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4篇
【篇一】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到“三农”问题。本人作为乡镇(街道)分管农口工作的副主任,结合线上日常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一、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经济贫困村的特点是,村里的资产薄弱,资金很大部分靠上级补助,村集体经济尚且如此困难,何谈带农民发家致富呢?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发现,群众要求最多的是乡村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现在国家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每年会下拨财政资金给各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因此我觉得作为基层尤其是村一级,应当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突破口,在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要有新作为,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建立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把各村的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村里有钱了,那么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才能有力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二、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强化人才支撑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人,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做好乡村振兴大,要厚植文化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篇二】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到“三农”问题。本人作为乡镇(街道)分管农口工作的副主任,结合线上日常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夯实产业基础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经济贫困村的特点是,村里的资产薄弱,资金来源很大部分靠上级补助,村集体经济尚且如此困难,何谈带农民发家致富呢?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发现,群众要求最多的是乡村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现在国家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每年会下拨财政资金给各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因此我觉得作为基层尤其是村一级,应当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突破口,在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要有新作为,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建立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把各村的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村里有钱了,那么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才能有力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二、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强化人才支撑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人,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厚植文化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篇三】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营造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作的一个重点,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14年发布中央1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提出,为今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治理的本质内容,建立了良好的乡风,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和生活的安定,乡村才会变得更加美丽,乡村振兴才有了灵魂。营造乡风文明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
抓好抓实产业发展。乡村的振兴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乡村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就失去基础,就成了落后风俗。乡风文明应该是建立在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上的文明,一种朴实的、和睦的、邻里互助的现代文明。同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必然要求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机械的现代化就需要把分散承包的土地整合起来,各类专业合作社也就应运而生,这样一来,以各类合作社为平台和纽带,又为农村营造乡风文明增加了一个抓手。
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风文明还要体现在农村特有的传统风貌的保护,乡村独有的山水田园、青山绿水、村落景观,农业生产的节约循环和悠闲自如的生活方式处处都体现着生态文明。民俗节庆、各种民间社会礼仪、传统工艺都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都要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乡村的传统风貌,特别是古村落的开发,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代代、一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的记忆、文明的故事。多一棵古树、多一口古井、多一栋古宅、多一条古巷,就会多一些文韵、多一些风土人情、多一些乡村文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传承载体。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治理中,形成了“皇权不下县”的社会治理结构,自古以来,乡村就是依靠传统道德观念、村规民约自治系统进行治理,形成很多道德教化,乡风文明得到彰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原有乡村的社会化组织体系逐渐瓦解,新的农村社会组织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长,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弱小散,并且多数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类的,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关系。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才、信息、技术、文化等在城乡之间的快速流动,一些低俗的文化反而在部分农村地区快速膨胀,金钱观念变得越来越重,人情往来越来越淡薄,原来的邻里互助变成了有偿服务,人情往来变成了金钱往来,有的甚至兄弟间、父子间为了利益大打出手等。对生产的发展也成了竭泽而渔,田毁了、树砍了、塘填了……生态文明不断被破坏。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法治前提下的乡村自治模式。但很多事仅靠法律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优秀的乡村治理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祖先崇拜的国家,中国人不拜鬼神拜祖先,而拜祖先的场所就是祠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宗祠文化。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之光说:祠堂有道德教育基地的功能,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宗祠文化给古代的乡村治理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现在很多地方保留着祠堂。和顺就很完好地保留着八大家族的祠堂,其中李家祠堂每年还举行祭祖活动,并且推选族长管理家族日常事务,积极配合村委会管理全村事务。又如董官村光绪二十二年制定的《董官村村规》,诸如“吾村中之人,无论老少,不准联盟结党、三五成群。无论老幼,不准妄行殴打。无论老少,不准在老寨子十里内赌钱”等,至今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事例说明,运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可以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当然运用传统文化是一种扬弃,要注意取舍。
【篇四】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202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00字五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第一篇 指出,推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开发至关重要。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参与农村的建设,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养造就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的重要保障。
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程度,提高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农民的比重建设具有高学历水平的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加强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可度,在财政资金、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倾斜,让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新农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对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三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第1页 共6页
二、增加乡村人才的存量,留住人才与乡贤
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乡村人才储备,就要坚持 留下来 和 引进来 相结合。
留 就是要把录用的人才留下来、把本土的人才留下来。要想留住 引进来 的人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到乡村人才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二是加强政策倾斜。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扎根农村基层,营造出关心农村工作、爱护乡村人才队伍的社会氛围。三是提高乡村公共服务。针对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使人才无后顾之忧,专心参与农村的建设
农民是最了解乡村、最希望实现乡村振兴的人,要通过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乡土乡情的人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回归家乡。增加农民发展创业的机会,带动农民发展致富,让本土的农民自愿 留下来 ,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第二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故乡是精神的依托,是灵魂的归宿。乡情是 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怀恋,是慈母手中那根缝缝补补的丝线,是 造福乡梓 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在浓烈乡情萦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情呼唤青年创业,绽放青春光彩。进入新时代,乡情对于乡村振兴越发凸显出更加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亿万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第2页 共6页
求职,为获得发展机遇而背井离乡实属无奈。今天,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他们以先进的知识技术、敢尝试敢创新的勇气而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不论是返乡发展农村电商,还是发展 新农业 ,广大青年在农村必有可为且大有可为。对他们来说,乡情不仅仅是情怀,更是责任。正如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参加 大学生村官 、 西部计划志愿者 等基层服务,他们毅然选择投身基层建设,在奋斗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彰显了青春光彩。
乡情推动生产力革新,促进产业发展。乡情是一份牵挂,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乡情具有不可比拟的 情感引力 ,在这份渴望下,许多在城市打拼的 异乡人 在城市站稳脚跟后,最终决定回归故里,因为故乡有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城市到农村的流动格局开始形成;这里不愿背井离乡、心系家庭的剩余劳动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全新的产业技术组合在农村的生产力革新将发生质的飞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乡土优势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古树民宅和农业传统是乡村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 面对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这里是 天然的供给侧 。正是这种力量,坚定了人们常驻故里的决心,利用这些发展红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乡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家乡,投入并存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汇集成一支强大的第3页 共6页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绽放青春光彩,促进产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之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第三篇 贫困地区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上而下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更是表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让 扶贫 误入 精神贫困 的歧途。
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今不免造就了不少 傲娇 的 穷人 。一直以来各级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将目光聚焦在困难群众身上,一直在寻找扶贫干部们的工作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不合乎规定的地方,正如母亲宠溺孩子一样,对贫困者过多的 溺爱 促成的是他们的恃宠而骄。部分地区的贫困户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 等靠要 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
精神贫困 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等着政府送小康 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是穷人我怕谁 的扬言更是让扶贫工作难以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脱贫条件的拒绝脱贫,这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人们相互比穷,相互撕咬,扶贫工作举步维艰,到底该如何扶贫,究竟该如何脱贫。
精神贫困 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 穷根 ,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第4页 共6页
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结合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当然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躬下身子 真扶贫 是改变贫困群众思想的第一步。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干部,当然必须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无可攀比,让他们意识到 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 的真谛。通过产业扶贫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是告别贫困的根本性措施。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对接 真需求 ,以扶贫 参与感 带动脱贫 获得感 ,才能避免贫困群众等待观望。
脱贫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劳永逸,用自己先天的弱点来等待别人的 救赎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我的潜能是无限的,也没有人可以肆意 截留 挥霍 别人的权利,彼此尊重、奋斗才能拥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切莫让 扶贫 陷入 精神贫困 的境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第四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 三农 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三农 发展必将开辟新局面,亿万农民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然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第5页 共6页
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并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农业、富裕农民、振兴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路线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遵循。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6页 共6页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 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