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4篇
第一篇: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
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自查报告
通过学校党委组织开展的关于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的学习和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学习,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
要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彻底摒弃圈子文化,完全克服好人主义,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刻不要忘记整体利益;强化核心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需求;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
圈子文化”,是这次反腐败斗争中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分析党内的腐败现象时揭示了“圈子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情况下滋生的一种极坏的风气。我们必须明确地指出,“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必须痛加鞭鞑,坚决抵制。党内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贪婪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正视自己,端正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将这种正确的风气带到我们的课堂上,去感染我们的学生。通过队学校近期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的深刻总结,我认真剖析自己,深知自身还存在如下问题: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做的不够,思想上满足于不犯规、高度自我廉洁自律。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发现自己班的学生或者是所教班级和我关系不错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外面犯了吸烟等违反中专生管理规定的违纪行为时会立即制止,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进行教育。但是,往往有的时候发现一些穿着我校校服,其他班不熟悉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会视而不见。我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比较狭隘,不够顾全大局;
一方面存在好人主义,不愿意得罪学生。
2.大多时间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政治思想学习自主时间不够多。通过学校党内组织的几次政治思想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以往自主政治学习不够充分,有所欠缺,使得自己的政治思想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不能齐头并进,学习比较不全面。
3.教育教学创新方式不够,缺乏教学方法上的进一步改革创新。
4.在学生管理上,力度不够强,有时会出现手软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个别学生,在与其家长沟通中发现家长可能存在疏于管理,不太重视的现象,自己内心也就动摇了,对学生不在过于严格要求。
综合以上四点问题,我对自己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经常性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顾全大全,所有在校生都是学校的学生,也就都是我的学生,要克服好人主义,把自己的心摆正,只要学生出现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不管是否教过他,都要及时管理,认真对待。
2.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只有先把思想摆正,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发挥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价值,使自己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师德意识,从而感染学生,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3.开拓创新,树立大局意识。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要善于想别人之所没想、所不想,对于他人提出的批评与意见,做到不敷衍,坚决摒弃面子思想,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顾虑,克服困难,有针对性的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新方式。
4.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只要是为学生好的,就要克服手软的毛病,增强为学生、为家长的服务意识,按照党员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克服好人主义,学会顾全大局,摒弃“圈子文化”,加强政治道德修养,真正提升专业技能,钻于研究,探寻真理。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爱心,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为党的国家职业教育建设培养技能人才。
第二篇: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
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自查报告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组织的日常工作,整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状态。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自查报告 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组织好党代会选举工作,尊重和保障党员和代表的民主权利,坚决防止和纠正违反选举规定、侵犯党员和代表权利的行为。
官官勾结、权权交易,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显示,这些团团伙伙的不良风气,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问题不容小觑。(人民日报) “朋党之争”是唐朝末年,宪宗元和三年,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抨击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叙用。此后,此起彼伏,两个小圈子之间从未中断,直至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为此,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以史为鉴,笔者以为,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是为政大忌。
“小圈子”以权力、利益为核心,以关系网为纽带,利益与关系延伸之下,“小圈子”逐渐进化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和利益集团,他们对内抱团取暖,对外相互勾结扶持,最终导致权力变味,党纪国法失尊,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也被破坏贻尽。而“小圈子”也不是一个法外之地,进入其中短期之内可能名利双收,飞黄腾达,但一朝大树倾倒,就将集体沦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下,也导致了许多腐败窝案,如茂名腐败窝案,山西吕梁窝案,“周老虎”案,都是“小圈子” 和党内帮派的牺牲品。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年初讲话中提到,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
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而现实中,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因此,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是为政大忌。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绝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永远明白,真正的“护身符”,不是“哪条线”“某圈子”“谁的人”,而是心中那把遵纪守法的戒尺。
在换届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拿原则送人情、做交易,封官许愿,行贿受贿,“买官卖官”;
(二)不准为自己或他人提拔调动找关系、说情打招呼、搞串联,“跑官要官”;
(三)不准搞小圈子、小团体、拉帮结派,进行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
(四)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五)不准以威胁、贿赂、欺骗或其他手段妨碍、侵犯党员、代表和委员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六)不准传播小道消息,造谣诬陷他人,干扰换届工作;
(七)不准超职数、自设职务名称、超职级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
(八)不准在换届选举前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九)不准拒不执行干部调动和交流的决定;
(十)不准采取授意、暗示等方式把个人意志变为以组织名义推荐干部;
(十一)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
(十二)不准擅自更改干部出生时间、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和学历;
(十三)不准借换届选举之机,违章调度资金、转移资产、突击花钱或私分公物。
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自查报告 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塌方式腐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挖出一个,牵出一串”的案情令人触目惊心,“一个人倒下去,一群人睡不着”的现象更令很多人反思。腐败窝案,折射出一些人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深层症结。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铿锵宣示“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更显振聋发聩。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这个党,严格地说来没有形成过这一派或那一派。”世界上极少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坚持不懈地反对党内搞小圈子,这是党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正是因为这种行为会逐渐蚕食党的健康肌体。一旦圈子盛行,就会出现“出大力的不如抱大腿的”的怪象,干部想问题、干事情的立场必将出现偏差,导致空谈淘汰实干、关系淘汰能力等逆淘汰现象,甚至一些好干部也难免被污染。结果,必然是组织涣散、人心离散。
当团结变成“结团”,一些干部就成了整天忙着寻找“乡缘”“学缘”“业缘”的“团员”。或是官官相护,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或是私相授受,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当成家臣;或是以同乡会、同学会为名义,暗中相互提携、互通款曲……派系意识流风所及,一些干部只知有门户、不知有组织,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公义。干部选拔,不问能力水平,只看“是不是自己人”;决策论证,不凭实情民意,只看上边喜好。以利益输送为纽带,以人身依附为特征,将正常交往庸俗化、圈子化、派系化,对政治生态的危害之大,对政治规矩的破坏之深,对同志关系的异化之大,莫此为甚。
诚然,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但越是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面临种种考验和诱惑,越需要多一些自省,守住党的规矩的底线。俗话说得好,针眼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人际交往和生活情趣皆非小事。有时候,看起来是在讲感情,实际上却在徇私情,看起来是在交流体会,小处太“随便”,往往就是身陷“小圈子”,甚至坠入腐败深渊的开始。
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曾在家书中如此教育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甚至要求儿子“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个把兄弟什么的,这都不过分”。结果还没等儿子“实践”,自己已经东窗事发。大量教训警示我们,党的干部只有一个组织,不是任何人的家臣,也不是哪一派的门客。攀龙附凤、拉拉扯扯的后果,最终逃不脱拔出萝卜带出泥、树倒猢狲散的命运。当前,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不断走向深入,圈子文化滋生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变。依附心理带来的是包袱,捷径思维通向的是邪路,严守纪律、常讲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才是为人从政的康庄大道。
唐朝晚期,面对“牛李党争”的乱局,唐文宗发出“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无奈慨叹,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警思。今天,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远大目标,越是在激流漩涡中劈波斩浪,在风险挑战中迎难而上,就越是需要一支团结一致、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只有一个上级,那就是组织,干部只有一个靠山,那就是人民。守定这条规矩,抱定这个信念,我们才能积聚起磅礴之力,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第三篇: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表现材料
好人主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小编整理了好人主义的表现材料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2016年好人主义的表现材料一:好人主义”表现为八面玲珑、卖乖讨巧,实质是牺牲原则、个人得好,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放弃批评,一团和气。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党组织战斗力强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不少地方和单位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发现同志滑向危险边缘,也不愿“拉拉袖子提个醒”,说些“性格有点急躁”、“有时工作不够细致”等隔靴搔痒的话,说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反被视为“不注意团结”、“政治不成熟”。
二是回避矛盾,明哲保身。要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就得直面矛盾、迎难而上,甚至得罪一些人,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讨欢心的事抢着干,得罪人的事互相推,宁可留下隐患、贻误事业也不做“恶人”,尤其避免因为坚持原则、动真碰硬而“树敌”,说不清什么时候遭“暗算”。
三是不讲原则,迁就退让。党员干部应该“大事清楚”,对于违反原则的事不能无底线地迁就退让,然而有的同志为了维护所谓的“稳定”、“团结”,花钱买“平安”,于是“会闹的孩子有奶吃”、“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人民币解决人民问题”,只要不上访不告状,委曲求全,有求必应,原则可以放弃,道义可以不顾,政府毫无公信力。
四是不辨是非,包庇纵容。有的同志错误地理解“以人为本”、“与人为善”,靠地方保护主义来消极避免干部“出事”,以“好人主义”挑战法律尊严,或者为了优化所谓的“投资环境”,有案不查、违法不究;或者为了维护所谓的“地方声誉”,处罚不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成为一句套话。
“好人主义”回避问题,掩盖矛盾,放弃原则,取消批评,拒绝积极的思想斗争,必然纵容助长错误思想和庸俗行为,消解丧失党政组织解决自身矛盾、实现自我革新的能力,最终削弱党的战斗力和执政根基,必须下决心治理,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自查报告官官勾结、权权交易,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显示,这些团团伙伙的不良风气,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问题不容小觑。
“朋党之争”是唐朝末年,宪宗元和三年,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抨击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叙用。此后,此起彼伏,两个小圈子之间从未中断,直至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为此,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以史为鉴,笔者以为,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是为政大忌。
“小圈子”以权力、利益为核心,以关系网为纽带,利益与关系延伸之下,“小圈子”逐渐进化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和利益集团,他们对内抱团取暖,对外相互勾结扶持,最终导致权力变味,党纪国法失尊,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也被破坏贻尽。而“小圈子”也不是一个法外之地,进入其中短期之内可能名利双收,飞黄腾达,但一朝大树倾倒,就将集体沦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下,也导致了许多腐败窝案,如茂名腐败窝案,山西吕梁窝案,“周老虎”案,都是“小圈子” 和党内帮派的牺牲品。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年初讲话中提到,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
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而现实中,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因此,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是为政大忌。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绝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永远明白,真正的“护身符”,不是“哪条线”“某圈子”“谁的人”,而是心中那把遵纪守法的戒尺。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自查报告党员只有一个上级,那就是组织,干部只有一个靠山,那就是人民。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
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塌方式腐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挖出一个,牵出一串”的案情令人触目惊心,“一个人倒下去,一群人睡不着”的现象更令很多人反思。腐败窝案,折射出一些人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深层症结。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铿锵宣示——“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更显振聋发聩。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这个党,严格地说来没有形成过这一派或那一派。”世界上极少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坚持不懈地反对党内搞小圈子,这是党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正是因为这种行为会逐渐蚕食党的健康肌体。一旦圈子盛行,就会出现“出大力的不如抱大腿的”的怪象,干部想问题、干事情的立场必将出现偏差,导致空谈淘汰实干、关系淘汰能力等逆淘汰现象,甚至一些好干部也难免被污染。结果,必然是组织涣散、人心离散。
当团结变成“结团”,一些干部就成了整天忙着寻找“乡缘”“学缘”“业缘”的“团员”。或是官官相护,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或是私相授受,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当成家臣;或是以同乡会、同学会为名义,暗中相互提携、互通款曲……派系意识流风所及,一些干部只知有门户、不知有组织,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公义。干部选拔,不问能力水平,只看“是不是自己人”;决策论证,不凭实情民意,只看上边喜好。以利益输送为纽带,以人身依附为特征,将正常交往庸俗化、圈子化、派系化,对政治生态的危害之大,对政治规矩的破坏之深,对同志关系的异化之大,莫此为甚。
诚然,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但越是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面临种种考验和诱惑,越需要多一些自省,守住党的规矩的底线。俗话说得好,针眼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人际交往和生活情趣皆非小事。有时候,看起来是在讲感情,实际上却在徇私情,看起来是在交流体会,小处太“随便”,往往就是身陷“小圈子”,甚至坠入腐败深渊的开始。
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曾在家书中如此教育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甚至要求儿子“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个把兄弟什么的,这都不过分”。结果还没等儿子“实践”,自己已经东窗事发。大量教训警示我们,党的干部只有一个组织,不是任何人的家臣,也不是哪一派的门客。攀龙附凤、拉拉扯扯的后果,最终逃不脱拔出萝卜带出泥、树倒猢狲散的命运。当前,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不断走向深入,圈子文化滋生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变。依附心理带来的是包袱,捷径思维通向的是邪路,严守纪律、常讲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才是为人从政的康庄大道。
唐朝晚期,面对“牛李党争”的乱局,唐文宗发出“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无奈慨叹,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警思。今天,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远大目标,越是在激流漩涡中劈波斩浪,在风险挑战中迎难而上,就越是需要一支团结一致、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只有一个上级,那就是组织,干部只有一个靠山,那就是人民。守定这条规矩,抱定这个信念,我们才能积聚起磅礴之力,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自查报告遵守党的纪律,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反对拉帮结派,要求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而不是为某个人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清醒认识到党组织不是任何人的“山头”,党员不是任何人的“家奴”,从灵魂深处排除“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的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定“三个自信”,做到“三严三实”。
政治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路线的行为规范,是实现党的团结和协调统一的行动准则。拉帮结派是一种严重破坏政治纪律、搞乱政治规矩的行为。如果任由其盛行,党组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我们要认真领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山头主义”,坚定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反对拉帮结派是我们党一贯的立场和纪律要求
拉帮结派是以利益为黏合剂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在经济上互为谋利、共同分赃,在人事上封官许愿、弹冠相庆,在工作上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在帮派内部,只知有团伙,不知有组织;只知有靠山,不知有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封建化的形式表现。我们党一贯反对搞小圈子、小团伙、小帮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斗争历史不同、工作地域不同和工作部门不同等原因,革命队伍中出现了各部分同志之间互相不了解、不团结现象,存在以宗派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要反对自由主义,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靠的是路线的正确、全党的团结,而导致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其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倾轧。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对“帮派”、 “团伙”、“山头”保持高度警惕。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系、小圈子。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反对“山头主义”以及“宗派主义”。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想政治教育和正风肃纪相结合,在查处腐败案件的同时,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对搞山头、搞宗派、搞团伙、闹自由主义的行为加以严肃整治。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大大增强。但拉帮结派思想残余仍未彻底消除,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等同于组织,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把主管领域当“私人地盘”,想方设法立“山头”、当 “大王”、作“舵主”,把上下级关系搞成利益输送关系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工作只对利益共同体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使得一些地方党内政治关系不正常、政治风气污浊。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直斥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这一政治痼疾。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部署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明确指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再次表明了党中央治理“帮派”、“团伙”、“山头”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坚决铲除拉帮结派生存的土壤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拉帮结派现象也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有其存在的根基和发酵的土壤。山头易守难攻,封建时代各路英雄草莽集结,拉帮结派就立起了“山头”。随着时代发展,拉帮结派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的“关系”、“靠山”、“是谁的人”、“属于哪一派”,既有因裙带关系成立的家族式山头,也有因地域关系结成的帮派;既有因共同经历如老部下、老同学结成的团伙,也有因金钱关系搭建的各种利益集团,更有政治上互相依附的团团伙伙,等等。各种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必须从思想、制度、监督等多方面切入,多管齐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帮派主义生存的土壤。
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政治自觉。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拉帮结派、“圈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产物。在帮派内,党的原则被抛到一边,互相吹捧、互相举荐,政治上互相依靠,经济上互为利用;在圈子里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干,无法无天。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权力观扭曲,法纪观念缺乏。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遵守党的纪律,对组织负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党的纪律面前,没有人享有特权,也没有人能例外,必须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远离并抵制形形色色的 “帮派”、“山头”、“圈子”。
完善党内法规,健全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从近年案件查处情况看,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利益共同体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因此,必须要以规范制约权力为中心,坚持五湖四海、公平公正使用干部为导向,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由一系列相关具体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配置各部门单位的权力和职能,规范和监督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产生权力依附、权力寻租行为。
严肃党内生活,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遵守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一些部门或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病根未绝,导致拉帮结派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和整治。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扫除歪风邪气。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决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摒弃相互间逢迎讨好、互相吹捧的庸俗作风,真刀真枪,红脸出汗,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严格监督执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格监督执纪,是反对拉帮结派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对不严格执行请示报告等组织制度的,对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能履行党员义务的,必须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有的人在所谓的“圈子”和“大树”的庇护下,尝到不少甜头,心存侥幸,对党的纪律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对热衷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团团伙伙,搞山头主义、排斥异己和搞人身依附行为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按照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领导干部要带头反对拉帮结派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允许指导思想多元化,也不允许各种“派系”、“团伙”、“山头”存在,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绝对统一。否则,我们党就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些地方或领域出现“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现象,主要是领导干部把权力异化、私有化,变成个人谋私的工具。铲除公共权力体系拉帮结派的土壤,除了加强监督管理外,更要求领导干部带头,从党的利益出发,不搞拉帮结派,不搞团团伙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带头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反对拉帮结派,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从严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自家的“责任田”负责,管好人、管好事,更要管好自己。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的告诫,坚决抵制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不能放松自我要求,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喊喊口号作作秀,更不能作“双面人”,台上反帮派,台下搞团伙。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抓一级,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从严管党治党的意识,确保“城池”万无一失。
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的纪律,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反对拉帮结派,要求党员干部不能淡薄党员意识、模糊角色,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而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而不是为某个人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清醒认识到党组织不是任何人的“山头”,党员不是任何人的“家奴”,从灵魂深处排除“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的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定“三个自信”,做到“三严三实”。党员领导干部由于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岗位的特殊影响,才是形成团伙最重要的根源。因此,在反对拉帮结派中,必须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让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提高对拉帮结派危害性的认识,行动上自觉反对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严守政治规矩,确保自己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符合政治规矩。
以钉钉子精神,带头执行党规党纪。党规党纪要发挥作用,执行是关键,如选人用人管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的规定、纪律很多, 一定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领导干部带头严格执行制度,遵守党纪国法,才能带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使人身依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无路可遁。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讲政治、讲操守,做遵守政治纪律的模范,在党爱党、忧党、为党。要率先垂范,自觉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规党纪的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文化 好人主义 自查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 好人主义 圈子文化 码头文化自查报告篇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自查自纠