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吹泡泡》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 活动准备:兔子头饰1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歌曲《吹泡泡》教案,菁选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歌曲《吹泡泡》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
活动准备:兔子头饰1个:吹泡泡用具若干:吸管1支:场地上布置大小圆圈;录音机及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练声
通过复习歌曲《小闹钟,快唱歌》来练声。
二.熟悉歌词
1.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为理解歌词打基础。
2.教师以游戏形式朗诵歌词,帮助幼儿整理歌词。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朗诵歌词。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诵歌词。
2.完整地欣赏音乐。
教师依次在幼儿前面经过,边走边吹泡泡,幼儿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泡泡。
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诵歌词。
游戏《装泡泡》: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朗诵歌词,走成一个大圈,音乐停,幼儿立即站到地上的圈圈里。
四.学唱歌曲
1.幼儿自己尝试把歌词填到歌曲旋律里。
2.教师清唱,让幼儿完整地感知歌曲。
3.分句练习,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句,分句练习。
4.了解歌曲中的间奏,演唱歌曲。
告诉幼儿歌曲中有两个地方不唱歌词,只有旋律,叫间奏。师生一起演唱歌曲。
五.尝试创编歌词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泡泡的感知,创编歌曲中的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六.幼儿随歌曲录音,自由吹泡泡,结束。
创新点:
1.让幼儿自己学唱歌曲。本次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分句教唱和整体教唱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歌曲本身简单、生活气息浓,富有情趣的特点,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理解和学习歌词,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幼儿兴趣逐渐高涨,抓住这个时机,让幼儿尝试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填词演唱,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里自主地学唱歌曲。
2.幼儿自主地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在引出吹泡泡的主题后,就以兔妈妈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来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然后逐步退出引导者的位置,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学习、使幼儿在体验游戏活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歌唱活动的乐趣。
歌曲《吹泡泡》教案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队形
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美丽极了。
(二)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1)一个大泡泡:气轻轻地吹出。
(2)许多小泡泡:气快快地吹出。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1、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歌曲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和拍号。孩子很喜欢该音乐。通过道具和身体律动来感应曲式和拍号,环节上大致上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第四环节,这里是最注重孩子的即兴表演,发展孩子的创造和表现。
整个活动我基本参照教师用书去执教,但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在活动上还是有所调整,在第三环节中,我应该先让孩子安静完整地欣赏一遍,初步接触音乐,再放慢节奏示范演唱,配上音乐,这样孩子初步感应音乐的曲式和拍号就容易些。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使用道具上,由于孩子都曾经接触过类似的道具,长期强调孩子使用道具该注意的事项,和道具的玩法,孩子的常规就很好,尽情表演,很多孩子都变出了不一样的“泡泡造型”。孩子对于音乐的表现津津乐道,初步感应曲式和拍号。
歌曲《吹泡泡》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
活动准备:吹泡泡用具若干;场地上布置一个大圆圈;录音机及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练声
通过复习歌曲《郊游》来练声。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
二.熟悉歌词
1.教师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为理解歌词打基础。(提出要求:你看到的泡泡是不是一样的?泡泡会怎样的?等泡泡没有的`时候,教师说:咦?泡泡不见了。)
2.教师以游戏形式朗诵歌词,帮助幼儿整理歌词。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朗诵歌词。(我们把刚才玩的游戏编成一首《吹泡泡》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下,边做动作边念。)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完整地欣赏音乐。
我们玩得累了,来休息一下,欣赏一首曲子。欣赏第二遍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泡泡。
2.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诵歌词。提示幼儿在音乐的间奏时休息一下,点点头。
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诵歌词。
游戏《吹泡泡》: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朗诵歌词,走成一个大圈,进行游戏。
四.学唱歌曲
1.幼儿自己尝试把歌词填到歌曲旋律里。
2.教师清唱,让幼儿完整地感知歌曲。
3.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句,分句练习。
4.了解歌曲中的间奏,演唱歌曲。
告诉幼儿歌曲中有两个地方不唱歌词,只有旋律,叫间奏。师生一起演唱歌曲。
五.幼儿随歌曲录音,自由吹泡泡,结束。
推荐访问:教案 吹泡泡 歌曲 歌曲《吹泡泡》教案 菁选3篇 歌曲《吹泡泡》教案1 歌曲《吹泡泡》教案 音乐《吹泡泡》教案 吹泡泡的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