个正确回答后的奖励,很显然,孩子们对于这种奖励的反馈很感兴趣,虽然中间有两个孩子没回答出来我想要得到的句式,单并没有影响整个环节的进行。当孩子们看到为花找到朋友后,花瓣变色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喜悦与兴奋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个游戏环节“春天里的朋友”,是孩子们需要表述句式的一个巩固环节,也是对原有经验的一种巩固。这个游戏是一个规则游戏,也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这个游戏在两组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显然,中班幼儿对这种竞争关系刚刚开始初步体验,理解比较模糊,他们其实是很在乎输赢的,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上,他们还不能理解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比如说“我怎么做,才能赢得对方呢?”他们甚至会在对方回答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对于初步体验这种竞赛类游戏的中班幼儿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他们都能够赢得比赛。当得知他们都赢得了比赛,他们非常的开心。这个游戏里有20张图片,两张两张的拿,最一开始总是最容易的,因为孩子选择的肯定都是最熟悉的,随着图片越来越少,并且还不能重复找一样的朋友,这就需要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完成。但是在游戏比较难的环节,有个别的能力较差的孩子看到卡片越来越少,迫切的开始举手,因为他也想得到卡片,当我把他们叫起来的时候,他们没有回答出来。这也是我的个失误,其实在游戏的开始阶段,我应该先考虑到这部分孩子,把最容易得到卡片的机会留给他们。本次活动中,比较的顺畅,当然,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具体反思如下:
1、虽然我不断地在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式进行表述,但是活动开始阶段缺疏忽了这一点。
2、在出示花瓣变颜色的部分,我应该每片花瓣都让幼儿当前面来点花瓣,这样会更加得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2
【教材分析】
《瓢虫》是一首语言优美、结构精炼、富有童趣的诗歌,可爱的“瓢虫”在作者的笔下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调皮、可爱、活泼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朗诵并进行仿编诗歌活动。诗歌在活动中借用教具背景图,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瓢虫指偶,边操作指偶边创编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重点)
2.了解瓢虫的特征,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难点)
3.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
2.儿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猜谜语: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幼儿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2.教师出示瓢虫指偶,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诗歌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2.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
提问:小瓢虫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诗歌中的句子。
3.小结: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
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仿编诗歌。
1.出示第二部分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出示诗歌图谱。师幼一同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记忆诗歌内容。
提问:小瓢虫停在了XX,变成XX。你觉得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呢?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
幼儿将仿编的诗歌结合图片朗诵。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念给旁边幼儿听。
3.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4.幼儿为自己仿编的诗歌起名字。
5.操作指偶,再次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语言表演区利用幼儿做的瓢虫指偶,套在手指上,跟小伙伴合作起表演朗诵诗歌。
附:儿歌《瓢虫》
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来来来,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吧。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钻进芒草丛中,去谁家串门?
来来来,停在我的胸前,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颗夺目的纽扣吧。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3
设计意图:
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家人》中通过老师讲述自己的全家福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从而体验家的温暖萌发去爱去体贴父母和长辈的情感感受有家真好。根据《纲要》中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对幼儿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活动目标:
1、拿出全家福照片了解家庭成员。
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表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及发生的事。
3、看视频增加家庭成员的亲爱之情。
活动重点:
介绍自己的家人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家人。
活动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爱住我家》的音乐《大耳朵图图》的视频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时在家注意观察家里的人谁会什么谁喜欢什么家人的工作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介绍自己家人引导语: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照片图片)过渡语:这个呀是老师的全家福,这个全家福上有老师的家人,我来介绍下我的家人吧,小朋友想听吗?这个是老师的一家到小河边玩的照片,里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弟弟。老师的爸爸是个司机(开车的动作表示出来)妈妈在家里做家务(拖地的动作表示出来)老师的爷爷、奶奶在家种花,养些小动物,弟弟在上学。老师喜欢家里的每一个人,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喜欢和爸爸一起聊天,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浇花、除草。教师的妈妈喜欢织毛衣,爸爸喜欢看报纸,爷爷喜欢下棋,奶奶喜欢看电视。和家人一起很快乐。
二、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
(一)、幼儿讨论自己家人引导语:老师刚才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了,知道了老师家里的成员,知道了老师家人喜欢干什么事情,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同伴讨论一下自己家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家人的事情吧(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人情况,并引导幼儿说出家人情况)过渡语:刚才看见我们的小朋友讨论的真激烈呀,刚才和几位小朋友一起讨论发现他们说的都很好,教师想请几位小朋友跟所有小朋友分享下家人情况。
提问语: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
(二)、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教师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小结语:刚才呀,我们的几位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他们说的真棒呀,我们知道了家人的工作,爱好,今天呀,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人我们和家人一起都很快乐。
(三)、看《大耳朵图图》动画片表达家人对孩子的喜爱。
过渡语:大家想看动画片吗?我们来看看图图家里的情况吧,看看图图的家人吧。
三、结束结束语:看完《大耳朵图图》我们有什么感受呢?(家人很爱图图,也很爱自己)对了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家人都很爱我们,我们和家人一起很快乐,你们想跳舞吗?我们一起边听歌边跳舞吧。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4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一个人对快乐的认识,知道并讲述他们的快乐是什么。
2、通过讨论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感知不同的快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能边贯地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认真倾听老师介绍调查要求,并按照要求认真完老师布置的调查统计任务。
活动准备:
小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森林音乐家》,引出快乐。
1、师生随着音乐,表演歌曲一遍。
2、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还有哪些音乐家和快乐的小动物呢?
3、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
4、教师:森林里有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那么小朋友你快乐吗?你知道快乐是什么吗?
二、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1、教师: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帮着找快乐,她跟谁找快乐的?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三、带领幼儿阅读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画面边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故事里面有谁?莎莎帮奇奇找什么?
3、教师:莎莎第一个找到谁?她是怎样问的?鞋匠又是怎样回答的?第二个找到谁?又是怎样对话的?……
4、教师看图讲述故事,在讲到问句以及答句时,放慢讲述的速度,鼓励幼儿加入讲述。
5、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
四、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后来,奇奇找到快乐吗?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呢?
2、教师:鞋匠的快乐是什么?果园里的阿姨的快乐是什么?老师和医生的快乐又是什么?凶们的快乐一样吗?为什么他们说得不一样?
3、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4、鼓励大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快乐感受。
五、和幼儿一起看小书,引导幼儿翻阅画面和老师一起快乐地讲述故事《快乐是什么》。
六、展示《快乐是什么》问卷调查表,介绍调查表的内容,鼓励幼儿回家后,咨询调查自己家里的人,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还可以请家长在图画旁边的格子里用文字进行记录。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5
设计思路
绘本《先有蛋》描述了蛋变成鸡、小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先有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蕴涵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通过绘本学习,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联系前后页讲述动植物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将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说清楚。
其次,绘本中隐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儿会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如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幼儿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洞洞”中的丰富意义,由此也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能够联系画面的前后页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2.阅读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先有蛋》入手一册(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
2.绘本封面蛋形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
3.与绘本相同的图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字
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2.问号代表什么?
3.教师小结: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当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
心。】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
关注点:
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
幼儿能否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
1.阅读前提问:请你们仔细阅读,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
3.交流讲述: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
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多数幼儿会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有的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这页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内容联系起来。教师要注意同时将动物的变化过程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原来,前后几页的画面内容是有联系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
呈现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鸡;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虫,然后才有蝴蝶的变化过程。
(幼儿寻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 ……”的句式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2)发现书上的“洞洞”。
提问:一起来看看这个“洞洞”, 它们一会儿变成了什么?一会儿又变成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同一个“洞洞”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寻找讲述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洞洞变化的有趣,进一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现加以引导,如幼儿先发现洞洞的变化。教师就可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等。】
三、阅读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不同事物的变化
刚才我们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猜猜接着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有趣的变化?
1.幼儿自主阅读。
2.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第二部分。
(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字的变化、颜料的变化,感受事物的奇妙变化过程,拓展视野。)
3.感受动植物的轮回变化。
原来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1)幼儿互相讨论。
(2)教师贴出:蛋→小鸡→母鸡的轮回图。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许多事物是轮回变化的。)
四、为小故事取名字
1.每个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小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2.引导幼儿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纸条到相应的小故事处,如有关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设计意图:此环节与开始部分相呼应,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变化编不同的故事名字。】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发现的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2.在区角活动中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做成一本洞洞书。
点评
1.绘本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借用绘本故事中有趣的画面,让幼儿在情境性的阅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图文并茂的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阅读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稳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动植物、事物的变化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科学能力。
2.教学具材料的巧妙运用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具,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教师还让幼儿为每个动植物的变化起一个小故事的名字,引导幼儿解读“先有”等,这些都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中的内容是会一直变化的,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及善于提问的好奇心、探究愿望。
3.关键经验的把握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要能够看画面的前后页信息,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的内容联系起来。而后当幼儿再阅读下一个变化时,他们就会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看到的整个变化过程。这样的启发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6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一个人对快乐的认识,知道并讲述他们的快乐是什么。
2、通过讨论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感知不同的快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能边贯地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认真倾听老师介绍调查要求,并按照要求认真完老师布置的调查统计任务。
活动准备:
小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森林音乐家》,引出快乐。
1、师生随着音乐,表演歌曲一遍。
2、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还有哪些音乐家和快乐的小动物呢?
3、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
4、教师:森林里有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那么小朋友你快乐吗?你知道快乐是什么吗?
二、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1、教师: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帮着找快乐,她跟谁找快乐的?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三、带领幼儿阅读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画面边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故事里面有谁?莎莎帮奇奇找什么?
3、教师:莎莎第一个找到谁?她是怎样问的?鞋匠又是怎样回答的?第二个找到谁?又是怎样对话的?……
4、教师看图讲述故事,在讲到问句以及答句时,放慢讲述的速度,鼓励幼儿加入讲述。
5、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
四、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后来,奇奇找到快乐吗?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呢?
2、教师:鞋匠的快乐是什么?果园里的阿姨的快乐是什么?老师和医生的快乐又是什么?凶们的快乐一样吗?为什么他们说得不一样?
3、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4、鼓励大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快乐感受。
五、和幼儿一起看小书,引导幼儿翻阅画面和老师一起快乐地讲述故事《快乐是什么》。
六、展示《快乐是什么》问卷调查表,介绍调查表的内容,鼓励幼儿回家后,咨询调查自己家里的人,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还可以请家长在图画旁边的格子里用文字进行记录。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阅读画面语言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感受故事表达的温情。
2、理解故事角色对快乐的认识,能寻找并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
3、学习用"xx的快乐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自己或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将绘本《快乐是什么》制作成PPT(插入与画面相匹配的音乐数段),微笑表情图,大字卡"xx的快乐就是……""快乐是什么?"
2、事先向幼儿发放"快乐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快乐的表情)看,这是什么表情?人的心情怎样就会微笑?
师:当我们心情高兴、快乐时,就自然会在脸上流露出微笑。老师今天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我能和小朋友在一起。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你愿意大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谁来说说,你什么时候很快乐?
幼:我在做游戏的时候很快乐。
幼:画画时我很快乐。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可是有一只小老鼠,(点击封面)它经常问妈妈:快乐是什么?(出示字卡)想知道鼠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书吧。
二、阅读感知
1、师:(点击第一页)猜猜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樱花盛开的景象。)
师:对,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小老鼠伸着懒腰走出家门,回过头问妈妈:快乐是什么?鼠妈妈回答:快乐就是在春天的早晨一打开门,头顶便哗啦啦落下来一阵樱花雨。
什么是樱花雨?
幼:樱花花瓣飘落下来,好像下雨一样。
师:说得真好,樱花是很美很美的一种花,樱花雨落在头上会有什么感觉?
幼:会很香,还很舒服。
(教师引导幼儿复述"鼠妈妈"的话并加上动作。)
2、师:(点击第二页)瞧,小老鼠在干什么?
师:小老鼠啊,把山坡当成了滑梯,他在滑滑梯呢!山坡上长满了蓝色的风铃草(点图)。长满了草的山坡,踩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幼:软软的。
师:对啊,如果不小心滑倒,也不会摔痛。所以小老鼠一不小心滑倒了,他还捧着肚子笑呢!这时,他问妈妈:"快乐是什么?"鼠妈妈说:"快乐就是在蓝色风铃草中滑下山坡,一次又一次。"(带幼儿一起学说鼠妈妈的回答。)
3、师:(点击第三页)哟,这老鼠母子俩什么事这么开心呀?
幼:他们在荡秋千。
师:小老鼠紧紧抱着鼠妈妈,无限开心地问:"快乐是什么?"鼠妈妈会怎么回答呢?
幼:她说快乐就是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和小鸟飞得一样高。
师:你猜对了。鼠妈妈说:"快乐就是荡着秋千,像鸟一样飞进高高的云端。"你们荡过秋千吗?喜欢荡秋千吗?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紧紧抱着妈妈,荡起来(随音乐做荡秋千的动作)。快乐吗?
4、师:(点击第四页)画面上除了小老鼠,还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幼:小老鼠骑着自行车,在追大母鸡。
师:嗯,他们在游戏。咦,鼠妈妈在哪里呢?(请幼儿找出来。)
师:鼠妈妈在远远看着呢!你们想鼠妈妈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老鼠问"快乐是什么",鼠妈妈会怎么说?(幼儿争相发言。)
幼:快乐就是鼠宝宝玩得很开心。
幼:鼠宝宝开心,他的妈妈就很快乐。
师:不错,鼠妈妈说:"快乐就是看你开心地玩,吸着鼻涕舔棒棒糖。"
(幼大笑)谁会学鼠妈妈的话?(请个别幼儿复述。)
5、师:(点击第五页)什么季节到了?冬天到了,外面飘着雪,非常寒冷,可是小老鼠家里却是暖烘烘的。这母子俩为什么这么高兴?
幼:他们在喝着热汤。
师:小老鼠的小肚肚吃得像西瓜一样圆。"快乐是什么?"小老鼠舔着手指,摸着西瓜一样圆的小肚肚问。这时,鼠妈妈会说快乐是什么呢?
幼:快乐就是外面很冷,家里很热。
师:"热"可以说成"暖烘烘"。鼠妈妈说:"快乐就是在飘雪的冬夜,家里暖烘烘的,有香喷喷的青豆汤喝。"(带幼儿学说鼠妈妈的话。)
6、师:(点击第六页)小老鼠把头靠在鼠妈妈的身上,他们在看什么?
幼:他们看着太阳落山了。
师:对,他们在看夕阳。你觉得这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很安静,很舒服。
师:"快乐是什么?"小老鼠又问。"快乐就是静静地看海,静静地看夕阳,静静地和你在一起。"
师:鼠妈妈说和谁在一起很快乐?来,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种快乐一一(音乐起)把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静静地,静静地……真舒服啊!
三、欣赏故事
师:小老鼠一直在问妈妈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对,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快乐是什么》。那现在小朋友就当小老鼠,老师就是鼠妈妈,我们一起欣赏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小老鼠们要记住:每换一个地方,你们都要问妈妈——快乐是什么?(提醒幼儿问时要用开心、好奇的口吻。)好,开始。(师生合作,分角色讲述故事。)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幼儿园游戏中各种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
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儿讨论、猜测)
(3)教师续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3、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
4、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1)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2)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5、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2)幼儿表演故事,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对话。
6、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带来的快乐。
小结: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得到更多的快乐。
附故事:(根据原故事改编)
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小猴。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很大,小猴说:“我会爬树,我的本领最大。”梅花鹿说:“我跑得快,我的本领最大。”于是决定比一比,请来大象当裁判。大象说:“河对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树,你们谁先摘到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
比赛开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边,轻轻一跳就过了河,他一口气跑到了果树下。可是果树太高了,他伸长脖子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心里真着急说:“怎么办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边,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小猴不会游泳,也跳不过去,急得他抓耳挠腮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
小猴想了想,有办法了!他对梅花鹿说:“梅花鹿,你驮我过河,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说:“好,我们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驮着小猴跳过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树,摘到了果子。他们一起把果子交给了大象。大象笑眯眯地说:“小猴会爬树不会过河,梅花鹿会过河不会爬树,你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领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开心的笑了,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文学阅读活动。
2、知道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活动准备
1、《朋友船》的故事(见幼儿画册)。
2、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自己看画册。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儿画册,请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你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请你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2、欣赏故事。
师讲故事,或者让幼儿听磁带,讲清楚听的要求:小朋友们听的时候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
师:故事听完了,请你回忆一下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仪示范阅读,让幼儿再听故事。
师:听这一遍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师:这一遍故事又听完了。大家讨论讨论:a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b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c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幼: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海豚、大章鱼;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还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动物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非常想去看大海,他们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为“朋友船”,当“朋友船”驶进大海时,忽然刮起了大风暴,海浪越来越大,把“朋友船”冲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当海豚和大章鱼呼喊小狗小猴,让它们离开破船的
师总结: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4、再次让幼儿看书讲故事。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看书讲故事,边看边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0
【教材分析】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西瓜,通过分割、搬运回蚂蚁窝,在搬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是每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绘本,了解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具有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重点)
2.善于观察绘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难点)
3.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蚂蚁和西瓜图片,故事PPT。
2.绘本《蚂蚁和西瓜》。
3.教师自制大西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利用歌曲《蚂蚁搬豆》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唱歌曲《蚂蚁搬豆》。
2.教师出示西瓜和蚂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今天蚂蚁要干什么?(出示西瓜)哦,原来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大西瓜画面,教师讲故事: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不知是谁在草地上放了一块大西瓜,甜甜的大西瓜,引来了几只很小的小动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引导幼儿畅所欲言,猜猜会是哪种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2.出示有蚂蚁的图片,提问:这么大的西瓜,请你用好听的词形容西瓜的味道。如果你是蚂蚁,你最想怎么做?
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模仿蚂蚁吃西瓜的样子。
3.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片,教师讲述故事:蚂蚁们ー下子就吃饱了,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嗯,一只蚂蚁搬不动,嗨哟,两只妈蚁也搬不动,嗨哟,四只小蚂蚁还是搬不动,图片上的小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他们用力了吗?你是怎么看出米的?(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合适的动词,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4.请幼儿为蚂蚁们出主意想办法把西瓜搬回家:蚂蚁们怎么样都搬不动,蚂蚁数量太少,力气又小,即使非常用劲也搬不动大西瓜。我们快来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吧。
教师小结:西瓜实在是太大了,看来光靠人多没有工具是不行的,靠工具整块搬也是行不通的。
5.开动脑筋,帮蚂蚁们想办法。
教师提示:怎么分工好呢?用什么办法搬既快又省力?请幼儿分组讨论。
6.幼儿讨论后出示蚂蚁分头行动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的小蚂蚁们用的办法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它们是怎样分工的?想了什么办法搬运西瓜?我们一起来和小蚂蚁铲西瓜、背西瓜、抱西瓜吧!)
7.故事最后部分:西瓜都吃完了,还剩下什么?(西瓜皮)把西瓜
皮搬回去做什么呢?“哈哈,这是蚂蚁的西瓜滑梯,真是太好玩了,小蚂蚁们正在玩西瓜滑梯和跳水呢。
四、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播放故事《蚂蚁和西瓜》,让幼儿完整的听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了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3.教师小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五、随音乐搬着西瓜走出活动室。
附:蚂蚁和西瓜
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西瓜红红的、大大的,有好多好多的汁,看起来真诱人呀!
蚂蚁们很兴奋,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两眼放着绿光,眼睛直盯盯地看着西瓜,馋得直流口水。它们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咱们把它搬回家吧!”。
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可是西瓜没有动,两只蚂蚁来帮忙,三只蚂蚁来帮忙……“嘿呦!嘿呦!”尽管它们使出吃奶的劲,可是西瓜还是一动也不动,累得大家趴倒在地上直喘气。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
蚂蚁兄弟们看见大西瓜直呼:“太棒了!”大伙儿马上忙开了,瞧!它们有的抬,有的顶,有的推,可是西瓜纹丝不动。他们只好想别的办法。它们找来棍子,拿石头垫着,想把这个大家伙撬起来!“一、二,嘿呦!”“哎呀,怎么不动呀!”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蚂蚁们又想到了新的办法,用铲子铲,但是西瓜太大了,每次只能铲出那么一点点。不过没关系,它们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只见成千上万只蚂蚁,欢呼着爬上西瓜,它们有的拿起铲子,使出吃奶的劲,用力地铲呀铲,有的把铲出来的西瓜放在吊车上,像起重机一样往下放,还有的站在下面等,一有西瓜放下来,它们就抱着西瓜走。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蚂蚁们搬呀搬,直到家里都放不下了才停下来。一只蚂蚁说:“好,剩下的大家一起吃掉吧!”大家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像个大西瓜!
最后剩下的西瓜皮被大家搬回去做成了一个西瓜滑梯!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5)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10篇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1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2
小熊非常想长高,他常常问妈妈:"我什么时候会长高呀?"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妈妈比着小熊的头顶,在树上用油漆画了一道线:"以后,你再来比比看长高了没有。"小熊每天都去比一比,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小熊心想"我怎么总是长不高啊?"妈妈说:"要是一天就会长高一点,你就变成竹笋了。大概要慢慢才会长高的吧?"听了妈妈的话,小熊就没有再去树那里比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熊的衣服太短了,妈妈说:"把衣服脱下来,妈妈给你加加长。"小熊的鞋子太小了,妈妈给他再做一双大的。
妈妈说:"你看,过去你穿这么小的鞋子,现在的鞋子可大多了。"小熊想:"那么现在,我肯定长高了。"他跑到大树那里一比,吓了一大跳。因为,树上那道线,比他头顶还高了。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越长越矮了!"小熊对自己说。
小熊赶紧把这事告诉妈妈。
他们一起来到树那儿,妈妈也傻了:"过去,小熊的头顶和树上的线是*的;现在,小熊却在线的下面了。这是怎么回事呀?"这时候,老山羊经过这里,他听了他们的话,哈哈大笑:"哈哈,你们忘记了,小熊会长大长高,树也会长大、长高啊!"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2、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3、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活动准备:
PPT课件、昆虫音频、音乐《虫儿飞》。
活动过程:
1、PPT分别播放青蛙蝉蟋蟀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1)听!这是谁在唱歌?(蟋蟀)
(2)幼:幼儿讲述。
(3)你们知道蟋蟀在什么季节会唱歌吗?
2、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1)幼儿欣赏故事开端,播放课件,知道蟋蟀带的礼物是三朵向日葵。
师: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拜访好朋友,你瞧!他的手里拿着什么?(幼儿讲述“三朵美丽的向日葵”,引导幼儿数一数。)于是,蟋蟀开始出发啦!
(2)继续播放课件《快乐的夏天》。
①蟋蟀要去找好朋友,他的好朋友是谁?蟋蟀带了什么礼物给她的好朋友?
②教师小结:他找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禅先生、青蛙、萤火虫;礼物是三朵美丽的向日葵;
3、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1)你喜欢在夏天里做什么呢?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2)他找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一起在做什么?蟋蟀和蝉先生一起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3)蟋蟀走呀走呀,你看!他的向日葵怎么了?(数量变少,枯萎了,说明天气很热)
(4)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5)离开蝉先生的家,蟋蟀来到了哪里?(荷花池)
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句说“天气、环境,如:天空布满乌云、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吃凉凉的冰棒等”)
(7)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8)蟋蟀离开了青蛙,来到了萤火虫的家。蟋蟀和萤火虫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9)教师小结:这就是蟋蟀夏天最快乐的一天。
(10)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你觉得你的夏天是怎么样的?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可以分组讨论,在集体讲述。)
4、引导幼儿认识了解故事中的各类昆虫的特点,再一次激发幼儿的兴趣。
5、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1)完整欣赏故事:让我们一起把刚刚蟋蟀的一天编成一个好听得故事(播放课件)
(2)幼儿讲述:蟋蟀是什么季节去找好朋友的?你来帮蟋蟀想想,带什么出门才不会让自己很热?如果你是蟋蟀的好朋友,你会和他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6、活动延伸:
你有你快乐的一天吗?请你在活动区用上你的蜡笔、水彩笔,绘画出你的快乐夏天,好吗?
7、一起跳《虫儿飞》,结束活动。
故事:快乐的夏天
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拜访好朋友,就摘了三朵美丽的向日葵出发了。
走在路上,蟋蟀遇到了蜗牛小姐。蟋蟀问:“你看到我的朋友蝉先生了吗?”蜗牛小姐说:“他在前面的那棵大树上。”
蟋蟀又走了五分钟,听到蝉先生在树上唱歌。蟋蟀在树下也张开大嘴,和蝉先生一起唱了起来。蟋蟀觉得好快乐。
离开蝉先生的家,蟋蟀走向荷花池。
这时,天空布满了乌云,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蟋蟀跑到荷花池边,大声叫着:“青蛙!青蛙!我来了!”青蛙从荷花池里跳出来迎接蟋蟀。
他们一起躲到了大大的叶子下,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吃着青蛙做的荷花冰棒,蟋蟀觉得好快乐。
雨停了,天渐渐地黑了,蟋蟀离开青蛙,来到萤火虫的家。
他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一起躺在凉凉的石头上看星星。
天越来越暗了,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送蟋蟀回家。
他们静静地走在草丛里,蟋蟀觉得好快乐。
蟋蟀回到家,心满意足地躺在床上,他想:“这真是夏天最快乐的一天。”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话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说话要有礼貌。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动物的尾巴,知道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
3、通过角色表演,让幼儿体验快乐。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角色头饰。
2、奖励幼儿的小奖品若干。(漂亮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孩子们,今天我听说森林里面正在举行一场非常有趣的比赛,小动物们正在比一比谁的尾巴最有用。我想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幼儿观察动物尾巴说说尾巴的用处。)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壁虎它的尾巴没有了,我让你们看看它的尾巴是怎么没有的,小朋友看了要告诉我它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怎么没有的?
二、幼儿观看课件,知道故事内容。
1、看课件,了解小壁虎断尾巴的原因。
(1)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被谁咬断的呢?2、完整看课件,了解故事中的具体内容。(1)孩子们,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呢?
(2)它借到了吗?
3、再次完整看课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时,它们时怎么说的?孩子们,故事看完了,提问:
(1)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时怎么说的?小鱼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叫他们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礼貌,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借给它呢?
(3)老师做小壁虎,请你们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说出对话。
(4)请小朋友说说小鱼游水、牛吃草、燕子飞的动作是怎样的?
(5)我请一个小朋友做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我们来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好吗?
(6)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后来小壁虎又高兴的叫起来了呢?三、完整的看着课件和小朋友一起讲述故事。四、角色表演故事。孩子们,现在我们学会了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小壁虎的头饰,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头饰跟着课件进行表演。)五、总结延伸,自然结束活动。孩子们,当我们在午睡或者晚上睡觉时,小壁虎就在墙角里帮我们捉蚊子,不让蚊子吸我们的血,你们说,小壁虎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呢?现在就让我们去其它班看一看,它们的动物角里面有些什么动物好吗?带着孩子出去自然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5
教材分析:
这个故事情节非常有趣,巧妙将动物的特征围绕“给长颈鹿看病”这个情节进行展现。包括身体构造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并且,这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关爱之情,也充满了童趣。文章结尾还用长颈鹿“四个吻”传递的特别方式表达对医生的感恩之情,充满了想象力。这个故事中出现很多对话以及动作性描述,特别适合场景再现和表演。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操作材料贯穿始终,使故事情景再现从而使孩子直接感知和理解。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理解、掌握和表现。
教学准备:
黑板、磁铁、操作教具一套
教学目标:
一、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了解各种动物特征。
二、尝试大胆扮演角色表演,表现动物的特征。
三、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教师配合教玩具操作讲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
(一)讲述故事开头至“这可怎么办啊?”并提问。
师:长颈鹿脖子太长,怎样才能够帮助它呢?
幼:------
(二)讲述故事至“让我来看看你的舌头!”提问:
1、熊猫博士想出了什么办法?
2、都有谁给长颈鹿看病了?
3、他们是怎么检查的呢?能不能来学一学?
(三)讲述故事至“请你马上吃下去!”提问:
师:长颈鹿到底得了什么病?请继续听。
(四)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提问:
1、长颈鹿怎么感谢大家的?
2、长颈鹿的吻医生们是怎么传递的?
3、尝试学一学对话和送吻的动作。
二、讨论:医生们得到长颈鹿的吻心情怎样?为什么?长颈鹿为什么要送吻?
引导大家懂得帮助也懂的感恩。
三、尝试操作对话部分的教具,大胆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1、请个别幼儿操作A段对话部分(诊疗),幼儿大胆模仿动作和对话;
2、请个别幼儿操作B段对话部分(送吻),幼儿大胆模仿动作和对话。
四、对话部分角色表演。五、将玩教具投放入区角进行操作讲述和创编。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6
设计意图:
初入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吃饭都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哄着,骗着,刚到幼儿园有很多不会自己吃饭,还有的孩子挑食、厌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同时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我会自己吃教案目标: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知道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宝宝自己吃》的儿歌。
教案准备:木偶兔子、鸭子教案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并引导讨论1.观看情景表演(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2.观看情景表演(二)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3.观看情景表演(三)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
4.观看情景表演(四)提问:小兔和小鸭谁吃得最好?谁的碗里最干净?
二、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
三、学习儿歌《吃饭》
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小碗盛米饭,青菜放小盘。细细嚼,慢慢咽。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木偶小兔小鸭:到老师家来做客(敲门),老师好老师:今天你们来做客,我准备了你们爱吃的饭菜请你们吃。(兔、鸭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认真小鸭坐不好,东张西望情境表演(二):
兔、鸭继续吃饭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认真地吃。
小鸭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兔、鸭继续吃饭兔吃得很干净。
鸭说:"这个我不爱吃。"还用手抓出来放在桌上。
兔、鸭继续吃饭兔把菜和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
鸭说:"我不喜欢吃青菜。"还用调羹将菜挑出来。
教案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认真观察,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并有很多幼儿表示要自己吃饭、不挑食。达到预定的教案目标。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7
一、活动要求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并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知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2、有兴趣地学讲“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二、重点与难点
能区分动物之间的大与小,理解小动物力气小拉不动大动物的原因。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桌面演示教具(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小猴各一)
2、自制小图书《一二三,自己爬起来》二本
3、毛绒玩具(小熊、小羊、小兔和小老鼠各一)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词汇量少、对词义理解层次浅,言语以简单句为主,在认知发展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新奇、有趣、可活动的物体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选择短小的故事便于幼儿理解,并且运用直观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比较中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同时通过设问理解“小动物拉不动大动物的原因。”通过情境创设,在小动物互相拉对方却都跌倒的有趣情境中,充分体验“一二三,自己爬起来”的成功感和乐趣,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理解。
针对小班幼儿*时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依赖性强的特点,通过“隐性示范”的方式和手段,将小动物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情节迁移到自己的*时生活,使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己来。”
五、活动流程
创设情景、比较大小——操作演示、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听听讲讲——活动延伸
(一)创设情景,比较大小
在教学活动前略作辅垫,有利于分解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教师在区域中创设具有明显大小不同的几组动物,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讲一讲谁大谁小;谁胖谁瘦;谁力气大谁力气小等。
(二)分段静听,感受情节
让幼儿分段听赏故事,故事中和故事后都有重点的提示:
1、幼儿感受四只动物互相拉对方,可是最后都跌倒在地的有趣情节。
2、教师可用结合故事的内容采用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
3、运用设问“啊呀呀,这四只动物怎么都跌倒了呢?”引起幼儿进一步理解、感受。
(三)操作演示,情感体验
1、运用桌面演示教具,边演示边讲故事前一段,并进行适度插问。(教具制作附后)
(1)小羊拉小熊,怎么会拉不动呢?(通过直观操作比较,感受小羊小,小熊大。〕
(2)依次请幼儿分个别、集体讲讲小兔和小老鼠为什么相互拉不动?
2、用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出故事最后一段。小猴高声喊“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3、教师相应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后爬起来的情境,使幼儿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句话的含义。隐性地引导幼儿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用别人拉。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四)主动参与,听听讲讲
1、以长毛绒玩具为“诱点”让幼儿再次体验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2、结合操作演示,幼儿有兴趣地投入并讲了一句话“-二三,自己爬起来。”
(五)延伸活动
1、提供《一二三、自己爬起来》图书,幼儿可以自由地边看边讲。
2、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跌倒不哭闹,自己爬起来。
(六)教具设计
(七)作品介绍
故事《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天气真好!太阳红彤彤,小草绿油油。-只小熊高高兴兴地到草地上玩。忽然,“扑咙嗵!”小熊跌倒了。
小羊看见了来拉小熊,“扑咙嗵!”羊也跌倒了。小兔看见了来拉小羊,“扑咙嗵!”小兔跌倒了。
小老鼠看见了来拉小兔“扑咙嗵!”老鼠也跌倒了。小猴看见了,连忙大声喊:“一二三,自己爬起来!”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一个接一个都自己爬起来了,小动物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玩啊!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8
设计意图:
这是一则很好听、很好玩,也很幽默的故事。听后,孩子们会从中得到启发,要做一个不害怕,不胆小,勇敢的人。另外,我打破了以前的故事教学的方法(分段讲述,而后理解、交流)。而这次,我是让孩子们整体感受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绪的变化,带孩子走进这个故事。这时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最后,就是带孩子从故事中走出来,也就是经验迁移,进行创编故事。
目标:
1、在听听、讲讲、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绪的变化。
2、能大胆地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不同表情的胆小先生3个,“胆小”两字。
2、胆小先生指偶20个。
过程:
1、出示“胆小”两字,认认、做做。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两个字是胆小,那什么叫胆小,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提醒:你看到什么事会害怕呢?)你们胆小吗?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别胆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胆小先生》。你们猜猜看,胆小先生会怕什么呢?(让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幼儿说说(初步)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若幼儿无反映,教师作提问:胆小先生从开始到结束有什么变化呢?
3、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做一做。
胆小先生开始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了?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教师讲完后,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可请幼儿扮演小老鼠、胆小先生。(1)教师扮先生、幼儿扮老鼠(2)幼儿扮先生、教师与幼儿扮老鼠(3)分组演示
4、经验迁移,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可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
这个故事好听、好玩吗?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谁来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胆小先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后,我们戴上胆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讲或讲给好朋友听。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难点】
根据对故事的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3、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4、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
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5、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安静的倾听故事,复述故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爱干净才能让人喜欢。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猪、小白兔和小白鹅手偶。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小猪变干净了》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手偶,引出活动。
教师引出故事名,并逐一出示小动物手偶。
2、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故事,请幼儿带着问题欣赏故事。
3、用提问的方式帮忙幼儿回忆和理解故事资料。
组织幼儿讨论:小猪原先是不是干干净净的?小猪为什么变干净了?
4、教师操作手偶,引导幼儿学习对话。
设计提问:
引导幼儿复述对话。
(1)小猪怎样对小白兔说的?小白兔又是怎样回答小猪的?
(2)小猪怎样对小白鹅说的?小白鹅又是怎样回答小猪的?
(3)最终小白鹅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小猪洗干净后小白鹅说了什么?最终它们做什么了?
请幼儿戴上手偶分主角学说对话。
5、幼儿边看教育挂图边复述故事。
活动推荐:
1、区域活动:在表演区带给头饰让幼儿进行表演;在美工区带给绘画材料画小猪。
2、生活活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要爱干净、讲卫生。
3、家园共育:在家培养幼儿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6)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一)欣赏散文诗,理解“我的影子”在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各种变化。
(二)初步感知影子长短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一)事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完成“我的影子”记录单,并带到幼儿园。
(二)幼儿用书第5册第18~20页、第24~27页。
(三)挂图(《影子和我》)。
(四)语言CD(《影子好朋友》)。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大发现。
1.展示“我的影子”记录单。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有许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记录了自己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讲出记录单中影子的特点。)
——你的发现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让幼儿主动发现自己和同伴在记录中的不同点,尝试探究其中的秘密。)
(二)影子真有趣
1.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5册第18~20页中的故事《影子和我》。
2.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影子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想法。)
(三)影子好朋友
1.教师朗诵散文诗。
——有一首诗就讲了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配合挂图朗诵。)
2.熟悉、理解散文诗内容。
——影子和谁是好朋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早晨、中午、傍晚,“我”的影子都一样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再次示范散文诗的句子,鼓励幼儿能够将喜欢的句子表述出来。)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有趣?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幼儿分享自己对诗中诙谐语言的感受。
3.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轻轻跟念自己喜欢的散文诗片段。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在教师帮助下尝试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面镜、哈哈镜等各类镜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猜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2、探索与发现。为幼儿提供*面镜、三棱镜、哈哈镜、U形镜等,让幼儿自由的照镜子,观察各种有趣的现象,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
3、讨论:你是怎样照镜的?你发现了什么?镜子使用什么做成的?你还见过什么镜子?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既简单的发展史。
4、小游戏。
(1)不转身可以看见你。用镜自照身后,说出身后站的人或物品。
(2)镜子反光照到你。引导幼儿在阳光下,让镜子的反光照到自己选定的伙伴身上。(提醒幼儿不要让光反射到别人的眼睛里。)
(3)两面镜子看小鱼。你从镜子里发现了什么?怎样摆放从镜子里看到的小鱼多?
活动延伸:
1、课后延伸:除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雨后有积水的地面等等)
2、让幼画自画像。
活动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小鸟、蘑菇、小兔、花儿、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4.根据内容制作的框架图片。
5.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背景。
活动环节
一、引起兴趣
(一)、出示“家”的背景图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谁能告诉我,图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强调:这是蓝蓝的天空,这是密密的树林。
2、刚才小朋友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有蓝蓝的天空,有密密的树林。
(二)、朗诵散文诗
1.教师用较慢的语速朗诵,强调重点。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
2.教师边出示教具边朗诵。教师提问: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师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诵散文诗。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朗诵一遍好吗,会念的小朋友念重一点,不会念的小朋友念轻一点。
4.教师念前半部分,幼儿念后半部分。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跟我合作来朗诵这首散文诗,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们念后半部分好吗?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上台)师:现在我要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到台上来站成两排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们比比看,谁念得更好。
6全体幼儿到台上边做动作边朗诵这首散文诗。师:现在我请全体小朋友到台上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念的时候请你配上动作好吗?
(三)、集体创编
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家》,现在我们要来创编一首新的儿歌,我这里有一些头饰,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啊?还差一个小朋友哦。老师这里有好多个家,你看有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请你想好最适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复哦。现在我从一数到五,请你快点找到自己的家。现在我们来看看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啊。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同样的头饰,请不同的幼儿来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师:我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谁要来表演啊,我要数数了哦,请你找到自己的家。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只编了诗歌的后半部分,我这里还有很多头饰,我们可以*室继续去表演创编新的诗歌,我们还可以编编诗歌的前半部分哦。
教学反思:
由于图片上的景物和特征有些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幼儿在讲述的时候,并不能够把图片上的景物讲述完整。
由于第一遍教师朗诵散文诗时,并没有出示教具,因此幼儿对于诗歌内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从而可以引出教师第二遍朗诵,使幼儿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听诗歌。
通过框架的搭建,幼儿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散文诗中的语句和内容,从而降低诗歌完整朗诵的难度。
通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别练习,使幼儿能够有多次机会朗诵并理解这首散文诗,为下面的创编环节埋下伏笔。
在创编环节中,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幼儿会找错自己的家,请幼儿表演的部分,显得比较乱。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
活动背景
偶然的一次浏览中看到了《北风和太阳》这个寓言故事,很想把它与我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于是我就琢磨着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把它介绍给小朋友,如果单纯把它当成故事课来上,又显得没多大意义,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活动的突破点。
想到我身边的幼儿当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情况:他们总是认为某几个幼儿特别棒,而对自己缺乏信心。于是我就把目标定位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方面。有了目标以后,活动的设计也就呈现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其实各有所长。
2、敢于在集体面前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北风和太阳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故事中的.两个角色
(1)出示北风和太阳
师:它是谁?(北风)对,是北风爷爷。谁来说说看北风爷爷有什么本领?它又是谁?(太阳)太阳公公又有什么本领呢?
(2)小结
师: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太阳公公有太阳公公的本领,那它们两个究竟谁的本领更大呢?(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在讨论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故事第一部分
师:有一天,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发生了一次争吵,它们在争论谁的本领大,各人都夸自己的本领强。忽然看见一个人在赶路,他外面穿着一件大衣,于是他们决定谁能叫这个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谁就算赢了。
(2)分角色,各自想办法
①师:下面这样好不好,我请你们来扮演北风和太阳,想出自己的办法来让这个人把外衣脱掉。谁愿意来当北风爷爷,请坐到这边来。要扮演太阳公公的小朋友请坐到这边来。
②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这个人把衣服脱掉呀?
(3)继续听故事
师:到底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你们仔细听。太阳公公让北风爷爷先试一试他的本领,北风爷爷呼呼地吹了一阵,差点儿把那人的大衣脱掉,他越刮越厉害,那个人太冷了,就把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爷爷使劲力气,也没把大衣脱掉。
①北风爷爷为什么没把那个人的大衣脱掉呀?最后他只得放弃得胜的希望,让太阳公公来试一试。太阳公公使出浑身力量照在那个人身上,那个人太热了,就把大衣脱掉了。
②咦,小朋友,谁赢了呀?(太阳)好,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可是北风爷爷呀他不服输,他说要再比一次。
③怎么比呢?
这回要比谁叫那个人先穿上衣服。太阳公公照在那个人身上,他热极了,他不仅没穿上衣服,反而把身上的衣服都脱了。北风爷爷使劲一吹,那个人就感到很冷,赶快穿上了衣服。
④告诉我,这次又是谁赢了呀?(太阳公公)我们也来夸夸他!
(4)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本领大?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5)小结: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太阳公公有太阳公公的长处。其实我们小朋友也一样,大家也都有自己的长处。
3、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师:那你有什么长处呢?到前面来大声地夸夸自己吧!让每个人都知道你的长处。
4、了解小朋友其实也各有所长
(在夸自己的同时,也让他说说小朋友的长处)师:你最喜欢哪位小朋友,你觉得他有什么长处?
5、分组来夸自己
师: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来互相夸夸自己吧!
课后反思:
一、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想说了新《纲要》提出我们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第一次的选择分组后,他们就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同组内小朋友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因为他们持有同样的观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为了一个目的而共同努力,孩子们想说了,肯说了,敢说了。
二、在主动的讨论中,孩子们理解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寓言的内涵。我不想强调幼儿去学习讲这个故事,只想把它当成一个载体,让幼儿知道其实事物各有所长就够了。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主动畅谈,一边讨论,一边讲寓言。与其说是我在讲寓言故事,还不如说是他们讨论的结果。
很自然地把寓言故事顺理成章地讲下来,更能引起幼儿听的兴趣。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是他们经验的调度者和指挥者。在两次比赛结束后,仍然有很高的呼声要求再次进行比赛,我又看到了幼儿之间的这种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火花了。
三、在互相的鼓励中,孩子们懂得了寓言故事讨论好了,当然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得到升华。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他们才是孩子们得到发展的最佳途径。于是乎设计了这个环节,让他们大声地夸自己,说出自己的长处。这也是一个能引起幼儿共鸣的很好的机会。夸完了自己之后,我还请他们说说自己最佩服班上的哪位小朋友,在认识自己的长处之后也得尝试着去赞赏别人的长处。气氛很融洽,让我不舍得把他们从中拉回来,我又提出了更高层的问题,问他们最佩服班上的哪位小朋友,觉得他有什么长处,当然我的提问是有目的的。而幼儿的回答集中在一、两个小朋友身上,不约而同的又达到了我的目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5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结合背景图和已有生活经验拼出一幅有情节的画面,并能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语句将画面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丰富词汇“美丽、静静的、可爱的、五颜六色”及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或小组中讲述。
3、学习评价他人的讲述。
4、认识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 重点]认识小动物的家。
[ 难点] 完整连贯地讲述
[ 设计思路 ] 幼儿以前已认识了不少的小动物,了解了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但这些知识都是零碎的。幼儿的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连贯性,为了对已有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幼儿动手拼图并把拼图内容讲述出来,使幼儿在做中玩,在玩中学,激起幼儿动口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并可以使幼儿学到一些科学知识。
[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VCD机、电视机,大背景图2张、小背景图12张,立体动物图片若干。
2、播放动物科教片,观察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大背景图和小背景图,上面有小河、森林、房子、花草树木等场景,教师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观察,并说:“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些小动物,教师一放 音乐 ,它们就纷纷回家了。小朋友跟着 音乐 想象,把这些小动物找出来放在背景图上。” 教师播放 音乐 ,乐曲中有轻快活泼的乐段,也有恐怖可怕、*稳舒缓的乐段,幼儿每二人一组,根据想象将小动物放在自己面前的小背景图上。 教师提问:这些小动物园的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它们的邻居是谁?请小朋友自己先讲讲。
2、中间部分: (1)幼儿分组讲述: 幼儿自由地讲述自己摆放的“小动物的家”,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围绕着“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邻居是谁?”等话题完整连贯地讲述。 (2)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根据幼儿自由讲述的情况,有重点地示范讲述“小动物的家”。 A、注意讲述的顺序。从背景图的上方开始讲,逐渐过渡到图的中间,最后讲图的下方。 B、讲述时注意词汇的丰富性。如“有的动物生活在池塘里,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里,还有的生活在大树上。”又如“小兔子住在美丽的小河边,那儿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兔子的邻居小鹦鹉住在高高的大树上,它每天都要准时将小兔子叫醒。” (3)集中倾听: A、幼儿再次摆放动物并自由讲述,教师提醒幼儿运用新学的讲述经验。 B、每组请一名幼儿到集体前面讲述,并评议他们讲得出色的地方,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4)巩固和再实践: 每组两名幼儿相互讲述,或两名幼儿合作讲述“小动物的家”。教师提醒幼儿讲述时运用想象力,讲述的内容与众不同,词汇更加丰富,句子更完整连贯。
3、结束部分:教师评议幼儿的活动情况,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
4、活动的拓展:将背景图移至“娃娃家”,幼儿可以讲述“娃娃家”里的小动物,小动物的家在什么地方?也可以发挥想象,自由讲述“美丽的大森林”以及如何保护小动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
一、活动的由来:
通过欣赏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使中班的幼儿有创作的欲望。
二、活动名称:学诗歌“家”。
三、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家”感受诗歌的美。
2、能大胆的创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四、活动准备:鱼、白云、小鸟、蝴蝶、风景画一幅。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小朋友今天来幼儿园是谁送的你呀?
2、你家里有谁呀?你家住在哪里呀?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3、今天有几个小动物迷路了,我们帮助它们找自己的家好吗?
(1)说说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
(2)说说小鸟的家在什么地方?
(3)说说蝴蝶的家在什么地方?
(4)说说幼儿园是谁的家?(教师重点讲解重叠词)
(二)欣赏诗歌:
深深的大海是鱼儿的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快乐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三)学习创编诗歌:
1、和幼儿一起说说其他小动物的加在哪里?鼓励幼儿说出来和别人不一样的诗歌。
2、每人说一句,共同完成班级创编的诗歌“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躺、钻、睁、站、停"等词。
活动准备:
1、配乐散文诗《睡了》。
2、课件(夜晚背景图,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红鸟、小黄鹂的睡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幼互动。
2、教师出示夜晚背景图,引出活动。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
(2)再次欣赏散文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学习动词"躺、钻、睁、站、停";
4、学习散文诗,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动词的掌握。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散文诗,知道了很多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让我们*室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散文诗里好吗?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
一、活动的由来:
通过欣赏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使中班的幼儿有创作的欲望。
二、活动名称:学诗歌“家”。
三、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家”感受诗歌的美。
2、能大胆的创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四、活动准备:鱼、白云、小鸟、蝴蝶、风景画一幅。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小朋友今天来幼儿园是谁送的你呀?
2、你家里有谁呀?你家住在哪里呀?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3、今天有几个小动物迷路了,我们帮助它们找自己的家好吗?
(1)说说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
(2)说说小鸟的家在什么地方?
(3)说说蝴蝶的家在什么地方?
(4)说说幼儿园是谁的家?(教师重点讲解重叠词)
(二)欣赏诗歌:
深深的大海是鱼儿的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快乐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三)学习创编诗歌:
1、和幼儿一起说说其他小动物的加在哪里?鼓励幼儿说出来和别人不一样的诗歌。
2、每人说一句,共同完成班级创编的诗歌“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书中水果的名称。
2.认真的倾听并跟随阅读图画书内容。
活动重点:
能说出书中水果的名称名称。
活动难点:
认识杨桃和木瓜的切面。
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本、大书一本,水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吃过什么水果?
过渡:在一本书里也藏着许多水果,你们想看这本书吗?
二、幼儿自主阅读。
1.教师提出看书要求:看书时,要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的看,边看边和好朋友说说书里有哪些水果?看到有夹子的地方把书放下。
2.幼儿自主看书,教师巡视。
3.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三、集体阅读。
1.看大书,知道书的名称。
2.阅读第2—3页,提问:你认识谁?幼儿说说。
出示猕猴桃,让幼儿摸摸,介绍名称,和猕猴桃打招呼。
3.阅读第4—5页,问:这边有哪些水果?
出示橙子与桔子,介绍名字,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指名剥剥。
介绍杨桃与木瓜,出示实物,让幼儿说说名称。
4.阅读第6—7页,水果们要变了,你们认识吗?
5.阅读第8—9页,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都猜对了吗?
6.阅读第10—11页,师:看看每个水果的肚子里都有什么?
7.阅读第12—13页,有一种水果肚子里什么种子都没有,是谁啊?它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四、教师小结。
五、品尝水果。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阅读话面,根据物体外形特征、作用、动作、姿态等,学会用"又….又….的句型清楚地表达一个意思。
2、学习找自己的优点和能干之处。
活动准备:
西瓜、苹果图片各一张,幼儿用书《语言》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看图片学习句型。
(1)出示西瓜,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特征,学习用"又….又…"的句型说出西瓜的两种特征:如(西瓜又大又甜),重点强调"又….又…."。
(2)出示苹果,引导幼儿用"又…又…."句型仿编苹果特征。
2、翻开《语言》第16页,引导幼儿姿势正确地并有顺序地阅读画面,说出画面上人与物的名称。用"又…又…"的句型说出人与物的两种特征或作用及可爱之处。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引导幼儿寻找自己的优点或能干之处及性格特征,用"又….又…"的句式说话,可以请幼儿当场表现自己特长。例如:我又会唱歌又会跳舞。我又活泼又机灵。
4、师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又….又…."的句型说以句完整的话。希望每个小朋友找一找自己的优点和能干的地方,做一个有自信的好孩子。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扩展7)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学好样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学好样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学习字词“静悄悄”“横冲直撞”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走、坐姿、唱歌的习惯,萌发幼儿向好样学习。
3、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里动物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理解儿歌内容。
1.今天很多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动画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刚才都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出示图片:小花猫、小螃蟹、小白鹅、大青虾、百灵鸟、小乌鸦)
2.听一听,儿歌里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教师示范儿歌)
3、请幼儿用“”“”表示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小花猫做的对?
(1)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呢?(轻轻的、没有声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静悄悄”和老师读一遍“静悄悄”,小花猫走路脚步轻轻静悄悄!你们会静悄悄走路吗?请小朋友来走一走(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
(2)那小螃蟹又是怎样走路的呢?(横着走、小花猫挥舞着它的大钳子横着走)我们也也已也用一个词来说“横冲直撞”,和老师读一遍“横冲直撞”那小螃蟹横冲直撞走路好不好,(不好)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3)重复: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2、请幼儿用“”
“”表示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小白鹅坐的对?
(1)谁来说一说小白鹅是怎么坐的。
(坐的很好、很端正、很直)那老师这样坐对不对呢?(对)老师挺起了胸膛坐的很直,那小朋友一起来学学大白鹅坐,看谁学得好得,挺起了胸膛,精神好的。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
(2)那大青虾又是怎样坐的(坐的弯弯的,驮着背,弯着腰老师边做动作)我们小朋友如果坐在小椅子上的时候像大青虾一样,那长大以后就会变成驼背,那能不能向大青虾学习(不能)不要学那小螃蟹驼着背儿弯着腰。
(3)重复: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不要学那小螃蟹驼着背儿弯着腰。
3、那百灵鸟和小乌鸦是怎么唱歌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百灵鸟和乌鸦的声音,让幼儿判断哪个声音好听?用“”“”表示出。
(1)百灵鸟唱歌的声音怎么样?(好听)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美妙,和老师读一遍美妙!那我们唱歌的时候要学百灵鸟用美妙的声音唱歌呀!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2)那刚才小乌鸦唱歌的声音怎么样!这种声音好听吗?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乱叫,声音很难。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3)重复: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二、学习儿歌
1.看图,教师完整朗诵。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学好样)完整的把儿歌的名字说一遍。
2.看图,教授儿歌。
你们想学念这首儿歌吗?那小朋友轻轻的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儿歌吧!
3.以比赛形式继续激发幼儿学念儿歌的兴趣。
三、活动延伸
1、我们应该向儿歌里的谁学习呀!(对我们走路要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2、我们班也有很多好样我们学习,你们想想我们班上的那个小朋友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好样呢?(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校的好样!)在我们身边好友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样!大家去想一想、看一想,下次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孩子年龄尚小,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怎样做才是最好。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就需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好的"榜样。为此我设计了《学好样》这一活动。
首先提问导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更容易的了解了儿歌,播放课件同时也学习了重点字词“静悄悄”“横冲直撞”“糟糕”“美妙”等,使幼儿对儿歌的内容基本掌握并理解了;最后辅助动作让幼儿重复念儿歌,来加深对儿歌的印象。通过学习儿歌萌发幼儿向好样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则意识。
推荐访问:中班 儿歌 教案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