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8-23 15:5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专题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两大战略”交会期、过渡期内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进“四化同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做好二者有机衔接和协同并进,既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地区持续稳定发展,又有利于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X月XX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重点、路径进行了明确要求,为推动“两大战略”平稳转型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乡村振兴部门,应该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下农民农村。关键任务就是“两手抓”:一手抓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手抓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头等任务对待

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巩固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还依然较重。防止返贫致贫需要在两个方面聚力用劲:一方面,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另一方面,如何拓展脱贫成果。

(一)巩固脱贫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版”。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全面振兴总目标,底线就是巩固脱贫成果,不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有返贫致贫户。因此,巩固脱贫成果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成果意味着脱贫人口收入水平能够保持稳定、“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能够稳固、脱贫人口返贫和新生贫困现象得到坚决控制。要巩固脱贫成果,主要是稳收入、保生活,五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不变,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XXX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帮助他们用勤劳双手持续增收;
对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的,及时落实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保障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对于过去脱贫任务重的镇村,从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继续给予集中支持,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同时,还要继续提升已脱贫对象的内生动力、维持帮扶单位对脱贫人口的关爱、传递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爱心,保证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惠及于民。

(二)拓展脱贫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路径”。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发展,靠拓展脱贫成果,扩大覆盖面,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要拓展脱贫成果,主要是促增收、谋致富,这包括3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提高脱贫攻坚的标准和质量,不断提高包括脱贫户在内的农民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提高脱贫人口和脱贫项目的质量,推进脱贫地区接续发展。二是拓展脱贫攻坚的受益范围,将原来只有扶贫对象享受的优惠政策和福利,如教育、健康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优惠范围适当延伸,对防范脱贫攻坚中的“悬崖效应”“福利陷阱”、优化乡村振兴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将脱贫攻坚中对乡村振兴有价值的发展及治理经验,包括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和政策等,融入乡村振兴,最终实现融合。

这里重点强调产业问题。拓展脱贫成果,发展产业是第一位的。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富裕富足,“三农”领域其他方面工作都会事半功倍。发展农村产业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集中资源、优配要素,通过开放市场的支撑、工商资本的支持,来解决农业产业小散弱的问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谋划。坚持因村施策,立足自然景观、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产业,在规模、提质、增效上下足功夫,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一产做优、农业二产做大、农业三产做活,实现三产融合。积极推进招才引智,提升农业科技化、装备化水平,指导农民科学种养、技术升级。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转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做大做强一批县域和镇域特色产业园,打造“一镇一产”“一村一品”,推动乡村产业向产业广度深度进军。三是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用足用活农村综合改革释放的红利,继续深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深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户的联结,坚持农民能干的尽量让农民干,农民能参与的尽可能让农民参与,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形成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进而激发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的动力。

二、把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主攻方向谋划

乡村振兴相对于脱贫攻坚,覆盖范围更广、服务对象更多、工作内涵更深、目标要求更高、时间战线更长,需要把握好“两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衔接,实现互促共进、平稳转型。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国家减贫战略转型的需要。一是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和路径选择,实现县域发展从脱贫攻坚向乡村全面振兴的过渡和衔接。二是从国家层面看,通过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度安排、实现路径,为我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需要、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战略支持。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动态调整的过程。衔接工作其过程涉及到多个重要方面,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如领导、组织和治理制度的调整,脱贫攻坚政策的优化和调整,脱贫攻坚形成资产的处置和管理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先行先试、分类推进,以此总结经验、推而广之。

当前,正处于工作衔接期、调整期、转换期,作为乡村振兴部门应当将着力点放在政策配套衔接、项目要素衔接、社会治理衔接、工作机制衔接、文化引领衔接、队伍力量衔接等六个方面。

一是政策配套衔接。根据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和规定,对脱贫攻坚期间主要帮扶政策逐项进行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特别是产业、就业、金融、财政类政策要在保持适度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续调整细化,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有效的支持办法,让基层好操作,群众可感知。兜底救助类政策要持续保持稳定,兜住民生保障的底线。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普惠性政策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提高保障水平。

二是要素项目衔接。突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将农业化、新型城镇化衍生和溢出的价值投射到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衔接保障力度,推动资金、土地、管理、技术等要素更多配置到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输血造血、强筋壮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强农村“双基”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水、电、路、气、通信和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向村级延伸、向户上覆盖,提升发展的硬件实力;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发展的软件实力。脱贫攻坚期间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归集体所有且形成固定资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扶贫项目,需要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扶贫项目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

三是社会治理衔接。进一步充实完善在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认真落实乡村治理制度,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制和机制,推广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真正实现“村里的事情村里商量办”。开展乡村治理创建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守法示范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理。

四是工作机制衔接。坚持市县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制,确保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持续抓好领导联系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工作,引导更多工商资本下乡,引来更多龙头企业落户乡村,吸引更多企业家到农村兴业创业,构建新阶段的乡村振兴帮扶体系。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乡村振兴,建立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我市脱贫攻坚期间探索出的“小老板+扶贫”工程、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一抓双促”工程、“爱心超市”、巾帼互助服务行动等成型管用的措施做法,可以进一步总结提炼加以运用,实现工作方法的常态化制度化。

五是文化引领衔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以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新风正气,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把乡村振兴的“乡风文明”落到实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价、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六是加强队伍衔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镇、村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成员,注重在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的同时,把村“两委”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充分培养、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支过硬的乡村基层治理队伍。注重乡土人才建设,鼓励农村种养殖能手、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具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投身乡村振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完善乡土人才的管理、培训、政策、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研究报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