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2年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02 15:30:10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精选文档)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5篇

第一篇: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文明乡风滋养美丽乡村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2019年第02期

         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近年来,吉林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多方入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使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在广大农村开展培育和践行活动。建好用好农村道德讲堂。让“草根”宣讲员深入村委会、社区、田间地头,把“道德讲堂”与理论宣傳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把“大道理”寓于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强化榜样引领。全省共评选出“吉林好人”1450名、“吉林好人标兵”197名。在此基础上,优中选优评出“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年度人物43人。全省各市、县电视台全部设立“好人发布厅”,定期选树表彰重大典型、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全省累计评选各类好人7万余名。

         群众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文明程度普遍提升。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活动。持续抓星级文明户评比。

         农村倡树文明新风活动不断推进,乡风民风逐步改观。建立健全“四会一约”。全省各地农村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发动群众讨论修订乡规民约。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引导农民群众绿色过节、健康过节、文明过节。开展“全省农民文明知识竞赛”活动。培育新乡贤文化。培育优良家风。各市、州把培育优良家风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

         ; ;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善。组织开展以“清洁家园、美丽吉林”和“美丽庭院、干净人家”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省农村环境建设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一些条件较好的村镇村貌整洁,环境优美,村民着装、饮食、生活习惯逐步向城市转变,农村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篇: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

;

【期刊名称】《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山东工作总要求,特别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山东要充分发挥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当前制约我省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就是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由此导致的人才及劳动力流失。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C964.2

【相关文献】

1.乡村人才振兴,农业教育先行——新农业、新农民、新培训 [J], 蒙艳华[1,2,3,4,5]

2.乡村人才振兴,农业教育先行——新农业、新农民、新培训 [J], 蒙艳华

3.“乡村振兴”必须人才先行 [J], 宛诗平

4.编织乡村振兴的路网基础设施经纬线——永胜县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J],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5.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局面——坚持规划先行 做好顶层设计 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三篇: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

干事在“人”,成事在“才”。党的十九大勾勒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人才振兴是关键。一批拥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满怀“三农”情怀的农业人才扎根乡村了,农村年轻人回流了,乡村振兴定然前景可期。

人才是乡村振兴之“魂”。没有人才的乡村,靠谁去振兴?没有人的乡村,又为谁而振兴?浙江省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必须举全省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和更高的目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离农现象越来越普遍,乡村振兴依然缺乏扎根农业的中青年人才。要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当务之急,就是要实施人才先行策略,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脚踏实地干出一番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现人才振兴,首先要搭好台。筑好巢才能引凤来。一个前景美、产业旺、政策好的乡村,自然会成为人才争相扎根的热土。就拿在我省率先成立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来说,就为人才搭建起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这个平台上,农业被赋予更多创新的因子、科技的力量,“农业硅谷、农创高地”的发展目标,也让农业人才看到了希望田野同样大有可为、大有前途,他们也就更愿意扎根这片充满活力的乡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振兴乡村献智出力。

实现人才振兴,其次要引好才。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一方面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各类人才,发挥临沪优势引进沪上高端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要拓宽多元引才渠道,加强与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合作,通过举办引才活动、农业人才专场等,吸引农业高端人才来平创业;
另一方面要召唤更多青年农民回村、回乡就业创业,加大力度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通过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班等,不断提升新型农民技能。有了高端农业人才与年轻一代新型农民共同耕耘乡村,农村才会朝气蓬勃、潜力无限。

实现人才振兴,最后要用好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发挥出人才的真正作用,服务于乡村振兴。因此,我们要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乡村人才流失的原因,弄清楚乡村人才的需求。要着眼长远、精细谋划,全方位考虑乡村人才的生产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从而留住乡村人才,让人才发挥出最大作用,以人才振兴来保障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

干事在“人”,成事在“才”。党的十九大勾勒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人才振兴是关键。一批拥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满怀“三农”情怀的农业人才扎根乡村了,农村年轻人回流了,乡村振兴定然前景可期。

打卡任务:(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拍照打卡)

抄写文章的思维导图。

第四篇: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用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农村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但受各种原因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一些旧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些陋习依然成为“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到底症结何在,如何破解?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深入乡村进行了调研。一、乡村风俗“老大难”的三大“顽疾”
长期以来,我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群众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特别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在城乡不同程度存在。孩子满月、搬新家、上大学等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这些现象,群众内心非常反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迫于传统习俗、宗族势力和人情世故等原因,只能随波逐流,不少人对此非常苦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乡村风俗“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祭祀陋习危害大。清明时节,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可厚非。但是放鞭炮、烧纸钱、插塑料花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烧纸钱的烟火和呛人气味延绵不绝,墓地烟雾缭绕,鞭炮声震耳欲聋。塑料花漫山遍野,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五颜六色,好似一道“风景”,实则使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污染。这种种陋习,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山林火灾频发,烧毁不少森林。据调查,农村山火70%发生在清明节期间,每年烧毁山林面积上万亩。塑料花占祭祀品的80%以上,不易降解,会对周边土地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是红白喜事攀比盛。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依然存在。你上龙虾、甲鱼,我上山珍、海味;
你发芙蓉王,我上大中华;
你摆两轮席,我摆流水席;
你舞龙舞狮,我搭台唱戏;
你奥迪一条龙,我宝马一条街......谁也不想降低标准,让人家背后说三道四。大家都好脸面,千方百计也要把事情办得体面一些。可奢华攀比的红白喜事既加重了村民的生活负担,又助长了攀比浪费之风,实在是弊大于利。还有“高价彩礼”是不良习俗的一种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高价彩礼”成为农民家庭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导致不少农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债台高筑,好不容易脱贫后又因婚致贫。
三是闲时赌博较普遍。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大部分农民开始富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有了很多业余时间需要打发,尤其是农闲时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民的读书热情不高,业余时间就靠打牌打发。有人错误地认为“手头有钱,时间有闲”“大法不犯,搞点娱乐玩一玩”,“赌博只是输赢个人的钱财,与国家、社会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赌博本身并不增加财富,是一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财富偶然非法转手活动,它必然会驱使一些人去铤而走险,甚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给国家、个人和家庭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二、破解乡村风俗“老大难”的主要对策
移风易俗表面上改变的是行为习惯,实质上改变的是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要破解乡村风俗“老大难”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村居主抓,突出群众自治、自我管理特色,让大家都认同新观念并形成行为规矩,从而让新观念、好风气传承下去,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文明化。针对上述三大“顽疾”,提出如下对策:
一、深化教育引导,把移风易俗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移风易俗的关键是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的行为规范。在教育引

导中要抓住群众的心理,因势利导,既要讲大道理,也要讲小道理。跟群众讲清楚、说明白,移风易俗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基础上,移的是“歪风”、易的是“低俗”。要把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重要内容,发挥妇女在移风易俗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广播、文化广场等阵地,运用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百姓宣讲、微信、微博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意义,引导群众自觉执行。要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最美”品牌。
二、突出关键少数,把移风易俗与党建团建相结合。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执行“五项严禁”、“四项新风”规定,全面落实“三严”工作要求,为群众树立标杆,做出表率,发挥引领作用。要把党员干部在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评价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其纳入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
组织部门要将其纳入组织工作综合考核和党员考评内容;
宣传部门要将其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的考评内容;
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要善于和长辈沟通,主动劝导长辈摒弃繁文缛节,杜绝大操大办的思想念头;
市妇联要将其纳入文明家庭考评内容;
各单位要将其纳入本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评先评优的考核内容。
三、加强综合治理,把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用一个个“美丽乡村”共筑“最美地级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既要完善公共服务,也要加强专项整治;
既要正面引导,也要依法治理。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选择非基本农田建设公益性公墓,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四要建好红白理事会,把移风易俗与乡风民风建设相结合。要广泛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并在摒弃婚丧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作为,指导村居红白理事会对本村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发动群众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制定规程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村一策”,事先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内容尽可能细化具体,便于操作执行。要把那些德高望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老同志充实到红白理事会中来,切实发挥好红白理事会的积极作用。
五、强化家园情怀,把移风易俗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环境秩序最直观地反映着农村的文明程度和乡村风尚。要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手段,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来一场“环境革命”。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开展节水、节油、节电、节粮、节纸宣传教育,使美丽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村。
六要突出部门联动,把移风易俗与其他业务工作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纪检、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局、市县乡等各级各部门都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责任主体,要部门联动、上下互动。要层层下发《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暨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拿出工作推进方案,定出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加强督查督办,及时报送信息,有力有序地抓好工作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不仅是目光所及的环境之美,更重要的是用心体会的心灵之美、内涵之美、文化之美。而乡村风气的良性转变,才能让美丽乡村真正变得美丽起来,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漆风华(1975.03-),女,汉族,湖南衡阳人,馆员,大专,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

第五篇: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部门、基层社区、社会成员都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家教家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民风民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快速,乡村社会存在各种社会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重家教、育家风,弘扬良好家教家风,推进家庭内部建设;
通过培育现代农业中的职业道德,不断规范对农业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通过制度建设,增强社会公德约束力;
通过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移风易俗。

关键词:乡村;
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条件提升,精神文明建设需不断加强,才能 一、乡风文明建设责任主体
“乡”在古代汉语中一是指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
其二有“处所,地方”之意,《吕氏春秋.仲秋》“四方来杂,远乡皆至”;
其三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区,乡村,谢灵运《石室山》诗“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其四有家乡,故乡之意。从以上解读,可以确定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一是政府部门,二是社区群体,三是个体,政府部门应做好引导作用,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为主的群体,要维护和调节好群体关系,以上两个主体属于固定主体,区域和范围不会改变。而个人因行动自主,且现代社会人员流动较大,根据之前解释,“乡”一是有处所,地方之意也有“家乡故乡“之意,因此可见,个人在所住地和家乡都应担负乡风文明建设这一个体责任,主动践行规范、准则。
从自然科学方面来讲,“风”是指流动的空气,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古代汉语解释为“社会风尚、习俗、节操、风范”。由此可解释为“风”涉及个人、群体和社会,个人养成良好修养,有节操、有风范,群体遵循约定俗称的规则、规范和习俗,社会则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而这种“风”会如同空气一般流动,每一区域都形成良好风尚,则善的“风”闻者从之,恶的“风”闻者弃之。如诗经之十四国风一般,各地区,各民族形成良好风尚,随着交流的需要,良好的风尚不断交融,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风,归于教化。诗经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曹顺庆. 中华文化原曲读本[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4]。通过教育实现变化、改变,并不断生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推进文明进程。乡风文明建设就是通过各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形成文明乡风,教育和引导社会成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 (一)家风家教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家教家风建设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家教家风是家庭治理的重要方面,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就是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所谓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所谓家风即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 万俊人.也谈家风家教. [N].光明日报.2014年03月03日03版]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第一站,也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道德教育场所。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家庭成员良好品德,能够从内心深处培育出良知,在社会活动中知道何为当做,何为不当做,能够约束自身行为,践行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做到在家能够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对上孝敬父母长辈,同辈间做到“兄友弟恭”,对下能够关心小辈;
对外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遵循社会交往准则,做到诚信、友善等。而良好的家风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方面不断积淀,培育出良好的家风,家风形成后能够对家庭成员起到引导或约束作用,在良好的家风影响下,家庭成员能够从内到外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道德品德、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卑不亢、平等待人等良好行为。
因此,乡风文明建设中,要积极培育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让家教家风充分发挥作用,对教育社会成员、规范和约束社会成员等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二)职业道德
“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都不会存在。”[ 涂尔干著;
渠敬东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5:15]每个行业为了能够长久的发展并取得相应的收益,会根据市场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业规范,借以约束行业内从业者的行为举止,同时维护本行业的信誉、产品质量等。中国社会在古代,是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辅以工商业,在古代工商业中也形成相应的行规,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稳定。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职业道德对于农业从业者主要是劳动道德的要求,强调劳动者要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朴实善良等。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不断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从业人员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农民,还增加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现代农业已形成一个行业,与其他各行各业发生经济交往。在现代农业发展下,市场和本行业对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行为等提出新的要求,也可以说是现代农业的职业道德。
现代农业已与传统农业有了巨大差异,现代农业产品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全面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现代农业从业人员也仅仅是农产品生产者,还是产品销售人员;
传统农业者以传统经验进行生产劳动,现代农业者以现代科技和传统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农业发展方式;
现代农业从业人员除生产者外,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这样就要去现代农业从业者要遵循市场规范,从产品质量到产品销售都要严格遵守市场准则,例如,产品质量要确保安全,既生态又环保,产品价格要符合市场规则,销售要遵从市场竞争原则,等等。就是说在现代农业中要形成一种能够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的规范,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同时,要形成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统一的行业准则,确保农业能够顺利融入市场经济当中。

(三)社会公德
梁启超先生提出:“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对公德和私德作了定义,在公共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做到相善,有损他人的行为是公共领域所禁止的,只有人人相善,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乡风文明建设中,社会公德也是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需要与群体联系,群体与群体之间也会发生联系,在交往活动中就需要能够调节群体内部交往的行为准则、规范,来约束行为,确保群体内部的和谐稳定。维护公共利益
是社会公德的目标,漠视社会公德,维护个人利益,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都是社会公德所不允许的,社会公德缺失会严重影响社会内部和谐与稳定,长久以往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几个方面。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社会公德建设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做到文明礼貌。在传统社会中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仪规范,现代社会中,公共活动中遵守相关礼仪规范也是基本要求,在行为举止中要做到文明礼貌。二是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到互帮互助,邻里间、同事间、亲朋间、人与人之间要形成互相帮助的社会风气,社会关系冷漠,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困难和问题视而不见都是反面事例。三是公共环境中要爱护公物,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公物,或者将公物据为己有,都是社会公德所禁止的,要共同维护、爱护公物。四是要遵纪守法,社会成员要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要学习法律法规,懂得法律法规,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纪违法的事去危害社会或他人利益;
另一方面在知法懂法上要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要敢于斗争。五是要做到保护自然环境,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理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破坏生活环境、不破坏生态环境。

(四)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成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完善,各地区、各民族都因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形成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影响着所属群体的日常生活。

“各种习俗、传统和规范无需国家本身有所意识,就会自动产生作用,所以它们超出了国家的作用范围”[ 涂尔干著;
渠敬东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5:92],民风民俗对群众生活影响较深,好的风俗习惯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好的风俗习惯则会影响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民风民俗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社会发展给乡村社会带来巨大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期间,物质与传统民风民俗间的关系变得尤为敏感,物质与好的风俗习惯相融合,将更好的推进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而不好的民风民俗与物质向融合,则会加大对精神世界的影响,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必须重视民风民俗的现代转化,避免不良风俗习惯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推进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边疆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一)重家教,育家风,弘扬良好家教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社会成员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持久,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家庭成员形成影响,社会成员在家庭中接受社会规范和道德教育,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准则,能够更好的投身于社会活动。因此,家教和家风建设是家庭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家教,严格家庭教育,积极培育良好家风,才能够有效乡风文明建设。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的家庭问题逐渐暴露,传统社会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的理念弱化,现代家庭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婚姻家庭不稳定、赡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都在影响现代家庭的和谐稳定,家庭内部建设是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作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之一的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
育等途径,推进家教家风建设,加强文明家庭建设,引导家庭重视家教家风,弘扬优秀传统家庭道德。二是家庭内部要严格家庭教育,增强意识,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培育良好家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形成良好家风,逐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教育和引导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发扬朴实风格,培育现代农业职业道德
中国农民与中国传统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男耕女织的农业赋予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勤劳善良、朴实厚道、本分务实的传统劳动道德,在传承与发展中,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继续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转型,与传统农业有了根本性转变,现代农业从业人员多元化,与其他行业交往密切,并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一员。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养有了新的要求,为融入市场,需形成新的规范和准则。一是要继续弘扬传统农业中的优秀劳动道德,将传统劳动道德作为现代农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道德资源,并逐渐实现现代性转化。要注意劳动主体的转变,传统农业从业者是被剥削和奴役的对象,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例如,务实精神中容易存在思想固化的问题,需要从现代发展要求中凝练出新的劳动道德,以便于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二是要及时融入市场中,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制定适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增强竞争力。例如,传统农业中多是自给自足,现代农业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伦理之辩,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就是现代农业职业道德的需研究内容。现代社会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新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道德问题,利义之辩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问题,职业道德的建立是有效解决利与义之争,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规范,否则难以继续发展。

(三)强化制度建设,增强社会公德约束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社会公德缺失是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中道德约束力逐渐下降,导致漠视集体利益,漠视他人利益的损人利己的行为不断出现,为维护自身利益,不诚信、不诚实、见死不救等问题;
公共场所无视他人,抽烟、大声喧哗、言语污秽等问题;
乱丢垃圾、破坏环境等环境问题;
不遵守社会规范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都是社会公德缺失的具体表现,漠视公共利益,违背公共道德,都是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需深入研究的内容。作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之一,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公德制度方面的建设,要不断增加公众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强化社会公德的约束力,如果社会成员长时间处于遵守社会公德而利益受损,而违反社会公德则获得利益,那么公众会对遵守社会公德形成无力状态,社会公德的约束力也会下降,因此,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增强社会公德的约束力,进一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作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的个体,要增强公共场所的的公共意识,在进入公共场所时要明确分清公共场所与私人场所的差异,私人场所的行为不应在公共场所完成,抽烟、喧闹等都是不尊重其他社会成员的表现,要及时禁止,自觉的约束自身行为,主动遵守社会规范。

(四)加强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传统的风俗习惯与现代社会有了明显差距,但是新的风俗习惯没有形成,有些地方传统风俗习惯依然存在很大影响,依然被大部分社会成员所遵从,传统的陈规陋俗依然盛行,严重制约乡村社会发展,是乡风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基础村民组织的联系,加强对基层社区实际情况的了解,特别是传统的风俗习惯,做
到优秀的传承发展,不适宜的逐渐剔除。同时,要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强化阵地建设,形成新的文化阵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理念和内容,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另一方面,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从基础社区实际情况出发,要符合民族、地方的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强化监督力度,规定制定后,要切实落实,不能成为空谈。
乡村文明建设强调在家教家风上推进家庭内部建设,强调在现=现代农业中逐步形成规范化的职业道德,强调提升社会公德的约束力,解决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强调移风易俗,改善乡村陈规陋俗的不良影响。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繁荣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


推荐访问:带头 先行 振兴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乡村振兴我先行乡风文明我带头 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