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15篇

时间:2023-07-29 13:50:06 浏览量: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一)总体思路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15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15篇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通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内容: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com〕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2

一、示范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韩庄村现有人口231户,707人,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总耕地面积1076亩,人均1.5亩,区划面积0.66平方公里,村内以韩姓和辛姓为主,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大蒜、辣椒、特色蔬菜、林果种植为主。

(二)基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韩庄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示范村东临济徐高速连接线,直通济南、徐州等城市,向北沿G105可直达曲阜机场和济宁市区,向南2公里是正在建设的枣菏高速,名副其实的金乡县东大门。老万福河贯穿高河街道境内,位于示范村北部,是京杭运河的重要支线航道之一,目前已复航。

2、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示范村硬化主街道2200米,小街巷3000米,共计14300平方米,村级8条主干道和28条小街巷已全面实现硬化,实现村庄绿化面积10000余平方,示范村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必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示范村发展深度。

二、示范创建内容

(一)基本思路

以“五个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村建设。合理规划是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创建目标

一是环境生态更加宜居,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电视、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基本形成了大蒜辣椒标准化种植生产体系以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四是乡村旅游更加丰富,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

(三)创建模式

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四)实施路径

1、实施产业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韩庄村重点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农业绿色化战略、农业适度规模化战略、产业融合化战略,打造金东田园农产品品牌;壮大特色采摘休闲农业,建设集游玩、科普文化、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采摘、果树认领、垂钓比赛等等,充分发挥果园的经济、观赏、体验、休闲、科教价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家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让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业附加值,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2、实施文化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核心灵魂。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韩庄村集中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星”、“好婆婆、好媳妇”和“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带动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倡导实施“半小时工程”,即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每天抽出半小时打扫庭院内外卫生、布置家庭居室、搞好家庭净化美化,做到“五勤五不”,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家庭脏乱差现象,树立良好生活习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实施人才振兴,培养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韩庄村实施“新乡贤”、创业能人返村创业和工作,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优化人员年龄结构,锻炼后备人才,让后备干部实际参与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党员公益服务等工作。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让群众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每年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

4、实施生态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撑。韩庄村位置处于金平湖水利风景区与东沟河夹角地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内共有大小坑塘5个,水域面积约15400余平方米,韩庄村聘请专业团队,依照“人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设计了自东沟河向西,经辛庄自然村东侧,环绕整个韩庄的高标准水系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村庄更美,环境更优,水更清。

5、实施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韩庄村党支部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为民排忧解困、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村党支部班子以上率下,认真按照“一好三办六问”的“1306”工作法,扎实开展“村干部轮流坐班”、“民事代办”等工作,采取定点值班、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群众代办事项办结率在90%以上,“大事小事找干部”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三、重点支撑项目

1、金东田园项目。金东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以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建设内容主要有“玻璃智能温室”、“薄膜连栋智能温室”、开心农场、百果园、儿童科普教育及拓展基地等八大部分,总面积约32亩。通过温室智能化操作,可实现温度、湿度及水肥一体化运作,种植车厘子、树莓、火龙果、百香果、立体无土栽培草莓等高端蔬果20余种、3000余棵,可容纳约80人同时进行采摘。

2、开心农场项目。开心农场项目,占地16亩,将农田划分66平方米的小块为单位,每一单位向种植者出租,每年租金1000元,由开发商专人协助管理,可向种植者提供浇水、除草、施肥、平整土地等环节服务。

3、金平湖百果园项目。百果园位于韩庄村金平湖风景区沿岸,比邻金平湖湿地公园,紧邻济徐高速连接线,总占地面积2300多亩,计划开发1000亩。园区风景宜人,土地肥沃,既是果树、苗木的理想地段,又是富禽养殖的佳处,更是郊游休闲、避暑修心、强身健体的人间仙境。百果园设计定位为生态观光果园,园区布局以果树为主、国林植物为辅。

4、金平湖文旅项目。韩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举办中国(金乡)油菜花艺术、捷安特自行车拉力赛、山东(金乡)桃花艺术节、金乡民俗小吃艺术节及承办大中型艺术文化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创建进度

根据各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特点,示范村将从2020年开始全面建设:

(1)2020年为创建启动年,主要包括领导小组等管理机构构建,示范村项目开工建设;

(2)20xx年为全面建设完成阶段,全面完成产业融合工程建设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

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村级集体组织和工商资本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继续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二)拓宽用地渠道

推进农业用地流转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支持示范村内建设单位与示范村所在农村集体组织按照市场运作、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和有效利用,适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价格补贴,稳定流转关系。

强化资金支持

在稳步增加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聚合力、精准度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资本合作、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建立基金等多种形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协同支持示范村建设。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3

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有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一、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1、确保粮食供给稳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和储备订单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加大惠粮政策力度,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稳定粮食生。

2、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

3、丰裕“菜篮子”产品供给。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冬春设施蔬菜,鼓励城镇周边建设叶菜基地,促进蔬菜均衡供应。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工厂化生产和设施栽培水平。积极发展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生产。

二、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致贫返贫。

5、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含智力、精神三级)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单人纳入低保,有条件的地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家庭。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低收入人口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6、加快推动脱贫地区向乡村振兴转变。主动对接中央、省关于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帮扶政策。支持脱贫县、乡、村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品品牌。

三、全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7、不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农业“1172”体系,创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更多特色产业强镇,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2022年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施省级花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花卉苗木示范基地15个,完成全产业链产值130亿元以上,推进特色花卉产业园建设。

8、不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全市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推进农业、林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鼓励扶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特色农业种质创新与优质新品种选育,发挥省农科院龙岩分院作用,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9、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作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建设高标准钢架温室大棚。加快改造传统养殖网箱,推广山坳节水养殖技术。

四、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探索一批乡村治理有效模式。

11、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地区警务室建设,发挥“一村一警务助理”作用,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

12、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强化福文化建设,引导农村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

五、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3、切实抓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以项目化促进乡村振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5亿元以上。持续抓好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继续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片区化打造的思路,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实施片区项目,全市实施片区建设项目130个以上,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项目建设中产业项目投资比例不低于40%。扩大乡村振兴投入,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政府投入责任。

14、切实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村民主体,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应用,强化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15、切实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通乡达村路网布局规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60公里、改造危桥37座、农村公路安保提升141公里。

六、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深化改革

16、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和改革,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强化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入市程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盘活资源、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持续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

17、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回头看”,巩固提升改革成果。健全集体资产监管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线公开、在线监督。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试点范围,拓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部署开展村委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试点。

18、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以上,新增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联合体14个以上、省级联合体5个以上。深化农民合作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试点,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新增示范社176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新增示范场295家。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健全各级服务组织名录库,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成生产托管服务7.9万亩次。

七、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8、不断提高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加快建立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完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制,研究谋划“三农”重大问题。

20、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完善导师传帮带机制,加强村干部结对帮带。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坚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三个一遍”摸排机制,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限期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4

为深入贯彻《____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扎实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设美丽乡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部署,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为依据,以落实《____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目标,以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四个一批”为工作路径,以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方向,聚焦乡村规划、农村住房品质提升、“空心村”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压实责任,夯实基础,实化措施,确保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庄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实现整体布局合理优化,住房建筑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庄风貌整体改观,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抓好重点工作

(一)夯实工作基础

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标准。要协调统筹乡镇与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专门队伍,在20____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域内所有村庄新农村建设情况摸底任务,明确“四个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村庄完成情况和剩余任务情况,形成《“四个一批”任务计划表》。

(二)健全乡村规划体系

1、尽早确定村庄布局。落实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村庄类型分类,科学确定村庄形态和布局,分类制定规划管理策略。20____年底前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全局,规划先行。

2、抓紧编制村庄规划。在总结试点村庄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激励引导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能人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合理测算建设用地,科学划分规划编制单元,鼓励采用“前图后则”的成果表达形式,规范进行“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3、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及管控管理。村庄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规划成果在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严格执行乡村许可证制度,依法落实“一户一宅”,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违规建设等行为。

(三)全面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

1、突出地方特色标准。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传承乡愁记忆,展现农村特色、乡土味道和田园风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城郊融合类村庄,新规划的集中住宅小区宜以多层建筑为主,其他村庄选择多层或低层(三层以下,下同)住房建筑;对集聚提升类村庄,联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选择多层或低层住房建筑,其他村庄以低层为主;对特色保护类村庄,注重传统资源保护。

2、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落实规划设计管理、房屋结构设计、建筑工匠管理、技术服务队伍指导、竣工验收“五项制度”为主的建设管理服务制度。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3、健全管理和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住房使用安全常态化管理制度,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长效机制,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确保问题隐患随发现、随清零,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处置。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四)全面完成“空心村”治理

1、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方式。农宅空置率30%-50%的村庄,20____年11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庄整治和提升。

2、统筹跟进后续工作。解决好群众养老、医疗、教育、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医疗保障局等)

(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引导村庄建筑风貌提升,有序推进村庄建筑风貌及庭院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门前三包”明确村民责任,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持续化。以“五美”(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进行乔、灌木、花立体搭配,持续推进乡村绿化。

2、大力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选择改厕类型,推广经济实用、群众满意度高的模式。同步开展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新改(建)户厕具备条件的均为水冲式厕所,新建农房,原则上厕所一律入室,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沿海地下水位较浅等地质复杂不易施工地区,可推行使用卫生旱厕。

(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制,推行专业化管护模式,按照政府主导、集中统一、市场运作的农村供水管护机制,进一步增强专业化管护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市农村江水村村通工作成果,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七)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推进黄骅市、南皮县、海兴县、盐山县、河间市、肃宁县六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向农村地区延伸,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邮政快递进村全覆盖。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市级负责综合协调和工作督导,研究制定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健全工作台账,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实行销号管理。市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二)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能,配套制定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业务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落实好财政支持政策,各级财政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统筹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细化工作安排。每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四个一批”推进要求,确定年度任务安排,按季度、按月份细化安排项目实施、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典型推介、总结验收、整体评价等工作举措,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提档升级,统筹考虑建筑风貌、人文景观等,进一步提升村庄品味。基础好的,要率先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5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xx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xx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xx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xx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6

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

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

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7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xx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xx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xx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xx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8

为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根据《20____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赣农办发〔20____〕1号)和《____市“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____-20____)》(洪办发〔20____〕3号)的部署,现就做好20____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总体思路

聚焦“让农村‘美’起来”,加快补齐全面小康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高质量推动美丽宜居示范县、试点县创建,继续推进新户型示范村、“五位一体”示范村和民宿精品村建设,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示范村,适时成立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乡镇分会,科学谋划“十四五”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

二、选点规模与分配原则

全市20____年度计划打造16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点,其中争取到1137个省级村点,用于非贫困村的村组整治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拟安排480个左右的县级自建村点。选点布址要坚持“重点提升、兼顾补缺”的原则。重点提升就是要突出重点,优先考虑产业发展、区位优势、人文底蕴、集中连片、项目整合、群众意愿和所在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坚持“拆到位、整到位、建到位、管到位”的要求,以每个村庄布3-4个点的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提升点。

三、资金拨付管理

(一)资金安排。省级村点。省级村点继续按照省、市、县三级财政5:2:3比例,每个村点安排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万元,其中省15万元、市6万元、县9万元。

(二)资金使用途径。原则上要按照省里有关资金管理使用规定文件要求执行。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整治建设村组内的道路、巷道、入户便道建设,农户改厕改房补助,村内改沟改塘,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等建设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村组所在的行政村统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设备的配置。

(三)资金拨付公示。各地要根据《20____年全市新农村建设村点指标》分配的村点名额,计算本地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额度,列入20____年预算,在5月底前拨付到账,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加大支持额度。

(四)资金绩效管理。严格落实《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发〔20____〕8号)《____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农〔20____〕34号)要求,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低效必问责”原则,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建设标准,确保资金合法、合理、高效使用;强化绩效考评及结果运用,把资金落实情况作为下步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五)资金风险防范。各县区农业农村局要会同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专项资金开支内容、范围和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村组资金台账,完善村务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聚焦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村点整治建设。一是坚持重点区域连片推进。围绕“绿谷”沿线、市级田园综合体和农业产业园区、“四精”试点线、主要国省道周边等重点区域,优化选点布址布局,整合一般村点数量,集中力量和资金。二是坚持补齐短板弱项。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指示精神,有条件和需求的地方,因村制宜配套“8+4”公共服务。

(二)聚焦建管并重,扎实做好村庄长效管护。一是积极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省、市、县三级各自建立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信息平台,启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具体工作要求,待省厅发文通知),让基层干部群众深度参与管理和监督。二是多渠道筹措长效管护资金。按照省定要求,按每个行政村不低于5万元标准及时足额筹措管护经费,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提供坚强保障。

(三)聚焦干群合力,充分激发村民主体意识。坚决破除“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充分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关注、群众主体、全民共享”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一是大力推行“一约____”做法。坚持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3项举措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二是大力提升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效果,通过开展新乡贤走访、举办公益、捐资赠物等主题活动,丰富促进会工作内涵,提升促进会运行效果。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做好20__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等方面具有突出意义。各县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抓牢抓实抓细。要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要求,切实做好20____年村点选点布址工作。

二要注重建设品质。全面落实“四精”建设理念,继续推广EPC成功做法,坚决杜绝“粗糙工程”“形象工程”。要集中优势资源,强化项目整合,发扬“工匠”精神,以绣花的功夫,打造一批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精品村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朝着“城镇化乡村、乡村式城镇”方向发展。

三要强化资金保障。各县区要把新农村建设支出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在足额落实省级村点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县区自建点、新户型示范村、“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四精”试点线等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撬动金融、工商资本及社会资金投身新农村建设。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激发村庄建设和长效管护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9

一、发展目标

到20xx年底,全县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与14个乡村振兴市级领导联系村(引领区)同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全县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二、重点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将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到20xx年末达到70%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千方百计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10%以上。

(二)突出规划引领。以高质量村庄规划为龙头,带动乡村“三生融合”、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因地制宜,把好编制依据、组织审批、技术水平“三关”,提升规划质量,确保可落地、可操作。20xx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三)做强乡村产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形成1个及以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品和富民产业。大力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至少有1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或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逐年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国家级示范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到20xx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四)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有条件的村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维护。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水平,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五)抓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抓好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开展村民集中建房试点。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高质量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任务,打造一批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到20xx年,各村无非正规垃圾集中堆放点,无敞口垃圾池,无露天焚烧垃圾,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每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至少一个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六)深化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最美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居等学习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逐步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建设工作,争创省级以上文明村,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每年至少开展5次以上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每个村有1个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年至少开展1次“三下乡”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庄、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湘妹子能量家园”项目。

(七)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建设村党支部,不断加强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组建本村乡贤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八)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现村卫生室产权公有,标准化建设达100%,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实施步骤

示范建设三年行动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

(一)逐村建立任务清单。20xx年6月底前,各村对照指导标准,强化目标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尊重村情民意,逐村制定示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报县级联点领导审定,县乡村振兴局汇总。

(二)确定年度项目清单。每年3月底前,各村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实现项目化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形成年度项目清单,经县级联点领导审核后,由县乡村振兴局汇总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

(三)建立专项任务责任清单。每年4月初,按照职责分工,将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县直责任单位应将本行动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纳入本单位本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保障实施。

(四)组织验收。每年12月底前,县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村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对相关单位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对照指导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乡村振兴局加强统筹、督促推动、监督检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注重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

(二)整合资源。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科学安排,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国、省、市、县涉农专项资金申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安排,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项目要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三)从严考核。建立“每月调度、双月盘点,季度讲评,年终总结”的调度机制,从严考核督导,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或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适时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创新经验、做法,表彰有关先进个人和单位。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评价范围。对因工作不落实、责任不落实导致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0

当前,村集体经济较薄弱,为民办事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实现乡村振兴,结合高滩村实际,现将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如下:

一、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发展好产业,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集体资产、扶贫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增加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共赢格局。引进巨黄竹种植技术成片打造核心区200亩,预计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为提高贫困户及普通群众的素质,我们计划联系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二、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多村自然资本加快増値,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20xx年,高滩村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努力做好秸秆处理,农膜回收等工作,巩固提升石柱庙、五福场农家大院整治和所有村道的保绿保洁,持续向每个村民小组及农家大院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和厕所革命,规划实施好石柱庙、五福场两个场镇亮化工程。

三、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高滩村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我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之根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保障。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滩村将坚持文化惠民思想工程,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xx年计划修建村史馆一座和打造“红色乡情院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高滩村将持续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村文化室、图书室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制度,真正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明年计划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一次五好家庭评比工作,以积极先进鞭策后进,以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工作。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1

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有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一、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1、确保粮食供给稳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和储备订单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加大惠粮政策力度,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稳定粮食生。

2、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

3、丰裕“菜篮子”产品供给。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冬春设施蔬菜,鼓励城镇周边建设叶菜基地,促进蔬菜均衡供应。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工厂化生产和设施栽培水平。积极发展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生产。

二、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致贫返贫。

5、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含智力、精神三级)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单人纳入低保,有条件的地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家庭。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低收入人口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6、加快推动脱贫地区向乡村振兴转变。主动对接中央、省关于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帮扶政策。支持脱贫县、乡、村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品品牌。

三、全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7、不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农业“1172”体系,创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更多特色产业强镇,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2022年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施省级花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花卉苗木示范基地15个,完成全产业链产值130亿元以上,推进特色花卉产业园建设。

8、不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全市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推进农业、林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鼓励扶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特色农业种质创新与优质新品种选育,发挥省农科院龙岩分院作用,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9、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作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建设高标准钢架温室大棚。加快改造传统养殖网箱,推广山坳节水养殖技术。

四、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探索一批乡村治理有效模式。

11、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地区警务室建设,发挥“一村一警务助理”作用,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

12、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强化福文化建设,引导农村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

五、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3、切实抓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以项目化促进乡村振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5亿元以上。持续抓好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继续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片区化打造的思路,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实施片区项目,全市实施片区建设项目130个以上,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项目建设中产业项目投资比例不低于40%。扩大乡村振兴投入,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政府投入责任。

14、切实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村民主体,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应用,强化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15、切实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通乡达村路网布局规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60公里、改造危桥37座、农村公路安保提升141公里。

六、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深化改革

16、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和改革,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强化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入市程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盘活资源、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持续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

17、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回头看”,巩固提升改革成果。健全集体资产监管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线公开、在线监督。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试点范围,拓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部署开展村委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试点。

18、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以上,新增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联合体14个以上、省级联合体5个以上。深化农民合作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试点,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新增示范社176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新增示范场295家。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健全各级服务组织名录库,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成生产托管服务7.9万亩次。

七、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8、不断提高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加快建立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完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制,研究谋划“三农”重大问题。

20、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完善导师传帮带机制,加强村干部结对帮带。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坚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三个一遍”摸排机制,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限期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2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通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内容: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3

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

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

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4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通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内容: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篇15

为深入贯彻《____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扎实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设美丽乡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部署,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为依据,以落实《____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目标,以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四个一批”为工作路径,以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方向,聚焦乡村规划、农村住房品质提升、“空心村”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压实责任,夯实基础,实化措施,确保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庄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实现整体布局合理优化,住房建筑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庄风貌整体改观,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抓好重点工作

(一)夯实工作基础

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标准。要协调统筹乡镇与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专门队伍,在20____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域内所有村庄新农村建设情况摸底任务,明确“四个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村庄完成情况和剩余任务情况,形成《“四个一批”任务计划表》。

(二)健全乡村规划体系

1、尽早确定村庄布局。落实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村庄类型分类,科学确定村庄形态和布局,分类制定规划管理策略。20____年底前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全局,规划先行。

2、抓紧编制村庄规划。在总结试点村庄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激励引导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能人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合理测算建设用地,科学划分规划编制单元,鼓励采用“前图后则”的成果表达形式,规范进行“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3、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及管控管理。村庄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规划成果在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严格执行乡村许可证制度,依法落实“一户一宅”,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违规建设等行为。

(三)全面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

1、突出地方特色标准。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传承乡愁记忆,展现农村特色、乡土味道和田园风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城郊融合类村庄,新规划的集中住宅小区宜以多层建筑为主,其他村庄选择多层或低层(三层以下,下同)住房建筑;对集聚提升类村庄,联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选择多层或低层住房建筑,其他村庄以低层为主;对特色保护类村庄,注重传统资源保护。

2、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落实规划设计管理、房屋结构设计、建筑工匠管理、技术服务队伍指导、竣工验收“五项制度”为主的建设管理服务制度。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3、健全管理和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住房使用安全常态化管理制度,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长效机制,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确保问题隐患随发现、随清零,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处置。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四)全面完成“空心村”治理

1、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方式。农宅空置率30%-50%的村庄,20____年11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庄整治和提升。

2、统筹跟进后续工作。解决好群众养老、医疗、教育、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医疗保障局等)

(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引导村庄建筑风貌提升,有序推进村庄建筑风貌及庭院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门前三包”明确村民责任,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持续化。以“五美”(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进行乔、灌木、花立体搭配,持续推进乡村绿化。

2、大力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选择改厕类型,推广经济实用、群众满意度高的模式。同步开展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新改(建)户厕具备条件的均为水冲式厕所,新建农房,原则上厕所一律入室,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沿海地下水位较浅等地质复杂不易施工地区,可推行使用卫生旱厕。

(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制,推行专业化管护模式,按照政府主导、集中统一、市场运作的农村供水管护机制,进一步增强专业化管护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市农村江水村村通工作成果,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七)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推进黄骅市、南皮县、海兴县、盐山县、河间市、肃宁县六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向农村地区延伸,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邮政快递进村全覆盖。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市级负责综合协调和工作督导,研究制定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健全工作台账,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实行销号管理。市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二)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能,配套制定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业务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落实好财政支持政策,各级财政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统筹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细化工作安排。每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四个一批”推进要求,确定年度任务安排,按季度、按月份细化安排项目实施、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典型推介、总结验收、整体评价等工作举措,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提档升级,统筹考虑建筑风貌、人文景观等,进一步提升村庄品味。基础好的,要率先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怎么写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有哪些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范文 2021乡村振兴建设方案范文 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实施了哪些主要举措 乡村振兴的实施方略 乡村振兴建设思路 农村乡村振兴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