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08-11 08:10: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4篇

【篇一】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以交流发言。如有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特别是xxx就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结合工作实际,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xxx务必全力以赴做好5篇文章。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打造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冬小麦、土豆、地膜玉米、中药材、生猪等种养殖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全x粮食产量持续稳定,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xxx万吨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xxx亩,生猪养殖户达到xxx户,生猪存栏xxx头。二是发展现代果业。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实施“推广新品种、新建示范园、改造老弱园、培育精品园”四大行动,实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0年,全x新栽矮化果园xxx亩,果树间伐xxx亩,淘汰老化果园xxxx亩,建成各类示范园xxx个。加强对“中介团队”群、“电商平台”群、果库群和“土专家”群的建设和管理,考核“土专家”xxx次,评选优秀xx名,通报批评不合格“土专家”xx名。全面推广果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举办果园技术培训班xxx场(次),培训果农xxx人次。三是借力乡村旅游。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xxx村为引领,采取“旅游+扶贫”模式,强化旅游品牌宣传,倾力打造“xxxx”旅游品牌,涵盖特色民宿、采摘观光、农耕体验等方面。建成xxx农副产品加工厂,综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吸引游客参与消费扶贫。全x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xxx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xxx亿元。

二、做好“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全x共有农村经纪人xxx余名。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经统计,全x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xxx余名。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2020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xxx场(次)。

三、做好“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林长制,围绕森林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健全考核考评体系,形成了山有人管、树有人护的工作局面。严格落实河长巡察制度,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制定了水资源控制目标任务分配表,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水资源管理,全x用水总量控制在xxx万立方米。二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开展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实行“x村收集、公司清运”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与xx公司加强协作,投放垃圾桶xxx个,确保全x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范处理。建立x、村、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定岗、定责、定人,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实现环境卫生监管全覆盖、无盲区。三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好“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苹果产业、生猪养殖、光伏发电、大棚蔬菜、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文化活动筑根基、精神文明塑灵魂、思想道德润心智”三大举措,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有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2020年,全x先后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xx次,集中表彰文明家庭xxx户。三是压实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严格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和“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一户一策”定计划、定措施、促脱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五、做好“组织”文章,强化乡村治理

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会议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迅速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引向“三农”;
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
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
积极为村支部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村支部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设立衔接过渡期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五)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支持各地自主选择部分脱贫县
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篇三】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粮农智库》 2020年第4期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紫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背景

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影响深远。截至2018 年底,我国约有3.2 万个乡镇、54.2 万个村庄,总人口有13.95 亿人,其中乡村人口有5.64 亿,约占40.4%;
就业人员有7.76 亿人,其中乡村就业人员有3.42 亿,约占44.1%,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有2.03 亿,占比约为26.2%。我国乡村规模庞大、乡村人口众多、农业从业人口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不会被城镇化、工业化完全取代,城乡将长期共存发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城乡发展的融合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影响重大。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2018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城镇居民的3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城镇居民的4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比城镇居民家庭36.2%的家庭恩格尔系数高3.1 个百分点,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及“三农”短板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为了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解决新时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作为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一系列政策,确保如期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以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在联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两大重要战略任务,二者衔接关系密切。

首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相连,层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本质上都是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从农民发展看,脱贫攻坚瞄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重点解决吃、穿、住、学、医五个方面的基本需求,为农村贫困人口后续发展消除障碍,同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提出了“生活富裕”“农民全面发展”的振兴要求,目的是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区域发展看,脱贫攻坚重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瞄准贫困村、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短板,集中发力,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缩短贫困地区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第二,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先决前提,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的力量保障。绝对贫困问题不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稳固,则必须要乡村振兴作为后续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既不能以牺牲脱贫攻坚质量为前提,也不能以牺牲乡村振兴目标为前提。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为乡村振兴垫定基础。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3-2018 年,全国累计脱贫人口8239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二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快速增长。2012-2018 年,扣除价格影响,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0%,高于全国农村年均7.7%的实际增长水平。三是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短板不断补齐。2018 年,贫困地区93.6%的农村住户饮水无困难;
贫困地区自然村电路、电话接近全覆盖;
超过80.0%的自然村村内主干道路面经过硬化处理;
超过50.0%的自然村通了客运班车。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小学、幼儿园便利度明显提高;
绝大部分行政村配有合法行医证的医生和卫生员,村内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小病不出村基本实现;
大部分自然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村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尽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深度贫困地区因为贫困历史悠久,民族、宗教等文化因素影响复杂,攻坚难度巨大,仍然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三区三州”214 个辖区县内,贫困县共有197 个,历经三年多的脱贫攻坚,100个县实现了脱贫摘帽县,摘帽比例达50.8%,剩余的97 个贫困县需要在2019、2020 年两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约占剩余未脱贫县的24.5%,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时间紧,任务重。对尚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而言,当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就是不折不扣打赢脱贫攻坚战,避免过早追逐乡村振兴目标而影响脱贫质量。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而言,应当进一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防返贫机制,使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相对贫困将成为主要矛盾。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已脱贫人口不返贫,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相同。脱贫攻坚之所以成效显著,与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密不可分。这套体制机制,也被充分的运用到了乡村振兴之中。参照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乡村振兴确立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落实的领导责任制;
参照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乡村振兴坚持实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参照脱贫攻坚考核机制,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制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体制机制的承接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相互融合。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政策,为乡村振兴阶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做了初步探索;
就业扶贫政策,为后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丰富经验;
乡村振兴阶段生态环境恶劣、人口流失严重或因重大项目搬迁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脱贫攻坚阶段,加强了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力度,为后续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垫定基础;
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阶段构建全民大病救治、慢性病救助服务体系提供蓝本;
教育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阶段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
综合保障体系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也是乡村振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政策变化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关系,体现为战略目标的推进关系、体制机制的统一关系和政策体系的融合关系,同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承接关系,也决定了二者实现有机衔接的必要性。然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在扶持对象、政策范围和顶层设计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影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因素。


从扶持对象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转变。脱贫攻坚消除了存在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绝对贫困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将不复存在,恰好相反,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将长期存在。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更多地强调发展的不平衡,这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相一致。不管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在“治”还要在“防”,这就要求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建立长效稳定的脱贫防贫机制,并且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措施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帮扶措施。

从政策范围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脱贫攻坚阶段政策范围非常明确,就是绝对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地区,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县与非贫困县有明显分界。例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以在县域定点医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自付部分享受财政补贴,这些措施非贫困人口无法享受;
涉农整合资金可以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而非贫困村不能享受;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仅在贫困县有,非贫困县则没有。而乡村振兴阶段政策范围不仅涵盖所有的乡村区域和人口,还涵盖了城乡统筹发展,利用普惠性措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这就要求一部分脱贫攻坚政策从特惠转向普惠,一部分政策转向相对贫困人口。

从顶层设计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顶层设计从点到面的转变。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本上要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准确把握和处理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与乡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主要矛盾,统筹“三农”工作,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期、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相较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顶层设计重点突出,紧扣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和稳定增收,精准发力,相对短的时间内彻底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托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要考虑到战略目标不同,实施时间不同,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同。脱贫攻坚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稳定。脱贫攻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应当急于求成,而是需要纳到乡村振兴的框架下,做好规划、统筹考虑,逐步实现。在设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时,要把落后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确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防止出现乡村振兴阶段忽视落后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现象的发生,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篇四】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陶良虎
来源:《学习月刊》 2021年第1期

陶良虎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施策,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等辩证关系,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分类有序、协同配合、接续推进,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加强扶贫产业规划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对接。一是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二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四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在治理体系上做好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依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好推进乡村振兴。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4日)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脱贫 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专题党课讲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